直隶省水师
清代驻防于直隶省的水军。《清史稿·兵志六》: “直隶省水师: 始于雍正四年 (公元1726年),设天津水师营,都统1人,驻天津,专防海口,水师凡2000人,省内各河,咸归陆汛,无内河水师。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 增设副都统1人,水师千人,大小赶缯船24艘,膨仔船8艘。三十二年,以海口无事,徒费饷糈,全行裁汰。嘉庆二十一年 (公元1816年) 复设水师千人。旋设大名镇,以水师总兵归并大名,实存守备1人,参将1人,千总2人,把总3人,水师491人。嘉庆十九年,直隶督臣那彦成以官兵虚设,兵船多朽,疏清裁撤,仍并入大名镇。咸丰八年 (公元1858年) 以海疆多警,增设海口6营,于大沽南北两岸,修筑炮台,凡大炮台5座,平炮台10座,大炮99樽,水师3000人,以500人为一营,分编左右6营。九年,改为1800人。……其内河水师船,始于同治间,仿长江水师之制,设督标水师中营,管带官1人,哨官32人,水师476人,舢板战船32艘,驻三岔河口,亲兵总哨官1人,哨官14人,水师202人,舢板战船14艘,驻西沽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