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苦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苦参 中药名。 看《神农本草经》。别名:苦骨、凤凰爪、中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亚灌木,高50~120厘米。 根圆柱状,外皮黄色。茎枝草本状,绿色,具不规则纵沟,幼时被黄色细毛。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下具线形托叶,叶片长20~25厘米,叶轴上被细毛,小叶5~21枚,有短柄,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圆形或钝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被短毛,苞片线形,花淡黄白色,萼钟状,稍偏斜,先端5裂,花冠蝶形,旗瓣较其他的花瓣稍长,先端近圆形;雄蕊10,花丝离生,基部愈合,雌蕊1,子房上位,子房柄被细毛,花柱纤细,柱头圆形。 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种子3~7枚,种子间有缢缩,黑色,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草地、平原、路旁、沙质地和红壤地的向阳处。我国各地皆有分布。春、秋采收,以秋采者为佳。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 鲜根切片晒干,称苦参片。干燥根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直径1~2.4厘米。 表面有明显纵皱,皮孔明显突出而稍反卷,横向延长。栓皮很薄,棕黄色或灰棕色,多数破裂向外卷曲,易剥落而显现黄色的光滑皮部。 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粗纤维状。横断面黄白色,形成层明显。 气刺鼻,味极苦。苦参片为斜切的薄片,形状大小不一,斜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1.5厘米,厚约2~5毫米。 质坚硬,切面淡黄白色,有环状年轮,木质部作放射纹。全国各地均产,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较大。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味苦,性寒,无毒。 入肝、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杀虫。 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脾胃虚寒者忌服。 每服15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❸ 治下部疮漏:苦参煎汤,日日洗之(《仁斋直指方》)。 食后暖水下10丸,日3服(《随身备急方》)。 ❻ 治牙缝出血:苦参30克,枯矾3克。为末,日3揩之(《普济方》)。 根中含多种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异苦参碱、槐花醇、N-甲基金雀花碱、臭豆碱等。尚含黄酮类成分;如苦参啶、去甲苦参酮、苦参啶醇等,并含异黄酮类化合物芒柄花黄素等。茎、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及少量生物碱等。药理实验表明❶ 利尿作用:苦参煎剂及其中所含之苦参碱给兔口服或注射,皆可产生利尿作用。 ❷ 抗病原体作用:煎剂(8%)、水浸剂(1∶3)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醇浸膏在体外尚有抗滴虫作用。 煎剂(1∶100)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❹ 治疗小儿肺炎:用200%苦参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重症肺炎,或有合并症及脱水者无效。 ❻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苦参、桔梗按7:3配合,共研细末,泛为丸。每次3克,日服2次,10天一疗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