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直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直裰

直裰(duo多)

这里指和尚所穿的斜领大袖长袍。

☚ 横罗十字   鹅颈懒凳 ☛
直裰

直裰

也称“直掇”、“直身”。为宋、明时仕人常服,其制类同道袍,斜领大袖,后身直缝通到底端,四周镶以黑边,腰系长带。据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衣冠异制》所称,此衣始为晋代处士冯翼所穿,隋唐时朝野效之,“称之冯翼之衣,今呼为直裰。”为西门庆做官后家居常服(第三十一回)。

☚ 绡   京鞋 ☛

直裰zhíduō

僧人、道士穿的斜领宽袖的袍子。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直裰
直裰  zhíduō

亦作“直掇”、“直綴”。古時一種斜領大、四周鑲邊、衣背中縫上下貫通的家居常服。始於晉,隋唐流行,後世承之。因僧道之徒多服之,故亦指僧衣道服。宋·郭若虚《圖畫見聞志一·論衣冠異制》:“晉處士馮翼,衣布大袖,周緣以皂,下加襴,前繫二長帶,隋唐朝野服之,謂之馮翼之衣,今呼爲直裰。”宋·蘇轍《謝孔平仲惠蕉布》詩:“更得雙蕉縫直裰,都人渾作道人看。”《水滸傳》第四回:“智深把皂直裰褪剥下來,把兩隻袖子纏在腰裏。”明·王世貞《觚不觚録》:“腰中間斷以一綫道横之,謂之‘程子衣’;無綫道者則謂之道袍,又曰直掇。”《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九回:“那道士頭戴小帽,身穿直布直綴,下邊履鞋净袜。”

便衣

便衣

私(薄污我~) 亵 便服 慢服 游服 轻服 散衣 便装
便衣和便帽:衣帢 衣幍
家居的便服:私服 亵衣 亵服
清晨所穿的便服:晨衣
闲居穿的衣:嬿服 服 衣
古代在家穿的便服:直裰 直掇 道袍
官吏等隐瞒身份而换穿的简便衣:微服 阴服
(平常穿的衣:便衣)

☚ 各种用途的衣   舞衣 ☛

直裰zhíduō

也作“直掇”“直敠”。家居常服,俗称道袍。宋明时代流行的男式外衣。为蓝色或黑色宽大长袍,斜领交裾;蓝袍四周镶黑边。衣中缝直通下摆,故名,是宋代士大夫日常服装,也为隐士、寺僧行者平日穿用。元时禅僧也服此。明初规定民庶章服用青布直身,后用作举人和贡监生员的服装。因僧道之徒多服之,故亦指僧衣道服。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一·论衣冠异制》:“晋处士冯翼,衣布大袖,周缘以皂,下加襕,前系二长带,隋唐朝野服之,谓之冯翼之衣,今呼为直裰。”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富郑公致政归西都,尝著布直裰,跨驴出郊。”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掇,亦古逢掖之衣。”苏辙《答孔平仲惠蕉布诗》:“更得双蕉缝直掇,都人浑作道人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普化和尚》:“将示灭,乃入市谓人曰:‘乞一个直敠。’”元无名氏《东坡梦》第一折:“把我褊衫都当没了,至今穿著皂直掇哩。”明陈士元《俚言解·直裰》:“衣无襞积,其制襱,谓之直裰。”《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王世贞《觚不觚录》:“腰中间断以一线道横之,谓之‘程子衣’;无线道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儒林外史》第一回:“一个穿宝蓝直裰,两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岁光景。”又第二十二回:“忽见楼梯上又走上两个戴方巾的秀才来:前面一个穿一件茧绸直裰,胸前油了一块,后面一个穿一件元色直裰,两个袖子破的晃晃荡荡的,走了上来。”

直裰(元赵孟𫖯《苏轼画像》)

直裰

直裰

一作“直掇”,又名“直身”。宋明时代服装。即古所谓“冯翼”。郭若虚《图画见闻录》:“冯翼衣,大袖,周缘以皂,下加襕,前系二长带,隋唐时朝野服之,谓之冯翼之衣,今呼为直掇。”宋代以后,“直裰”一般为士人所穿; 元时禅僧也服此。明太祖制民庶章服用“青布直身”即此。后有民谣云:“二可怪,两只衣袖像布袋”者,应即指此。

☚ 貉袖   水田衣 ☛

直裰

(~儿)〈名〉斜领大袖、四围镶边的长袍,是一种家常穿的便服。俗称道袍。
《金》五七: 尺头裹头颅,身穿~儿,系个黄绦,早晚捱门傍户。又八九: 黄烘烘~初缝,使沉速旃檀浓染。
<异>直掇。
《金》三九: 那道士头戴小帽,身穿青布直掇,下边履鞋净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