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目的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机械论←→目的论jī xiè lùn ← → mù de lùn

机械论:十七、八世纪盛行于欧洲的一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它用机械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和过程。
目的论:认为世界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神按照一定的目的而创造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学说。

目的论

一种哲学学说和伦理观点。在伦理学中,目的论与义务论相对,认为道德是合乎目的的活动,它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取得一定效果。因此道德责任、应该和正当等都来自行为的结果和价值,评价道德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是它可否造成最大可能的好结果。在什么是善或价值的具体规定上,不同的伦理观点的回答是不相同的,如有的认为善就是快乐或幸福,有的认为善是知识、美的感受或美德等等。在应该争取谁的最大好处、实现谁的最大利益这一问题上,其回答也是不一样的,利己主义认为决定行为在道德上正当与否的,仅仅是行为者自身得到好处的多少;功利主义者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目的论强调道德责任的基础在于行为的后果,坚持以行为结果的性质来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无疑具有合理性。但由于目的论把“善”与“价值”建立在个人基础上和最后的功利得失上,所以其道德判断和评价不可能是完全公正与科学的。

目的论

目的论mudilun

认为世界的一切都由某种目的所安排和决定的唯心主义学说。早在古代就已产生。如古希腊苏格拉底认为“心灵”即神支配与安排了世界的一切,“如果心灵是支配者,那末心灵将把一切都支配得最好,并且把每一特殊事物都安排在最好地位。”中国西汉的董仲舒认为人间的一切是“天”有目的地安排的:“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德国的莱布尼茨和克里斯坦·沃尔夫是欧洲近代目的论的著名代表。目的论旨在证明造物主的智慧,是精致的神学理论。

☚ 目的   认识 ☛

目的论

又称“结果论”。在哲学上,指认为世界的一切都为某种目的所决定的唯心主义学说。在伦理学上,有人把它理解为一种与“义务论”相对立的道德理论。认为道德是一种合乎目的的活动,道德义务是从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中推断出来的,道德标准也建立在行为结果的基础上。


目的论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由某种目的决定的唯心主义哲学。其实是一种神学理论,旨在证明造物主的智慧。最早由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认为“心灵”即神“支配”和“安排”了世界的一切,“如果心灵是支配者,那末心灵将把一切都支配得最好,并且把每一特殊事物都安排在最好的地位”(《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73页)。中国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欧洲近代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莱布尼茨和克里斯坦·沃尔弗。

目的论

目的论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合乎某种目的而存在和变化的观点,常常与有神论结合在一起,成为神学目的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提出目的论学说。他把“心灵”(即神)放在支配一切的地位,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灵”有目的地安排好的。中国西汉的董仲舒也认为“天”为人间有目的地安排好了一切,天生万物就是要养活人。在近代,这种关于自然万物合目的的思想成为许多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的一种自然观,他们常常用造物主的合理安排来解释自然现象及其秩序。德国的莱布尼茨和沃尔夫就是目的论的典型代表。目的论常常被一些神学家用来证明神或上帝的存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目的论证明”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对于目的论,恩格斯曾讽刺说:“根据这种理论,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9页)

☚ 右倾机会主义   四维空间 ☛
目的论

目的论teleology

哲学上指用目的对世界进行解释的学说。心理学上指主张个体的活动受一定目的的引导,个体的心理发展受某种目的的推动的学说。如关于人格的发展动力,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是: 弗洛伊德认为是个体潜意识中欲望的满足,阿德勒认为是对自卑感的补偿,荣格认为是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观点是: 罗杰斯认为是实现趋向,马斯洛认为是自我实现。这些人格发展动力都是带有目的性的。

☚ 直觉主义   进化论 ☛
000002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