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目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目痒

症状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亦作眼痒。由风、火、湿、热、血虚等,以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均可引起。眼内痒涩不适,重者痒若虫行,奇痒难忍。可见于今之沙眼、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内治: 因风者,宜祛风散邪,用驱风一字散加减;属风热者,宜疏风清热,用银翘散加减;属湿热者,宜清热除湿,用除湿汤加减; 属血虚生风者,宜养血祛风,用四物汤加荆芥穗、白蒺藜等。外治: 广大重明汤煎水熏洗,眼药精调冷开水外涂。目病邪退正复而痒者,勿需治疗。

目痒

证名。由风火、湿热、血虚,以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等均可引起。主要表现为眼部发痒难忍。

目痒mùyǎnɡ

病症名。风火、湿热、血虚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等均可引起眼痒, 重者痒若虫行, 奇痒难忍。因风者, 宜祛风散邪, 用驱风一字散( 《审视瑶函》: 川乌、川芎、荆芥穗、羌活、防风) 加减。属风热者, 宜疏风清热, 用银翘散加减。属湿热者, 宜清热除湿, 用三黄汤加减。属血虚生风者, 宜养血祛风, 用四物汤加荆芥穗、白蒺藜等。目久病, 气血渐复而痒, 勿需治疗。参见椒疮、眼弦赤烂等条。

目痒

目痒

凡目内外作痒,甚或若虫爬行,痒极难忍的眼病,称为“目痒”。见于《外台秘要》)。亦称“痒极难忍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痒极难任”(《世医得效方》)、“眼内风痒”(《银海精微》)、“痒若虫行证”(《证治准绳》)。若目中偶尔作痒或因外障眼疾导致目痒者,不属本病症范围。
多因风邪侵袭,风为阳邪,最易犯目,风性善动,发而为痒;或因气血亏虚,血虚气动,虚风升扰于目;亦有因阴虚血亏,虚火入络生风,内风升扰;亦可由火毒等邪犯目,邪退火息,气血得行,脉络通畅而痒。正如《证治准绳·七窍门》谓:“病源非一,有风邪之痒,有血虛气动之痒,有虚火入络,邪气行动之痒,有邪退火息,气血得行,脉络通畅而痒。”
证属风邪为患者,可见目痒不休,眼部多无形症,偶有泪出,脉浮。治宜疏风散邪。方用驱风一字散 (《普济方》),或乌蛇汤(《秘传眼科龙木论》),选加白蒺藜、僵蚕、菊花、蝉蜕之属。
证属血虚生风者,可见眼痒不已,但目无红赤湿烂诸证,头晕眼花,面白色淡,脉细而弱。治宜养血除风。方用四物汤(《和剂局方》),选加蔓荆子、地肤子、白芷之类。
证属虚火入络者,可见眼痒难忍,或白睛微红,头眩而晕,口干咽燥,舌红苔薄,脉细数无力。治宜滋阴降火,养血活血。方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合四物汤(《和剂局方》)。
若证属邪退火息,气血得行,脉络通畅作痒者,为疾病将愈之兆,一般不须服药。外用飞熊丹(《目经大成》)点眼,并用棉裹散(《银海精微》)或广大重明汤 (《审视瑶函》)洗眼。

☚ 目劄   鸡冠蚬肉 ☛

目痒mù yǎng

ocular itching;itching ofey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