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母棺柩案
北宋年间,有一人父死,母亲改嫁。后他又听说母亲死了,并已埋葬,便去盗取母亲的棺柩,合葬在父亲的墓穴之中,官府按照挖坟开棺者绞刑的规定判处他死刑。但大理寺详断官苏采不同意,他认为此案不能和发掘坟墓、盗取钱财的一样处理,于是报请皇帝裁决,使犯人得减死刑。十多年以后,河中府又有一个再犯此罪者,官府援到苏采所断案例,从轻处置,陕西路提点刑狱官侯瑾还特别奏请将案件的处理办法正式写入律令之中。因河中府的案犯所挖坟墓有母亲尸体,还有后夫的尸体,所以按掘墓见尸法论处,经过上请,只减死一等论罪。宋仁宗时,陕州,有一百姓母亲改嫁他人而后死,儿子于埋葬父亲时,恨母不能合葬,便盗取母亲遗体,同父亲葬在一墓穴中。官府欲将此人依未殡葬而盗尸柩者,徒二年半之法论处,陕州通判张唐卿说此人只知有孝,而不知有法,便将此人释放,并上报朝廷。同是盗母尸体的三个案例,只因具体情节有所区别,最后的判决也就轻重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