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盆景创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盆景创作creation of Penjing

以植物、石料为基本素材的一种有生命的立体造型艺术活动。其程序包含选材、立意、造型三个主要环节,其中任何一环的得失,都关系到艺术的总体效果。盆景创作应把握上述原则,研究其内在的艺术规律,以此引发、调动作者形象思维的灵感,尊重素材的特性,在创作方法上坚持情景交融、主客观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统一,是创作优良盆景的必要前提。
盆景的选材 包括石种和树种的选择。
石种选择 应从石料的形、色、质三方面鉴别。盆景用石不必苛求透、漏,能大体近似瘦、皱,经锯截可得峰、崖、岗、嶂、坡、矶、屿、滩等体者为好。色泽要求协调、匀净,除特殊题材外,通常纹理驳杂不一。质以滋润、细腻为佳,忌枯槁无韵味。石质有软硬之分,软石类易雕琢,可塑性强,能吸水长苔,有利凿穴种植,细根扎入石隙,生长可持久不衰。而纹理不及硬石刚劲,易风化。硬石类性顽、质坚,多奇品,举凡名石多属此类。其不足之处是无吸水及长苔性能。水成岩中的石灰岩嶙峋多姿,是水石盆景的常用素材。
树种选择 应从其移作盆景造型所具有的审美功能和适应性能综合评价,决定取舍。是否具有下列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优点,通常被认为是筛选盆景树种的必要依据:叶细质厚,节短枝密、萌发力强,耐剪耐扎,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寿命长,花艳果美、色彩秀丽。盆景树材来源有二:即从山野挖取桩坯和人工繁殖树苗。前者必首选根爪健美、基干古拙、枝位得当者造景。挖取时机以早春或晚秋为好。粗根截面需平整。如远途挖取,根、干伤口应以青苔包扎,保持湿润,套袋装运。移栽不易成活的桩坯宜先截定基本骨架,地栽“养坯”,一年后再上盆。野生杂木桩坯通常多疙瘩、块节,较富“岩石性”。以人工繁育树苗制作盆景,既可大面积批量生产,又可避免滥挖野桩。树种的选择,宜常绿类与落叶类并重,针叶类与阔叶类并举,不应偏废。
盆景的立意 指制作前对作品主题及其表现方式的构思,包括素材的选择,对布局、体势的预定以及对盆、架款式的配套设计等。它是盆景艺术品完成的第一步。原定的立意,还会随着用材的制约因素和加工中偶发的新意而有所变动。立意贯穿于盆景创作的全过程。没有立意的盲目制作,不成其为创作。而过于刻板不允变动的立意,也有害于优秀作品的创造。
立意的高下,受作者禀赋、素养所制约。唐代张彦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里也提到“意高则高……意深则深,庸则庸,俗则俗”。这些见解,阐释了盆景境界与立意的关系,可借鉴。
立意选材之外,因材立意也常见于各类盆景造型,特别是树桩盆景,其赖以创作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像绘画那样可以随意挥洒,而因材制宜,可得事半功倍之效。故循树材的基本形态和固有属性立意造型,实为盆景创作取得成功的捷径。
盆景的造型 包括布局、加工两大步骤。
盆景素材的布局 是指分割和组合创作对象的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妥善安排各个局部的位置和相互间的对应关系。布局,意味着创作转入高潮,立意、选材只是盆景创作的序幕。布局时,首先要确定主体的立足基点和重心所在。主体通常安置于盆长1/3的切线近侧。竖立式桩景的高度与盆长成3:2最为得体。“黄金分割”(把一条直线分为a和b两部分,使a对全长之比等于b对a之比)是所有盆景布局中常被普遍运用的主要原则之 一。
S形主轴线是盆景造型的脊骨,其作用在全景格局中举足轻重。桩景的主轴线即主干。即便是直干式,也多含曲意。它是以实带虚,既分割也连接左右前后的分枝空间。水石盆景则大多表现为以虚带实,必有一条水域流贯于峰峦丘壑之间,形成峰回路转的画面。这条虚线实质上对全局起统率作用。意境含蓄深邃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此的运筹功夫。
开、合、收、放的布局原理,在盆景造型中也常被运用。开即是放,合即为收。画面的开、合、收、放,形成景观的节奏。不善于组织开合,其气脉必懒散失势,意境也必一览无余。桩景以根爪为开,树蔸为合;分枝为开,结顶为合。水石盆景以立峰起势为开,侧峰迂回为合;近景铺张为开,远山收尾为合。每一局部又有内在的小开合。如坡脚、衬石为开,山脊、峰颠为合;平坡、远濑为开,港汊内湾为合。如此组合穿插,耐人寻味。
盆景布局中最难掌握的是对立统一法则的综合运用。诸如主客、虚实、疏密、起伏、藏露、远近、倚正、巧拙、繁简、浓淡、曲直、刚柔、荣枯、动静等等对立关系的相反相成,在树桩与水石盆景造型中都广泛存在。这些对衬和反差的错综调节,是演化层出不穷的景观布局艺术。
盆景作为立体造型,离不开透视原理。水石盆景的高远景即仰透视,深远景即俯透视,平远景即平透视,全景式山水造型既有焦点透视,也有散点透视。桩景造型同样要讲透视效果,例如自前向后看,要有纵深感,俯看要层面清晰,仰看要枝脉分明。焦点透视在合栽、丛林式造型中也多有应用。
和谐协调也是布局中不容忽视的准则之一,其中包括各个局部之间体量的协调、态势的协调和色彩的协调。这种协调寓多样于统一,有对比而能协调,即为和谐。如果只有单一,就无所谓和谐。和谐与对比并行,在各类盆景艺术布局手法中缺一不可。
盆景素材的加工 并非单纯模仿自然,而是对自然景象的再创造。它要求揭示自然的本质,而不以临摹表面现象为满足。盆景的艺术加工是在浩瀚的自然现象中提炼出最带典型性的特征,不但要求形似,更要求神似。对“小中见大”、“自然缩影”的定义,不能理解为体量上的简单浓缩。其实,在加工过程中,作者把意图、感情、气质、个性渗入了树木的自然属性。它允许对素材在雕琢、扭扎、修剪、锯截、并接、种植等一系列工序中,有合乎情理的夸张、变形。艺术的夸张与变形具有某种反映现实的象征性。而要娴熟把握这种表现能力的唯一途径,就在于师造化。欲师造化,必先深入观察自然。
艺术加工,一招一式,都能专注发掘作品的风骨、气韵。有熟练技巧而不斤斤拘泥于细节得失,方能突破传统藩篱而不落窠臼。对于用材,线、面的局部处理,必须巧拙互补。不可一味细腻,也不能处处是重点。有粗犷作反衬,精微处才能得到彰显。粗犷不等于粗糙,精细也与繁琐有别。盆景艺术要寓繁于简,宁“意周形不周,毋形周意不周”(唐张彦《历代名画记》)。加工进程必遵循腹稿,但不必执迷于按图索骥,要允许即兴式的“化机”介入,意外“妙得”常会带来别开生面的灵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