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旋风双献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黑旋风双献功

 【笑和尚】你你你道我调着嘴不志诚,我我我打着手多承领,管管管他壮着胆无徯倖。倘倘倘若是到泰安州败了兴,敢敢敢指梁山誓不回程,来来来我情愿输了我吃饭的这一颗头和颈。
 戏剧要求动作性,而诗歌,尤其是元曲的成套的唱腔却有一种静止地、系统地展开内心的活动的倾向,不管多么强的情节性,一到成套唱腔,动作性就不能不放慢,紧张就不能不放缓。
 抒情文学的特殊规律和戏剧文学乃至和叙事文学有着相当明显的冲突,以致于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叙事作家,对于莎士比亚就有过严厉的批评,他认为莎士比亚缺乏作家的一种看家本领,就是用人物本身的语言来讲话。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中,人物的讲话,往往是词藻华丽的、刻意求工的,还符合轻重交替的五步抑扬格。哪有情人相见、烈士就义就滔滔不绝地讲个没有完的道理呢?
 但是,莎士比亚的剧本还是不但以其戏剧成就,而且以其诗歌的成就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哈姆雷特的“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question”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 和接下去的一套独白,至今仍然作为诗句而脍炙人口。


 《黑旋风双献功》 的第一折,当然,也有一点喜剧性,但是,最值得欣赏的还是它的成套唱腔,也就是它的独白(或者独唱)。也许是一种巧合,在西方诗歌中,就有一种特殊的品种,叫做“戏剧性独白”,闻一多当年就用这种西方体裁进行过诗歌创作的试验。我们不妨把《黑旋风双献功》 权且当作一种戏剧性独白 (或者独唱) 的特殊诗体来欣赏。
 这折戏写的是李逵要保护孙孔目下山执行公务。宋江怕他鲁莽,有所叮咛。他非常自信地保证,绝对不会有任何差池,愿意立下军令状 接下来是一段既有戏剧性,又有诗性的唱词。
 作为诗来说,这一曲是很生动的。其一,非常感性地表现了李逵的粗率,不是一般的粗率而是在某种特殊场合的粗率。其二,这种粗率表现为,完全不假思索地作出绝对的保证,一点不考虑发生意外、突发事变的可能。把话说得很绝,绝到轻率地以自己的生命作担保。其三,在作出这样的保证的时候,完全不懂得保护自己。其四,在语言的表述上几乎全用口语。用自己的脑袋作赌,不说脑袋而说“情愿输了我吃饭的这一颗头和颈”。好像头颅的用处就只限于吃饭,流露出李逵轻视动脑筋的潜意识。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五,口语化的表述与元曲的唱腔,与诗的格律和意象的矛盾,被消解了,诗性独白把生活的原生性和诗的典雅之间的矛盾调和了。口语的直接和明快,恰恰有利表现李逵的内心的单纯和粗旷。特别应该提出的是,口语的粗率与诗的典雅结合得天衣无缝。这一段唱词几个对称的叠词的运用 (你你你,我我我,管管管,敢敢敢,来来来) 既符合曲律,又表现出现场李逵情急,说话有点结巴的神态。应该说,固定的格律和永远不会重复的人物的心境,居然如此和谐地统一起来,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艺术技巧的纯熟,在元曲里并不鲜见。
 故臧晋叔在《元曲选》 的 《序言》 中说,元曲往往有 “不工之工” 的特点。这是很有艺术眼光的。不工,说的是它好像与诗的精致和对于诗的阅读期待相去甚远; 工,说的是它又往往与严谨的格律结合得水乳交融。

古代剧曲之《黑旋风双献功》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黑旋风双献功

 


 【赚煞尾】我也不用一条枪,也不用三尺铁,则俺这壮士怒目前见血。东岳庙磕塔的相逢无话说,把那厮滴溜扑马上活挟。他若是与时节,万事无些;不与呵,山儿待放会劣撇。恼起我这草坡前倒拖牛的性格,强逞我这敌官军勇烈,我把那厮脊梁骨,各支支生撅做两三截。
 这首 【赚煞尾】,是第二折的最后一曲,主要描写李逵嫉恶如仇、与官府对立的 “山儿” 性格,为后面乔装探监计救孙荣作必要铺垫。

 开头三句: “我不用一条枪,也不用三尺铁,则俺这壮士怒目前见血”,这是李逵回答孙荣的话。在此之前,第二折描写孙荣之妻被白衙内拐去,李逵得知,要帮助孙荣夺回,孙荣说: “兄弟你休去。你这一去,则是你独自一个,他那里人手极多,你手里又无兵器,则怕你近不得他。”所以李逵这段唱词首先回答孙荣,告诉他不必担忧。“三尺铁” 指剑。“见血” 句是说他生起气来没有武器也要和敌手相拼,使其当场毙命。曲词一开始,就显示了李逵悍勇刚烈的性格。
 接着,李逵设想见到白衙内时的情景。“东岳庙磕塔的相逢无话说,把那厮滴溜扑马上活挟。” 前面剧情述说孙荣要到泰安烧香还愿,这东岳庙就是祭祀泰山的神庙,李逵估计白衙内勾搭了孙荣妻子很可能跑到那里,所以要到东岳庙寻找。他设想在那里一见到白衙内,什么话也不用说,就猛的把他摔倒捉住。“磕塔”,突然的意思; “滴溜扑”,形容把白衙内从马上摔下来的声音; “那厮”,那家伙。这两句,运用了一连串宋元时的方言俗语,形象地写出李逵活捉白衙内的神态,绘声绘色,极其传神。随后,李逵又宣称: 如果白衙内老老实实把孙荣妻交还,也就作罢; 要是不给,那就不客气了。曲中的所谓放 “劣撇”,是使出坏脾气的意思,这 “劣撇” 的脾气,也就是下面所写的 “恼起我这草坡前倒拖牛的性格,强逞我这敌官军勇烈”。牛的脾气犟,它往前走,将它拉回不易,然而李逵偏要倒拖,于此显出其特殊个性。而“敌官军” 句,则说明李逵参加梁山义军的现状,都准确地概括了人物独特的思想特征,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最后两句: “我把那厮脊梁骨,各支支生撅做两三截。” 更是传神之笔,使人拍案叫绝! 读了这两句,人们似乎看到一个彪形黑大汉,把作恶多端的坏家伙揪了起来,“各支支” 一声,活活地将他拗成两截,其孔武有力的形象,跃然纸上。“各支支” 一词,拟写脊梁折断的声音,使这一场面更加形象、生动。
 全曲短短数句,描绘了李逵嫉恶如仇、悍勇刚烈的性格,展示了一位为民除害的义军英雄形象。在艺术上,本曲的最大特点是语言通俗本色,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特别是方言口语,象声状物,使场景更为真实,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