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冷湿敷
冷湿敷是治疗皮肤病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冷湿敷液是水溶剂,即药物溶于水而成。常用于急性皮炎及湿疹有红肿、糜烂及渗液时。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血行减慢,从而抑制新陈代谢。湿敷能软化、溶解、消除皮肤表层的分泌物及其他病理产物,并因所用药物而起到收敛及消炎作用。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冷湿敷,可以收到极为明显的效果。
操作法: 湿敷垫一般用6层纱布依皮损大小而做成。柔软的皮肤如口唇、外阴部最好用大片棉花代替。耳部湿敷前先用棉花堵塞外耳道。冷湿敷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种。间歇性者每隔10~15分钟换湿敷垫一次。连续湿敷1小时,每日3~4次。持续性冷湿敷用于有大量渗液的皮损,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持续至睡前改涂外用药。由于湿敷时间长,皮损周围的皮肤需用油剂保护,使不长期受浸。持续湿敷仍应每隔2~3小时暴露皮损半小时,以促使上皮生长。不论何种湿敷,敷垫均应稍加拧干至不滴水为度,敷垫与皮损应紧密相贴。如不取下敷垫而不定时地将药液滴注其中,使皮损经常处于湿漉状态,则降低皮肤的抵抗力,渗液也不可能很快被吸收。
注意点:
❶敷垫必须盖住皮损范围,湿敷面积不应超过全身总面积的1/3,因过度的体表蒸发可造成脱水。
❷湿敷液不可过冷,否则强烈的血管收缩必引起代偿性的扩张而引起感冒。室温低时,大面积湿敷必须将药液稍加温。胸背部大面积皮损做湿敷时最好使病人躺卧在电护架下,使感到舒适而易于接受。
❸皮损处如有脓性分泌物,应在湿敷垫下垫两层纱布,湿敷完毕更换纱布。皮损如有感染,敷垫每次用后要煮沸消毒,无感染者用过后敷垫也应洗净。尽量做到敷垫、敷钳每人专用。
❹湿敷药液应新鲜配制。否则可因药液变质而影响效果。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有感染的皮损,但其作用易被有机物质所减弱,因此渗液多时操作中间应适当更换溶液,以保证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