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条孙镇
位于太和县城西北约30公里,西与界首市接壤,南与606省道相通。1984年8月由当时蔡庙、赵孙寨两乡划出17个自然村建镇。1986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建制镇,属太和县。1992年4月撤区并乡时,将赵孙寨乡全部划归皮条孙镇管辖,辖区面积30平方公里,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52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全镇5728户,2.35万人,耕地2.61万亩。集镇住户1399户,其中专业户330户;常住人口484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43人。镇上有4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镇内建成区3.3公顷,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信息中心。该镇以撕膜绳生产、加工和销售为特色,拥有全国最大的塑料绳专业市场。
1980年前后,当地一些农民采用传统的手工技术生产撕膜绳。建镇后,镇政府设立专业市场,撕膜绳生产和销售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生产加工专业户现已发展到1.2万户,从事加工者有4万多人,年产量达2万吨;市场日上市达万人次以上,产品日上市量80多吨,日销售量40多吨,日成交额30多万元。一业专优,带动了各业发展。镇上住有各类专业户300余家,其中塑料制品骨干企业有10多家。199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928万元,1991年增长到3080万元,是1990年的3.3倍,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5.9%,占全县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的12.1%。有2000多人在乡镇企业中就业,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安排。已设的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不断翻新,型号有200多种。专用产品有撕膜绳、胶丝绳、石棉绳、棉线绳,从1992年起,又新开发了绳网、撕膜球等产品。产品除畅销国内各地外,还远销欧美及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专业市场和加工中心的辐射下,逐渐形成了以集镇为中心,方圆百公里、横跨2省5县(市),年产值高达2.4亿元的塑料绳专业经济区,充分显示了专业经济区域和皮条孙镇的优势。
集镇建设成效显著,镇上开通了9条街道,总长3.5公里,面积98000平方米。兴建日产500吨自来水厂1座;架设了30公里长的用电专线;建成了邮电支局,安装了50门电话交换机;建成高3米、宽3.6米钢架结构半封闭式天棚街2条,总长857米,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兴建商业、服务业、厂房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兴建幼儿教学楼340平方米,建小学教学楼800平方米,同时还建成文化站、卫生院、宾馆、敬老院、小游乐园等配套设施。全镇已建成住宅建筑面积40.98万平方米,人均17.4平方米。全镇人均年收入958.6元,是该县平均收入水平的2.32倍,其中撕膜绳收入658.56元,占人均收入的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