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皇甫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皇甫冉 皇甫冉皇甫冉 (约717—约770) 唐代诗人。字茂政,润州丹阳 (今江苏丹阳市) 人,郡望安定 (今甘肃泾川县)。10岁能属文,15岁时深得张九龄叹赏,称其清颖秀拔,有江淹、徐陵之风。早年应试落第。天宝十五年(756年)登进士第,任无锡尉。安史之乱中,避居阳羡,后为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广德二年 (764年),宰相王缙出任河南元帅,召入幕府,为掌书记。大历二年 (767年),入朝为左拾遗,转左补阙。后奉使江南,至丹阳省亲时卒,年54。工诗,与弟皇甫曾齐名,时人比为张载、张协。其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远出情外。《全唐诗》录其诗2卷。 ☚ 题道虔上人竹房 问正上人疾 ☛ 皇甫冉 皇甫冉717?—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其先世安定(今甘肃泾川)著姓,四世祖敬德时始避地南徙。十岁能属文。年十五即以文词为张九龄所叹异,称其清颖秀拔,有江、徐之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授无锡尉。又召入为左金吾卫兵曹参军。肃宗乾元元年(758),罢任,营别业于阳羡山中。尝与御史中丞独孤峻游会稽霎门寺。上元二年(761)后,刘长卿自岭外贬返江浙,冉以诗交。代宗广德二年(764),应河南节度使王缙辟为掌书记。大历二年(767),召为左拾遗,旋迁左补阙。大历四或五年,奉使江南,省亲丹阳而病卒。冉与刘长卿、严维、张继、樊晃、张南史、刘方平等交善,有唱和。“其诗大略以古之比兴犹今之声略,涵泳风骚,宪章颜、谢。至若丽曲感动,逸思奔发,则天机独得,非师资所奖,每舞雩咏归,或金谷文会,曲水修禊,南浦怆别,新意秀句,辄加于常时一等,才钟于情故也”,“沈、宋既殁,而崔司勋颢、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之间,得其门而人者,当代不过数人,补阙其人也”(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高仲武评曰:“冉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远出情外”,并谓其《巫山峡》、《秋日东郊作》等诗“可以雄视潘、张,平揖沈、谢”(《中兴间气集》卷上)。冉卒后,其诗由其弟曾编次,独孤及为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集三卷。《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补逸》补诗一首;《全唐诗续补遗》补二首、断句一联;《全唐诗续拾》补二首。事见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新唐书》本传、《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七、《唐才子传校笺》卷三。 ☚ 刘湾 张南史 ☛ 皇甫冉约717—约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县)人。唐代诗人。与弟曾并称“二皇甫”。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授无锡县尉。避安史乱,居阳羡山中。后为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广德二年,宰相王缙出任河南节度使,召入幕府,为掌书记。大历二年入朝为左拾遗,转左补阙。后奉使江南,卒于家。有《皇甫冉诗集》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二百三十余首,编为二卷。 皇甫冉 沈、宋既殁,而崔司勋颢、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之间,得其门而入者,尝代不过数人,补阙其人也。补阙讳冉,字茂政……十岁能属文,十五而老成,右丞相曲江张公深所叹异,谓清颖秀拔,有江、徐之风。……其诗大略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涵咏风骚,宪章颜、谢。至若丽曲感动,逸思奔发,则天机独得,非师资所奖。每舞雩咏归,或金谷文会,曲水修禊,南浦怆别,新意秀句,辄加于常时一等,才钟于情故也。 冉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远出情外。然而“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与“闭门白日晚,倚杖青山暮”,及“远山重迭见,芳草浅深生”、“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又“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可以雄视潘、张,平揖沈、谢。又《巫山》诗终篇奇丽,自晋宋齐梁陈隋以来,采掇者无数,而补阙独获骊珠,使前贤失步,后辈却立。自非天假,何以逮此?长辔未骋,芳兰早凋,悲夫! 皇甫冉补阙,自擢桂礼闱,遂为高格。往以世道艰虞,避地江外,每文章一到朝廷,作者变色。于词场为先辈,推钱、郎为伯仲,谁家胜负,或逐鹿中原。如“果熟任霜封,篱疏从水度”, 又“裛露收新稼, 迎寒葺旧庐”, 又“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可以雄视潘、张,平揖沈、谢。 张曲江深爱之,谓清颖秀拔,有江、徐之风。 皇大诗意在遣情,时出奇瑰,酬应弥多,而兴寄闲暇。高仲武极取《巫山篇》,至于排体所长,乃遗采拾。如《奉和独孤中丞法华寺》,全篇绮密,形神兼茂; 而拟骚诸篇,亦皆楚人之致。天宝以后作者虽多,而翩翩然有盛时之风,茂政兄弟皆能使人失步,岂非兰玉森然之会耶! 懋政情致绰约,建中以降,自莫与俦。 补阙诗五言之善者,犹夷绰约,有何仲言之音韵,特歌行体弱耳。律诗当与李从一比肩,精警或不足,而闲淡过之矣。 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每文章一到朝廷,作者为之变色。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全唐诗》编诗二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