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百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百会

太极拳修炼重要穴位。位于头顶正中, 入前发际5寸, 约在两耳尖直上联线的中点。太极拳练习中头微上领即以百会为帅,统一身阳气。拳论中有“头悬顶”之要领,即与百会穴有关。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穴 > 百會
百會  bǎihuì

亦稱“三陽五會”。督脈經穴。在前髮際直上五寸處。因其爲手足三陽、督脈、足厥陰交會穴,喻爲百脈之會,故名。主治頭痛,眩暈、癲癇。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刺熱篇》:病甚者五十九刺”王冰注:“五十九刺者,謂頭上五行行五者……百會在前頂後同身寸之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陷容指。”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百會,一名三陽五會,在前頂後一寸五分……督脈足太陽之會。刺入三分,灸三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百會主治卒中風,兼治癲癇兒病驚,大腸下氣脱肛病,提補諸陽氣上升。”

才能多

才能多

才能广泛:多才(~多艺) 全才 全能(全知~) 通才 丰才 百会
 美好多才:美偲
 敏捷多才:敏茂
才能全面:一专多能 有勇有谋 智勇双全 智勇兼备 智勇兼全 有胆有识
极为有勇有谋:勇略冠军

☚ 才能程度   才能出众 ☛

百会baihui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牛又名千斤穴、十字骨穴。位于腰荐十字部接合处, 即最后腰椎与第一荐椎棘突顶端之间的凹陷处,一穴。刺入棘上韧带深部、棘间肌与棘间韧带内, 有腰动、静脉背支与最后腰神经背侧支分布。火针或圆利针直刺,马、牛3~5厘米, 羊、猪2~3厘米; 毫针直刺, 马、牛6~7.5厘米, 羊、猪4~5厘米: 或用电针、水针、磁针、激光针、微波针、灸熨等。此穴深部是脊髓, 不可刺伤。有调诸经、通百脉、和营卫、健腰身, 提高痛阈、增强免疫作用。主治腰胯风湿、腰胯闪伤、后躯瘫痪。配关元俞穴、脾俞穴等,可治消化道疾病; 配后海穴、肾俞穴等, 可治泌尿生殖道疾病。清末出现的《大武经》载有:“十字骨穴, 走马千金,风湿卧瘫,火针本名,白针一彻,羸瘦活循。再配尾根, 可以麻身。”指出该穴不仅可主治风湿卧瘫、羸瘦等症, 配刺尾根穴还可使身体麻醉。现已用百会穴配天平穴(断血穴中间一穴)或尾根穴进行电针麻醉,可做腹部及后躯多种手术。

百会

经穴名。代号DU20。出 《针灸甲乙经》。别名三阳五会、天满、巅上。属督脉。督脉、足太阳之会。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左右颞浅动、静脉和左右枕动、静脉的吻合网。主治头痛,昏厥,耳鸣,鼻塞,眩晕,癫狂,阴挺,脱肛,痔疮,中风失语等。沿皮刺0.5~0.8寸。艾炷灸3~5壮; 或艾条灸5~15分钟 (图47)。

图47

百会

百会

中医腧穴名。属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穴。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界处。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阴挺,脱肛,不寐。操作:平刺0.5—0.8寸。或灸。

☚ 妇科常用腧穴   合谷 ☛
百会

百会

奇经督脉的腧穴。位于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具有平肝熄风,升阳益气,清脑安神的功效。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癫狂、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病症。针灸采用平刺0.5~0.8寸。

☚ 人中   进针 ☛

百会Baihui

系督脉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是距后发际上7寸,约上两侧耳廓尖连线的中点处。施针时向前或向后斜刺0.5~1寸,脱肛或子宫脱垂可用艾条灸5~10分钟。主治头痛、精神分裂症、大脑发育不全、慢性鼻炎、子宫脱垂、脱肛等。

百会

经穴名。别名“三阳五会”,“天满”,“泥丸宫”、“巅上”。属督脉。位于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瘈疭,耳鸣,脱肛,阴挺等。平刺0.5—0.8寸;可灸。

百会

百会

督脉穴。取穴:在后发际正中上7寸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点处(见图2-1-8)。主治:头痛、眩晕、脱肛、癫痫、久泻久痢。刺灸法:可向前后左右横刺0.5~1.5寸。局部胀痛。艾炷灸3~7壮;温灸10~20分钟。

☚ 风府   神庭 ☛

百会bǎihuì

经穴名。代号DU2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三阳五会、天满。《素问·骨空论》称巅上。属督脉。位于头顶部正中线上,距前发际5 寸; 或两耳尖连线与头部正中线之交点处。主治昏厥、休克、头痛、眩晕、癫痫、精神病、脱肛。沿皮刺0. 5 ~ 1 寸, 灸5 ~7 壮或10 ~20 分钟。

百会

百会GV20Baihui

督脉穴。首见《甲乙经》。《灵枢·热病》“巅上一”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的“三阳五会”,均指本穴。别名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
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5寸陷中。简便取穴: 可将两耳前摺,于两耳尖连线与头部正中线的交点处。正坐取之。此穴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并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一般沿皮刺0.3~0.5寸。针后局部重胀。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

百会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头面、五官、神志等疾患,如头风,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目眩,目不能视,鼻塞,鼻衄,口噤不开,中风,昏迷,角弓反张,小儿惊痫,尸厥,脱肛等。现又多用以治疗高血压,低血压,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休克,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实验研究表明: 艾灸百会对失血性休克有一定疗效。灸狗的“百会”部位,对实验性休克有明显的升压效应;灸后血浆中的游离肾上腺素含量有明显增加。
☚ 后顶   前顶 ☛

百会

Baihu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