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注释】 趋,向前走。 走:小步快跑。 疾:快。 【赏析】 范雎(后被秦昭王封为应侯)从魏国来到秦国,向秦昭王游说,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说明国家治理须要树立君王的权威。他比喻说: “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 意思是:一百个人扛一个瓢向前急走,不如一个人拿着它跑得轻快。 范雎认为,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有太后、华阳君、穰侯、秦昭王掌权。太后独断专行,不顾一切;穰侯对外派遣使臣,不请示不汇报;泾阳君、华阳君出主意,做决定,肆无忌惮;高陵君提升、罢免官员,自作主张。这四位权贵各行其是,缺乏统一意志,国家定会遭受危害。这就好比一百个人扛一个瓢一样,想往前走,却互相牵扯,磕磕绊绊,想快也快不了,最终一定会弄得破碎不堪,反不如一个人拿着跑得轻快。 范雎用这个比喻,意在说明:一国不容二主,君王应该有足够的权威,统揽全局。如果君王没有足够的权威,多种力量共同执政,国家管理混乱,最终就会像众人持瓢一样,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 今天,这句话有了另一个含义,即“过犹不及”,意思是:做事应该根据难易程度使用力量,不一定力量越大越好、人越多越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