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起?—前257

战国后期秦国名将。一称公孙起。郿(今陕西眉县)人。秦昭王时受大臣魏冉推荐为将,多次将兵攻略东方诸国,屡立战功,威震诸侯,为秦国夺得大片土地,促进了秦的统一事业的发展。昭王十四年(前293年),以左更率军攻伊阙(今洛阳龙门),击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因功升国尉。次年升大良造,率军攻取魏的垣(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再次年,攻取韩的宛(今河南南阳)。昭王十八年,领兵伐魏,攻蒲阪(今山西永济县北)等六十一城,迫使韩割武遂(今山西临汾西)二百里,魏割河东四百里。昭王二十八年,率大军进攻楚的腹地,与楚军决战于鄢(今湖北宜城东南)。下令在城西筑堨(e),引水为长渠,从城西灌到城东,溺死军民数十万。歼楚主力后,又率军南进,于次年攻陷郢都(今湖北荆州城北)。因破楚有功封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将兵救韩,于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大破赵、魏联军,斩首十五万。昭王四十七年,率大军与赵括所统赵军战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大胜,坑、杀俘虏四十余万。此战之后,因不愿将兵攻邯郸,遭相国范雎谗害,被罢官,赐死。一生攻战杀人甚多,后人因称其为“人屠”。

白起

戰國時秦將,郿人。善用兵,以功封武安君。長平之戰,坑殺趙降卒四十萬。後與應侯范雎有隙,稱病不起,免爲士卒,遷陰密,被迫自殺。馮衍《顯志賦》:“沈孫武於五湖兮,斬白起於長平。”

白起

白起

一称公孙起。战国时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人。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官至大良造。屡战屡胜,夺得韩、赵、楚的很多土地。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功封武安君。

☚ 云彻   衔命 ☛

白起

 【出典】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列传》:“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历任左庶长、左更、大良造,率军攻赵、楚、韩、魏,皆获全胜,“迁为武安君。”“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释义】 白起为战国时秦国名将,战功卓著,封武安君。因不满秦昭王攻邯郸,称病不起,被赐死。后世用以代指长于韬略的将领。
 【例句】 ①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李白《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1736)这里借白起为衬托,以突出对哥舒翰的称颂。②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李白《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1799)这里以白起借指白利。③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杜甫《入衡州》2384)这里用白起比拟苏涣的勇武。

白起

❶指战国时秦国名将白起。唐李白《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诗: “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漫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❷借指长于韬略的将领。唐李白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诗:“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 杜邮之戳

白起?—前257年

战国时秦国名将。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升为大良造。屡建战功,夺得韩、赵、魏、楚很多土地。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功封武安君。前262年长平之战为秦主将,大胜赵军,坑杀赵降卒四十万。后为相国范睢嫉妒,被逼自杀。

白起

战国后期军事家。秦国军事统帅。生年不详,公元前257年亡故。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为将,攻取70余城。二十八年(公元前279),率军攻鄢,用筑坝灌注法,溺死楚军民数十万人。二十九年(公元前278)被封武安君。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坑杀俘虏40万人。公元前257年被逼自杀。

白起?——前257

一称公孙起。战国时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人。他善于用兵,受到秦昭王器重,任为将军。在征伐关东诸侯的战争中,累立战功,从左庶长一直升到大良造(最高军事长官)。其后屡战获胜,夺得韩、赵、魏、楚的很多土地。公元前278年,率军攻克楚郢都(湖北江陵西北),因功封武安君。公元前260年,被秦昭王命为将军。在长平之战中,采用迂回战术,先正面诈败,诱敌深入,最后出奇兵包围赵军,结果大获全胜,坑杀俘虏四十多万人。后为相国范睢所忌,被逼自杀。

白起

103 白起?—257

战国时秦国名将、军事家。郿(今陕西眉县)人,一称公孙起。相国魏冉荐于秦昭王为将,任左庶长。秦昭王十四年 (前293),与韩魏联军战于伊阙,采取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术,歼韩魏联军24万,俘敌主将公孙喜。以功擢国尉。继率军东攻三晋,次年,升大良造(最高军政长官),伐魏占大小城邑61座。二十八年(前279),受命攻楚,以直捣中心、速战速决的方针,用水火强攻速歼战法,歼楚军主力,迫楚迁都于陈 (今河南淮阴县)。加封武安君。四十七年 (前260),任上将军攻赵长平,以诱敌进攻,两翼设伏,分割包围,断敌粮道的战法,射杀赵括,降40万赵军未几全部坑杀。后在攻赵问题上与秦王、范睢意见不合,秦王怒令自杀。

☚ 李牧   公孙起 ☛

白起?—前257

又称“公孙起”。战国时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人。昭王时官至大良造,屡战获胜。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长平之战中采诱敌深入、分割包围、切断赵后路之策大败赵军,杀赵括,坑杀其俘虏40余万。后为相国范睢逼迫自杀。

白起?~前257

战国后期将领。秦国军事统帅。姓公孙。秦国郿(今陕西眉县)人。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曾率军攻韩,显露军事才干,拜为将。后与韩魏作战连连取胜,因功晋升为大良造,掌握全国兵权,封武安君,成为秦国军事统帅。历时30载,与韩、赵、魏、楚等国在中原作战,皆获胜,攻城70余座,秦国力大盛。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利用赵将赵括骄傲径敌,缺乏实战经验的弱点,采取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方针,全歼赵军,射杀赵括,震动各国。后被相国范睢嫉妨,又与秦昭王发生矛盾,被解除职务,被逼自杀。用兵善于审势,善于打歼灭战,不战则已,战则必歼。性情残暴,长平之战后,坑杀赵降卒40万,为军事史上罕见。

白起

白起?~前257

战国时秦国名将。一称公孙起。郿(今陕西眉县)人。善用兵,事秦昭王,历任左庶长、左更、国尉、大良造等职。屡战获胜,夺得韩、魏、赵、楚的很多土地。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功封武安君。前260年长平之战大胜赵军,坑杀俘虏40余万人。后因受相国范睢妒忌,与昭王意见不合,被逼自杀于秦都咸阳西门十里处之杜邮。秦人怜他死非其罪,乡邑皆祭祀之。司马迁称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唐德宗时,追赠他为兵部尚书。

☚ 范睢   蔡泽 ☛

白起?~前257

战国时秦国名将。郿(今陕西郿县东)人。初为秦左庶长。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以主将领兵与韩、魏交战获胜,显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升为左更。二十二年(前293年)以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策略,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全歼联军24万,并因功升为国尉。次年升大良造。二十六年(前289年)伐魏,攻取大小61城。三十六年(前279年),率军攻克楚都,迫使楚国徙都,受封为武安君。四十二年(前273年),与客卿胡阳率军救韩,又大败赵、魏联军,斩魏军13万,将赵军2万驱入河中淹死。五十五年(前260年)长平之战,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军主帅赵括击败,一举歼灭赵军40万。后因违抗秦昭王的命令,被贬为士伍,五十八年(前257年)被赐死于咸阳城外。白起一生攻必克,守必固,战必全歼,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白起?-前257

一称公孙起,战国时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人。善用兵,因战功而任左庶长、国尉、大良造。曾攻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攻楚,破鄢(今湖北宜城南)、邓(今河南邓县),溺死楚军民数十万,长驱攻陷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功封武安君。四十七年 (前260),大败赵军于长平 (今山西高平西北),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后与范睢政见不合,被罢免官爵,旋被昭王赐剑自刎。

白起?—前257

也叫公孙起。战国时军事家。秦国郿(今陕西眉县)人。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官至大良造。善用兵,屡战获胜,攻取韩、魏、赵、楚七十余城。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长平之战大胜赵军,坑杀俘虏四十万人。后秦攻赵都邯郸(今属河北),他与相国范雎意见不合,称病不起。后被逼自杀。

白起?—前257

战国后期秦国名将。郿(陕西眉县东)人。善用兵,事秦昭王,屡立战功。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任左庶长,后迁左更,国尉,大良造。二十九年(前278)攻楚,拔郢,楚徙都陈(河南淮阳),因功封武安君。又定巫郡、黔中郡。四十七年(前260)长平(山西高平西北)之战,大破赵军,射杀赵括,坑降卒四十万,赵人大震。秦复定上党郡。秦相范睢妒其功,先破坏他趁胜进军的计划,后又强令他攻邯郸,并从中挑拨他与昭王的关系,被免为士伍, 又赐之剑。逼其自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