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护理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急性居多,约占60%,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起病急剧,病势凶险,死亡率高。临床表现有贫血、发热、出血及浸润现象(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并采用综合措施: 选用支持疗法、免疫疗法、中草药等辅助方法诱导缓解,并加以巩固,争取长期维持缓解,以期获得根治。因此,护理工作在治疗中的配合很为重要。
急性白血病护理 护理人员须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耐心解释,以消除其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休息: 有高热、衰竭和出血倾向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防止出血;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营养: 本病为消耗性疾病,加强营养是一项重要的支持疗法。须使病人增进食欲,给高热量、高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口腔护理: 由于抗病能力降低及抗代谢药物的应用,病人常有口腔炎、舌炎、口腔粘膜糜烂和多发性溃疡及口腔霉菌感染。口腔感染可用制霉菌素200万u加水至200ml漱口。溃疡可涂以1%龙胆紫、锡类散、冰硼散等。齿龈渗血,可用1%麻黄素、1‰肾上腺素,或用去甲肾上腺素加水漱口。局部止痛可用1%普鲁卡因溶液。
保护皮肤: 避免皮肤损伤,防止出血感染。病人常有发热、出汗,应勤换衣裤、床单、床铺保持干燥、平整。经常洗澡或用软毛巾温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防止发生褥疮。
高热护理: 病人因抵抗力低,常有发热,甚至高热,可给以物理降温。将冰袋置于头部、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浅表大血管处,或用凉水、酒精擦浴,但对有出血倾向者,应注意避免因擦浴而引起皮下出血。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静脉输液,以加速排泄体内毒素,或用退热药物。
出血护理:病人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减少,常引起全身广泛性出血。为避免损伤,防止皮肤粘膜出血,各项操作须轻,注射后,宜稍加压。鼻衄如量少,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蘸1%麻黄素堵塞,或行局部冷敷。出血严重时,以凡士林纱条作后鼻腔填塞。颅内出血时,病人有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及烦躁不安等。须严密观察神态、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给以高渗葡萄糖或甘露醇等静脉注射,以利尿脱水。
预防感染: 病人免疫功能较差,且因激素、化疗药物的应用,更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于感染。因此,消毒隔离非常重要。各种注射均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注射部位需用碘酊、酒精消毒皮肤。病室保持清洁,空气要流通但须防止受凉。此外,还需进行空气消毒,每天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分钟;中药苍术艾叶香,每40m2点香1~2盘,每日1次。限制探望者人数。勿与呼吸道病人或其他严重感染的病人同住一室,病人也不得外出至公共场所。周围血白细胞过低者(<1000/μl)应置于无菌隔离室(隔离室在更换病人时,房间要进行消毒)。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治疗护理时,按消毒隔离技术操作。
保持大便通畅: 由于病人卧床时间长,活动少,肠蠕动功能减弱,特别是经化疗后影响食欲,以及进食局限等因素,易于便秘,造成肛裂或肛旁脓肿。如有便秘,给镁乳、石蜡油等缓泻剂。如有肛裂、肛旁脓肿,经常或在便后用高锰酸钾1:5000溶液坐浴,或用利凡诺尔溶液洗擦或湿敷。
化疗护理 (1)保护血管: 化疗药物易引起静脉炎,且疗程长,因此保护血管很为重要。选择静脉,应从肢体远端开始。静脉注射长春新碱、正定霉素等药物时,严防外溢。可先用生理盐水试注静脉,然后换用已稀释的化疗药液,缓慢注入。如有外溢或静脉炎,发生红、肿、痛、热,可用金黄散拌以石蜡油或铁箍散外敷。
(2) 门冬酰胺酶系生物制剂,在用药前应先做皮内试验。用已稀释的门冬酰胺酶50u皮内注射,观察30分钟,如局部出现红斑即为阳性反应。应用时,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3)卡氮芥: 冷藏于5℃以下干燥、避光处。静脉点滴时应在30分钟内滴注完毕。氯乙环己亚硝脲,冷藏于10℃以下,领药后应及时服下,由于有消化道反应,宜在饭前1小时以上空腹服药,待出现反应,药已进入肠道,可避免呕出。
(4)脑膜白血病化疗: 由于化疗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白血病细胞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脑膜或脑的白血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治疗该病常用氨甲喋呤、阿糖胞嘧啶鞘内注射。临床上主张将药物用脑脊液或注射用水2ml稀释后,缓慢注入,并同时加用地塞米松2.5~5mg鞘内注射,可减少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副作用。注射后,病人应去枕平卧4~6小时。
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1)神经系统反应:长春新碱可引起末梢神经毒性反应。用药总剂量在10mg以内,可有口唇指、趾端麻木,抬腿无力,停药后可恢复;用药总剂量在20~30mg,可引起远端轻瘫和肌肉萎缩,有的可呈不可逆损伤,有的出现腹痛症状,需用麻醉剂始能缓解。
(2)造血系统反应: 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可抑制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需密切观察血象变化,按时作血常规检验,如有下降,可针对不同情况,输入鲜血或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悬液。
(3) 胃肠系统反应: 在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时,特别是应用氨甲喋呤,常引起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粘膜溃疡。重者可引起感染或出血,多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感染,由溃疡部进入血循环,发生败血症。如有口腔、食道粘膜溃疡可发生吞咽困难。应密切观察及时停药,并给以对症处理。
(4) 泌尿系统反应: 化疗后,可导致尿酸升高,呈高尿酸血症,影响肾脏,产生尿酸性肾病。用喜树碱、环磷酰胺者,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表现为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应多饮水。每日保持一定的尿量(不少于1000ml)。
输血反应的预防及处理(见“贫血护理”条)。
慢性白血病护理 慢性白血病是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在末梢血液中有大量的异常增生,在周围血液和骨髓中有量和质的改变,不成熟的细胞产生(大都是晚幼粒,少量中幼粒与早幼粒)。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较少见,特点为淋巴结、肝脏肿大,出现幼稚细胞。慢性白血病发病缓慢,初期有乏力、心慌、气急、面色苍白、体重减轻、关节疼痛等,逐渐出汗发热,因全血下降而引起口腔、内脏的出血。
护理要点: 帮助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高热、衰竭和出血倾向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口腔由于糜烂溃疡,渗血而口臭,并易引起感染,因此必须注意口腔护理。防止皮肤擦伤,以免引起出血或感染。汗多需用温水擦身,不宜洗澡,以防意外。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于消化之食物。有消化系统出血者,按医嘱给流质饮食或禁食;有口腔糜烂者,饮食不宜过热或过咸。严密观察有无视力模糊、耳鸣、鼻衄、便血、皮肤紫癜、齿龈出血,并注意呕吐物的颜色等,如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处理并立即与医生联系。鼻出血用1%麻黄素或1:1000肾上腺素滴入。口腔出血,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如发现有内出血,应及时测量血压,并准备输血,补液及止血。送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每日一次,血常规、血小板每周检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