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翎雀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翎雀歌

 

[元]虞集


 乌桓城下白翎雀,雌雄相呼以为乐。平沙无树托营巢,八月雪深黄草薄。君不见旧时飞燕在昭阳,沉沉宫殿锁鸳鸯。夫容露冷秋宵永,芍药风暄春昼长。

 《白翎雀》为元制乐府曲名。元人陶宗仪《辍耕录》云:“白翎雀者,国朝教坊大曲也。始甚雍容和缓,终则急躁繁促”。“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相鸣,自得其乐”,元世祖忽必烈命宫廷艺人硕德闾度制。元人多以此题为诗,题材不外乎咏节妇、歌忠臣。虞集此诗则另辟蹊径,以白翎雀的欢乐和自由与赵飞燕失宠后的被禁与孤寂相比较,托物言志;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并流露出了他要求退出险恶多妒的官场、归隐田园的思想。
 先看首两句。乌桓,我们古民族之一,汉末有乌桓国,居那河之北。那河,即今嫩江,乌桓城,当在今嫩江北。先点明地点。嫩江之北,古为朔漠之地,气候恶劣而白翎雀却不畏苦寒,雌雄相随相呼,相和相鸣,盘旋追逐,自由自在,极为幸福快乐。
 “平沙无树”二句,则铺开描写乌桓之地恶劣的环境。塞北朔漠,浩瀚博大,平沙万里,一望无际,不生树木,则白翎雀巢无所托,故云“平沙生树托营巢”;另外塞外为高寒地带,农历八月落雪,岑参《白雪歌》就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描写,由于冬天来得快,青草早已枯黄,此时连枯草也稀小了,故又云“八月雪深黄草薄”。这四句诗可与元萨都刺同题诗:“凄凄幽雀双白翎,飞飞只傍乌桓城。平沙无树托营巢,雌雏为乐相和鸣”对读。
 以上四句诗,诗人先言白翎雀相呼为乐,再描写朔漠环境的恶劣,好象要告诉人们由于白翎雀雌雄相呼,自由自在,环境之苦也成了它们轻松的乐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白翎雀自由飞翔、自得相乐的向往。
 下面四句是咏史抒怀,写赵飞燕幽居昭阳,虽享尽荣华,但孤寂凄凉。与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君不见”三字使全诗折冲而下,由对白翎雀的咏叙,转而为诗人自己抒发感慨。 “旧时”二字一下把人的思绪推到西汉时期。赵飞燕初受汉成帝宠幸,被立为后,荣极一时,汉成帝死后,被废为庶人,遂自杀。唐人多以赵飞燕失宠,幽禁昭阳官之事为诗,此诗亦然。“沉沉”,形容宫院深幽、阴冷、森严,是赵飞燕失宠后主观心理上的感受。“锁鸳鸯”,也是以鸳鸯被困锁比喻赵飞燕的孤独和不自由。
 最后二句,明是说芙蓉受不了冷露的侵袭,感到秋宵漫长,苦熬难挨;芍药在温暖和煦的春风中,无聊寂寞,感到春日迟迟,良辰空度,实是暗寓赵飞燕在昭阳宫内没有爱情、没有自由、孤独凄凉、苦景难熬。这两句诗对仗工稳,典雅清切。把令人赏心悦目的良辰美景放在“沉沉宫殿”之中,不但不能给人以美好愉悦,却给人以感伤,与“平沙无树托营巢,八月雪深黄草薄”,中的白翎雀那种“雌雄相呼以为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乐境写哀,以哀境写乐,一倍增起哀乐”。

乐府诗《白翎雀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白翎雀歌

 

[明]张昱


 乌桓城下白翎雀,雄鸣雌随求饮啄。有时决起天上飞,告诉生来毛羽弱。西河伶人火倪赤,能以丝声代禽臆。象牙指拨十三弦,宛转繁音哀且急。女真处子舞进觞,团衫鞶带分两傍。玉纤罗袖柘枝体,要与雀声相颉颃。朝弹暮弹白翎雀,贵人听之以为乐。变化春光指顾间,万蕊千花动弦索。只今萧条河水边,宫庭毁尽沙依然。伤哉不闻白翎雀,但见落日生寒烟。

 这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一首新题乐府诗。
 这首诗,虽然题作《白翎雀歌》,中心却不在白翎雀,而是写一个叫作火倪赤的伶人高超的演奏技艺,写乐声的美妙动听。唐人诗中不少描摹音声的名篇,如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都是。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不以此为能事,与上述诸诗不同,但是,读过它的人,又有谁忘记得了浔阳江头那琤琤琮琮的琵琶声呢?有明一代,诗尚复古,张昱这首诗也明显带有模仿的痕迹。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首成功的艺术作品。从这首诗里,我们还是能够找到它的个性,那些属于张昱自己的东西。
 前四句写乌桓城下的白翎雀。乌桓,古山名,在内蒙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南端。白翎雀雌雄唱和,决起而飞,啼鸣之声,如怨如诉。这里的“告诉”,是诉说愁苦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告知”、“诉说”。
 这四句是全诗的“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诗人要写火倪赤弹琴的高超技艺,却先随手拈来山林中不住啼鸣的白翎雀来映衬,二者若即若离,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了读者十分空阔的审美思维空间,这正是“兴”这种艺术手法的特殊美学价值所在。
 “西河伶人火倪赤”以下十二句,正面写这位艺人。他大概属于少数民族,“宛转繁音哀且急”也的确有地方音乐的特色。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动笔写乐声之后,又插入了一段写“女真处子”歌舞场面的文字。这段文字描绘出一组动态的画面,极有表现力量。诗人在这里安排了一组美女翩翩起舞的形象,错彩镂金,化美为媚,与火倪赤的琴声相辉映,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也使得火倪赤的琴声更加丰满而富于神采。另外,“变化春光指顾间,万蕊千花动弦索”两句,使用了通感,也极富审美趣味。读这两句诗,我们好象看到春光融融,春风骀荡,万紫千红在枝头闹春。那种“万蕊千花”在弦索上跳动、闪耀的意象真是匪夷所思,而又给人强烈的美感。
 最后四句,写世事沧桑,人物皆非。“伤哉不闻白翎雀,但见落日生寒烟”衰飒雄浑,大气包举全篇,含不尽之言于言外。读到这里,很容易让人忆起钱起那千古不磨的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