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描 白描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 ☚ 书办 简慢 ☛ 白描 白描写作术语。原为中国画技法之一种。作文中,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仅用最经济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几笔,便形神毕肖。 ☚ 传神 烘托 ☛ 白描 白描国画技法之一。专用墨线描画物体,不加颜色或略加淡墨以渲染。多用于人物画和花卉画。 ☚ 用笔 十八描 ☛ 白描 白描以素淡的色调作自然淳真的艺术表现。清初丁耀亢《赤松游题辞》云:“《琵琶》以白描难效,优伶之丹朱易摹。古云:丹青女易描,真色人难学。又曰:画鬼易,画美人难。岂非以真人莫肖,而假态能工乎?”这是主张戏曲创作应以真淳本色的白描为贵。《审音鉴古录》关于《琵琶记·镜叹》的排演云:“剧之千百出,曲有万千种,莫难于《镜叹》、《思乡》。最难于排演如《寻梦》、《玩真》,内含情景,外露春生,可增浓淡点染;惟此二出全在白描愁苦上做出个本色人来。”这里把《琵琶记》赵五娘《镜叹》的思夫与《牡丹亭》杜丽娘《寻梦》的伤情作比较,认为前者比后者更难排演。因为《寻梦》、《玩真》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强烈浪漫色彩的异乎寻常的情景,演员可以表演得很有色彩,容易产生动人的剧场效果。而《镜叹》、《思乡》所表现的却是普通家庭中常见的思恋愁苦之情,如果表演过火,反显得虚假。只有在“白描”上,即素淡的色调上下功夫,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才可演出人的本色自然的情感。 ☚ 词有六反 无 ☛ 白描 白描原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的中国画技法。移之论诗词,则指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风格。词尚白描,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均用白描写出,而自成名句。明沈谦《填词杂说》云:“白描不可近俗,修饰不得太文,生香真色,在离、即之间。”但白描非谓仅是客观无饰地描绘,还须传神,明卓人月《词统》以为“不写神而写神,不取事而取意”,才是“白描高手”。 ☚ 勾勒 用事 ☛ 白描 白描与诗学有关的古代美学概念。原指绘画的一种技法,用墨线勾勒画物轮廓,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人物、花卉画。如元张昱《李龙眠画醉中八仙歌》云:“龙眠白描谁不赏? 胸次含空生万象。”而“白描”一语用于文学批评,多指小说创作中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塑造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用“白描”一语评论诗歌,主要指即目状景,随心抒情,据实叙事,议论不著典故。赵翼以“白描”与“使典”作为对照,“诗写性情,原不专恃数典,然古事已成典故,则一典已自有一意,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此后代诗人不得不用书卷也。吴梅村(伟业)好用书卷,而引用不当,往往意为词累。初白(查慎行)好议论,而专用白描,则宜短节促调,以遒紧见工,乃古诗动千百言,而无典故驱驾,便似单薄。故梅村诗嫌其使典过繁,翻致腻滞,一遇白描处,即爽心豁目,情馀于文。初白诗又嫌其白描太多,稍觉寒俭,一遇使典处,即清切深稳,词意兼工。此两家诗之不同也。”(《瓯北诗话》卷一○)指出“使典”可以使诗意“深厚”,“白描”能够使诗情显达,作诗应该撷取二者长处,避免各自之失。方东树说:“大抵古诗皆从《骚》出,比兴多而质言少。及建安渐变为质,至陶公乃一洗为白道,此即所谓去陈言也。”(《昭昧詹言》卷二)“白道”即是“白描”的意思,指诗人述志抒情直畅顺达,不同于比兴之体寄意微婉幽曲。绘画中“白描”与“本色”意通,汪禹九说:“白描人物,水墨烟云,画之本色也。”(自林昌彝《海天琴思录》卷六)诗论中的“白描”也与注重显达自然的“本色”概念相契合。参见“本色”。 ☚ 本色 妙造自然 ☛ 白描 〔作文指导〕 白描,原是中国画技法之一,指用墨线勾画物像、不着颜色的画法。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手法,是指在描写时,不尚修饰,不加烘托,以质朴的文字,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淡淡几笔,勾勒出事物的形象。鲁迅是白描大师,他曾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能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云,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悟出,白描应避免“唠叨”、“拖带”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之类,对话也力求少而精,用精练的文字,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作文片断063〕 终于上学了。 有一天,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时,蓦地看见姐姐的胸前又多了一枚金光闪闪的徽章。我盯着姐姐胸前的那枚徽章,仔细地打量起姐姐来,哟——,多精神,多来劲! 我急忙从脖子上解下自己已戴了三年的心爱的红领巾,要求跟她换,她不干,她说:“弟弟,这枚徽章是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志,是不能交换的。等你上中学了,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老师就会亲手给你戴上跟我这枚一样的团徽。”于是,我便期待着…… 终于上中学了。 有一天老师亲手将一枚团徽别在了我的胸前。…… 慢慢地,我懂得了许多…… 于是,我便期待着,我期待着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 我在成长中期待! 我在期待中成长! (艾平) 【简评】 没有华丽的词藻,不用优美的修饰,运用白描手法,清澈纯正地展示出一个少年在期待中健康成长的一串明晰而稚嫩的足迹。“终于上学了”、“终于上中学了”,相互照应;三次“我便期待着”,具有“进行曲”似的节奏感;结尾两句,辩证深邃。 〔作文片断064〕 (赵左娅) 【简评】 作者以生动的白描手法,记录了自己十岁时父母离异的一幕。对事件的处理有创造性,作者从傍晚放学回家所见所感的角度来记叙这件事,可以不必交代来龙去脉,突出事件的结果。与内容相契合,以记忆中的“灰色”为主调,给人以凝重之感。层次错落有致。“我”已稍懂事,嗅出气氛不对劲有不祥之感;而弟弟天真顽皮,还以为同平常一样,叔叔逗着问他,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对答如流后又去玩了;然后着重写爸爸,突出签字的细节;最后写“我”“没有妈妈了”后的冰冷、沉重的感觉,与开头不祥之感照应。 白描 例文 好奇心 □江苏考生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 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石库门的深处有叮咚的泉响,江南的小姑娘抱着琵琶哼唱不已。她的指尖像这门前的流水,灵动而不留痕迹,只留下几缕清音。这清音,究竟从哪里来? 隔壁的老太太梳了光亮的发髻,提着篮子出来,一口吴侬软语:“张家姆妈,走啊,今朝端午买粽叶去喽!”于是,一个清秀而又和气的中年女子出来,笑着嗔怪:“大清早呢!”随即两人消失于石板街的尽头。她们往哪儿去了呢? 寻找什么来解开我的好奇心? 恰是一曲《游园惊梦》。 “看人间姹紫嫣红开遍……”我追随着杜丽娘的心思解开这谜团。庭中美景固然惹人怜,但更惹人怜的是自己的肺腑;这城市里的美景固然绮丽,但最诱人的也是她骨子里的韵味呵! 两千年来,是伍子胥的相土尝水,是干将莫邪的剑意人情,是馆娃宫里“嘎嘎”作响的木屐,是憨憨泉里不尽的清涟,筑就了这座城的风骨。好奇什么呢?我们好奇她为何这样清新动人,答案是隐逸在这时光里的。你可以说是山水沉淀了她,你可以说是她融入了山水;你可以说是吴人塑造了她,你也可以说是她哺育了这些人。我不禁莞尔,心头的疑虑也顿时消散,这些“从哪里来”、“如何来”,当这座城给了我们问题时,也便给了我们答案。 一花一世界,从那门前的流波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平江城的骨子。那便是她给我们的答案。 城的美妙,在于她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城的美妙,也在于她给了你最精彩的答案。 借鉴提示 白描就是不使用任何修辞手法,用质朴的文字对描写对象作简约描述。如本文就没有太多地使用修辞手法,而是运用白描的方法来描写平江城。先是描写平江城的形态,接着写平江城的声响,之后写平江城的人情,最后写平江城的情韵和千百年的文化积淀,这一切都紧紧扣住“好奇心”,随着“好奇心”的产生而生发,伴着“好奇心”的深入而深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入平江城的神韵。写出了平江城的灵气,人气,神气。运用白描要注意抓住典型事物的典型特征,用几笔勾勒出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 白描 白描源于中国古代的“白描画”,本是中国画的手法之一。它的特点是纯用墨线勾描物像而不加色彩的渲染。这种方法,后来被借用到写作理论中,泛指那种不加渲染烘托,反用简练笔墨勾画事物形象的描写手法。 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鲁迅说:“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正因如此,白描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它的终极目标是“以形写神”,达到“形神兼备”的境地。 白描báimiáo❶ 〈名〉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只用线条勾勒,不用彩色渲染,主要用于画人物。 白描bái miáo绘画的一种技法。指只用线条勾勒而不施彩色的画法:二人身旁略有些云护,别无点缀,全仿李龙眠~笔意。(八九·1153) 白描 白描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描物象,赋形呈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的一种描写方法。源于古代的“白画”,为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在文学写作中泛指那种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不事烘托、不作精雕细刻和铺排渲染,而用准确有力的笔触,质朴平易的语言,明快洗练的文字,干净利落地勾画出对象神态的简练传神的描写方法。其特点有三: (一) 状物、绘景、写人,既不拘泥于一点,亦不求面面俱到,摄取事物细部,选择最有特征的东西,以简练的笔墨勾画鲜明生动的形象或画面,表现特定的思想感情; (二)落笔尚简,粗线勾勒,不在某些细节上滞留,笔调快速流动; (三)素墨淡彩,用朴素平直的语言描摹对象,显示事物的本来面貌,让读者倍感亲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潮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用质朴简练的笔墨撮物构景,勾勒出广阔的画面,显示了初春时节久雨乍晴后的湖畔春景特色,是用白描手法写景的典范。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对一个小土豪形象的勾画:“两只红眼边,一副铁锅脸,几根黄胡子,歪带着瓦楞帽,身上的青皮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即是用白描的方法,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疏疏几笔便活现出他骄横无赖的外貌和形态。鲁迅《鸭的喜剧》中用疏略的笔触,淡雅的色彩,突出小鸭“遍身松花黄,放在地上,便蹒跚的走,互相招呼,总是在一处”的可爱的生趣,则是用白描方法状物的范例。 ☚ 状物 工笔 ☛ 白描 白描原为中国画传统技法的术语,指只用墨线勾勒物像,或略施淡墨、而不着颜色的画法。后借用到写作理论中来,也叫做素描。它是指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活生生的形象。这种手法的要点在于用笔简省,而依靠用笔的准确来写真传神。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如鲁迅、朱自清、巴金、老舍等,都是对白描手法运用自如的行家里手。在使用白描手法时,不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甚至也不事修饰、形容,如同鲁迅先生所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描写 工笔 ☛ 技法 技法作文造句之法:文法 另见:技巧 叙述 比喻 夸张 ☚ 技法 措词 ☛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钩描物象而不着颜色的画法。多应用于人物画和花卉画。8世纪唐代画家吴道子、11世纪宋代画家李公麟、14世纪元代画家赵孟 白描 白描光勾线不着色的画,古谓之白画。或稍烘染淡墨或赭墨亦可。也有衣纹不加染只染头发者,如《八十七神仙卷》。白描要洁净匀细不滞,结构严谨。墨色不宜变化太大。线条疏密得当。 ☚ 十八描 皴法 ☛ 白描 白描baimiao亦称白画。即把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以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勒出来,不尚修饰、不多修辞的描写。 ☚ 细描 场面描写 ☛ 白描 白描Baimiao描写的技巧之一。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或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又称“单线平涂”。在写作中,“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最简炼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使用时是运用极省俭的语言,不设比喻,少用粉饰,用叙述代替描写,所以相对而言难度较大,需要精微细致的观察功夫和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 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目标。 ☚ 描写 细描 ☛ 白描 白描Baimiao只勾线不着色的画,古谓之“白画”。或稍渲染淡墨或赭墨亦可。也有衣纹不加染,只染头发者,如《八十七神仙卷》。一般用一种墨色完成,亦有用浓淡两种墨色完成者,如花用淡墨勾,叶用浓墨勾。要求洁净匀细不滞,结构严谨,线条疏密得当。画出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效果。 维摩演教图(部分) 宋代 李公麟 ☚ 描法 十八描 ☛ 白描❶中国画技法之一,指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白描 白描描写的手法之一。原指我国国画的一种技法,即以墨浅勾勒轮廓,不着颜色,有的略施淡墨的渲染画法。后来被移用到写作上来。用这种手法来描写人物和景物,即以简炼的笔墨、朴素的文字,不加形容渲染,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用白描的手法写人或绘景,只是选取人物或景物最富有特征的东西,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人物或景物的特殊形象,使人印象深刻、生动,感觉强烈。 ☚ 细节描写 细描 ☛ 白描 白描又称线描。是绘中国人物画的主要技法之一。用简而洁的墨线描绘出人物的形体结构和神态,依靠墨线的粗细、长短、轻重、柔刚、虚实、疏密、浓淡的变化,以及线与线之间的交差连接及其层次变化表现出所绘的对象的质感。有的白描绘画圆润流畅、轻快飘逸,有的则粗旷古拙、浑厚朴实,有的凝重有力,或瘦劲挺拔。白描用笔,一般保持中锋,须见笔力,强调以书法用笔入画。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肖品》记有:“白描贵洁净匀细,不滞不纤。水墨贵苍古雄伟,沉着清真,学画者先求笔法清真匀细,犹学书之先楷篆而后行草也。”中国花卉画中有以细线勾出叶、枝、芊的轮郭和形态,有时又填染上青绿颜色的绘画法又称“双勾”,不染色墨者又称“双勾白描”或“白描花卉”。这种画法多见于工笔人物画背景和花鸟画的竹木花卉之中。 ☚ 勾 皴 ☛ 白描 白描1952~bai miao原名白志钢。作家,评论家。泾阳县三渠乡手帕村人。197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任《延河》主编。1993年曾任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副司级)。现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曾在大学任教6年,从事期刊编辑工作18年,著作有长篇小说《苍凉青春》(1988)、中短篇小说集《恩怨》(1991)、长篇纪实文学《陕北:北京知青情爱录》(1993)、报告文学集《荒原情链》(1995)、《荒原的种子》《笔架上的丹阳》《上苍的眼神》及电视专题片《中华魂》、电视连续剧《遭遇昨天》和《圣水观》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理事。 ☚ 白彦虎 白登海 ☛ 白描 白描见“白描写真”条。 ☚ 外事新闻 白描写真 ☛ 白描bai miaosimple,straightforward style of writ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