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宫WhiteHouse古迹名。在今美国首都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公元1792年动工兴建,1800年落成。1814年,这座建筑被英国人焚烧。1817年重建时,将四面砂石墙洗净,全部粉刷成白色,因而人们称之白宫。1902年,正式定名白宫。 白宫bái gōng美国总统的官邸,是一座白色的建筑物。[英] the White House。关于the White House 的汉译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如“渭德好施”、“回得好司”,以及“白屋 ”、“白房”等。前两个为音译,后两个为仿译。“白宫”一词出现于20世纪初,如1901年12月14日伍廷芳《致外部函》:“新总统卢士威见群情汹涌,拟谕议院议行苛禁。廷芳闻报当即诣白宫请谒总统,将华人来美有益无损切实敷陈。总统谓华人来美受困情形,前未尽悉,不过姑从众议,今闻至论,自当熟筹。”1903年梁启超《新大陆游记节录》:“喀别德儿之庄严宏丽如彼。而还观夫大统领之官邸,即所谓白宫(White House)者,则渺小两层垩白之室,视寻常富豪家一私第不如远甚。观此不得不叹羡平民政治质素之风,其所谓平等者真乃实行。而所谓国民公仆者,真丝忽不敢自奢也。” 白宫bái gōng旧时道士谓孝堂。《切口·巫卜》:“白宫: 孝堂也。” 白宫 白宫美国总统办公处所,是美国政府的行政中枢。座落在首都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占地16英亩。于1792年动工兴建,1800年落成。它的基建材料是石灰石,外表粉刷白色,但当时并不叫“白宫”。1814年,这座建筑被英国人焚烧,只剩下四面砂石墙。1817年重建时,将四面砂石墙洗净仍砌在新建筑物内,全部粉刷成白色。从1800年美国第二届总统亚当斯起,历届总统均以此为官邸。1901年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给该楼命名为“White House,”意思是“白色的住宅”,后来有人译为“白宫”,一直沿用下来。白宫是一座别具风格的二层建筑物,是由爱尔兰出生的建筑家詹姆斯霍本根据18世纪末英国乡间别墅风格而设计的,四周被草坪、树木、花丛和喷泉点缀,南北两面各有一座壮观的爱奥尼亚式门廊,加上二层地下室共有132个房间,分主楼和东西两翼,主楼底层的大厅是总统接见外国元首或使节的地方,大厅正前方是南草坪,国宾来访时,在这里举行正式欢迎仪式。主楼还设有举行酒会、文艺演出和记者招待会的东大厅以及举行国宴的宴会厅。二楼为总统全家居住的地方。主楼的两翼为办公区,总统椭圆形办公室就设在西翼内侧。东翼供游客参观。每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10时到12时对外开放,人们可以看到白宫收藏的古物及艺术品。在国外的报刊中常用“白宫”代表美国政府。 ☚ 美国总统的届、任和位 五角大楼 ☛ 白宫美国总统府。位于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始建于1792年10月13日,1800年落成。1814年遭英军焚烧。1818年后重建。从1800年美国第2届总统约翰·亚当斯起,历届总统皆以此为官邸。“白宫”这一名称为1901年第26届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命名,后成为美国政府代称。经1948年至1952年扩建,共占地73000m2,有主楼和东西两翼。主楼东西长21.3m(70ft),南北宽25.9m(85ft),建有双层地下室。因建筑物外部为白色而得名,建筑风格为乔治王朝时期的古典复兴式。建筑物高2层,平面为矩形:117 ft×60 ft(35.67 m×18.29m),对称布置。南北两立面均由突出开敞的中部和平整坚实的两侧构成,虚实对比强烈,中央部分醒目,成为白宫的显著特征。现白宫的部分房间已向公众开放。 白宫White House,The美国总统的官邸。虽然从1817年起白宫就被刷成白色,但直到 1902年国会才根据T· 罗斯福总统的提议正式称其为白宫。在此之前,它被称为“总统宫”、“总统大楼”和“总统官邸”。白宫位于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的宾夕法尼亚大街,由一座主楼、一座三层办公楼和一座总统办公楼组成,占地 16英亩 (包括草坪)。白宫是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的第一座公共建筑,1792年10月13日奠基。1800年6月,约翰·亚当斯总统成为在此办公的第一位总统,当时白宫尚未全部竣工。1812年战争中,英国军队于1814年8月24日放火将白宫烧毁,仅留下烧黑的墙壁。1817年重建白宫的工程竣工,门罗总统迁入白宫办公。 白宫美国总统府。位于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1792年动工兴建,1800年落成。1817年重建。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任总统时定为今名。占地97亩,四周花园,南北各有一座壮观的爱奥尼亚式门廊。建筑地下2层,地面4层,共132间。有4个椭圆形大厅,分别是外交接见厅、宴会厅和总统的办公室、起居室,陈设金碧辉煌。宫外南面两侧是茂密的树林和大片草坪,是总统散步和会客的地方。 白宫 白宫美国总统宫邸。位于首都华盛顿市宾夕法尼亚路的南侧,始建于1792年,为爱尔兰籍建筑师詹姆斯·霍本所设计,是一座乔治亚风格的建筑。1800年竣工,1814年英军攻占,被付之一炬,后几经修复扩充与改建,形成目前规模。其中最大一次扩建和修缮是在1948~1953年,加修了一座二层阳台,安装了电视系统和空调设备,增建了双层地下室和坚固的地下防空室,把原来的125间房屋扩建为132间。连同庭园共占地7300平方米,分为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有底层、一楼和二楼三层。主楼长170英尺,南北宽85英尺,其南面是一座宽大的门廓,外面有四根气势壮观的高大支柱。门厅正前方,就是被称作“总统花园”的白宫南草坪。建筑两翼内侧是椭圆形总统办公室,一楼东端有白宫最大房间-东大厅,可容纳200多人。宴会厅可同时招待140名客人进餐,以它华丽装饰和精致餐厅著称。第一个住进白宫的主人是美国第二届总统亚当斯。此后历届总统都以它为宫邸,成为美国政府的代名词。原叫“总统住宅”、“总统宫”,白宫的名称是1901年由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命名。 ☚ 白厅 白海 ☛ 白宫 白宫美国总统府。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宾夕法尼亚大街。南与华盛顿纪念碑相对,北临拉菲特广场。1792年动工兴建,1800年落成。1815年重建,后不断修整。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任总统时定为今名。因外墙是白色砂岩石构成,故名。占地97亩,由主楼和东西两部分组成。四周为花园,南北各有一座壮观的爱奥尼亚式门廊。建筑地下2层,地面4层,共132间。主楼有4个椭圆形大厅,分别是外交接见厅、宴会厅和总统的办公室、起居室,陈设金碧辉煌。宫外南面两侧是茂密的树林和大片草坪,是总统散步和会客的地方。东侧庭园为 “肯尼迪夫人花园”,西侧为 “玫瑰园”。每星期二至星期六白宫对外开放。 ☚ 尼亚加拉大瀑布 自由女神像 ☛ 白宫 白宫澳门著名历史建筑物,今耶稣宝血修女院院址。位于澳门半岛东部东望洋山麓的白头马路,是气派豪华的法国宫廷堡垒式建筑,始建于1917年,由香港工程师约翰·莱姆主持修建。因其外墙浅灰色而称白宫。它拥有圆柱形的堡垒,蒜子形的尖顶,还有天台围栏、装饰小柱和宽阔的台阶,并配以花园、果园、菜园、网球场和其他的附属建筑物。白宫的创建主人是澳门土生葡人律师路易斯·施利华,其父为澳门著名汉学家、伯多禄商业学校的创始人伯多禄·施利华,其女婿则是澳门大赛车的创始人施加路,均为澳门名人。白宫以其在澳门建筑中显示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而享有盛誉。 ☚ 永乐邨 花邨 ☛ 白宫 白宫见“历史沿革”栏同条目。 ☚ 市政厅 石排湾 ☛ 白宫 白宫美国总统府,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宾夕法尼亚大街。南与华盛顿纪念碑相对,北临拉菲特广场。1792年动工兴建,1800年落成。1815年重建,后不断修整。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任总统时定为今名。因外墙是白色砂岩石构成,故名。占地97亩,由主楼和东西两部分组成。四周为花园,南北各有一座壮观的爱奥尼亚式门廊。建筑地下2层,地面4层,共132间。主楼有4个椭圆形大厅,分别是外交接见厅、宴会厅和总统的办公室、起居室,陈设金碧辉煌。宫外南面两侧是茂密的树林和大片草坪,是总统散步和会客的地方。东侧庭园为 “肯尼迪夫人花园”,西侧为 “玫瑰园”。每星期二至星期六白宫对外开放。 ☚ 尼亚加拉大瀑布 自由女神像 ☛ 白宫White House 白宫White House美国总统官邸。位于首都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外墙为白色砂岩石结构,故名。地址为首任总统华盛顿所选定。1792年由建筑师霍本(James Hoban,1762—1831)设计。1800年正式定为总统官邸。1814年为英军焚毁,次年修复,其后不断扩建。1901年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取名为“白宫”,后为联邦政府象征。白宫由主楼和东、西两翼3个独立的建筑物组成,长51米。总统椭圆形办公室在西翼内侧。主楼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和金银瓷器陈列室等。一层北面为白宫正门,门内为门厅、内厅及3个休息厅(蓝厅、红厅和绿厅)。二层为总统一家居住处。整座建筑占地18英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