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兔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

(曲)明·《白兔记》

金梧飘坠。

齐纨懒挥。

牛女会佳期。

丹桂飘金蕊。

风传香韵奇。

遥望著碧天如洗。

万里月扬辉。

一似皓月澄清,团圆到底。

朝欢暮乐,效学于飞。

效学于飞。

和你永谐连理。


1

(曲)明·《白兔记》

庙官来。庙官来。

打点香炉蜡烛台。但办志诚心。

何愁神不灵。但办至诚意。

何愁神不至。至。

至。至。


1

(曲)明·《白兔记》

娘行免泪零。

听吾说事因。

俺爹爹管军兼管民。

回去并州挨问姓刘人。

也,教他取你,免伊泪零。

多只数日少半旬。

异日说冤恨。

报取薄幸人。

苦也天天,甚日得母子团圆说事因。


1

(曲)明·《白兔记》

我献镫,镫光亮。

吉人天降祥。

阴空保佑保佑福无量。

愿我嫂嫂哥哥,身康无恙。

犯愿慈悲显现,显现降临道场。

消除这灾障。


1

(曲)明·《白兔记》

他本是豪门。

住在沙陀小李村。

我与他公公来往,与我家中,元有薄亲。

他暂时落泊暂时贫。

领归来必定能安分。

何必怒生嗔。

犯教他进也无门。

退也无门。

全不由大人。

苦乐不均。

白兔记

白兔记

南戏剧本。一名《刘知远》。全名《刘知远白兔记》(“知”一作“智”)。元人作,姓名不详。今所流传系明人改本。1967年在上海市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年间刊本保存了元剧面目。取代于宋《五代史平话》和金《刘知远》诸宫调。写五代时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少年家贫,入赘李文奎家,与李三娘结为夫妇。文奎死后,刘不堪三娘兄嫂欺压,愤而去太原投军,入赘岳帅府,并以军功得高官。李三娘备受兄嫂摧残,后在磨房产子,名“咬脐郎”。因其嫂图谋害死咬脐,乃托人送刘知远处抚养。十五年后,咬脐射猎,追一白兔,与母相遇,全家方得团圆。作品描写刘知远发迹变泰的故事,流露出宿命论和封建迷信思想。但其中表现封建社会妇女的痛苦,凄惋动人。曲词本色朴素,情节亦富于民间文学色彩。各剧种的《窦公送子》、《打猎回书》、《磨房相会》等单出戏都源出于此。与《荆钗记》、《拜月亭》、《杀狗记》并称为元代“四大传奇”。

☚ 杀狗记   琵琶记 ☛

《白兔记》

刘智远一自投军去,

厨下嫂逼嫁着堂上姑姑。

李洪一夫妇真狠毒,

挨磨愁上愁,汲水苦中苦。

义井传书,义井传书,

“天!儿也认不得母,儿也认不得母。”

刘智远分别在瓜园去,

丢下了李三娘好不孤凄。

哥嫂逼勒重招婿,

汲水并挨磨,日夜受禁持。

义井传书,义井传书,

“夫,咬脐送与你,咬脐送与你! ”

——明·龚正我辑《时尚古人劈破玉歌》

《白兔记》,全名《刘智远白兔记》,南戏剧本,元无名氏作。取材于民间传说。宋人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中有刘知远与李三娘的故事。金人作有《刘知远诸宫调》。故事与南戏相同,皆写刘知远家贫,在李文奎家当雇工,李见其异相,以女李三娘妻之。李文奎死后,刘知远夫妇受哥嫂李洪一夫妇虐待,叫刘知远守瓜园,夜半与瓜精斗。后刘从军升官,被岳节度使招赘为婿。原妻李三娘在娘家受尽哥嫂的折磨,怀孕到临产仍不得休息,在磨房中生子,嫂子不肯借剪刀给她剪孩子的脐带 她只得以牙齿咬脐带,因命名所生男儿为咬脐。嫂更欲害其子,邻翁可怜其子,遂将其子带到刘知远处。12年后,其子率众出猎,射白兔,追至一村,见李三娘因汲水疲乏不堪而睡倒于井旁,经询问乃知其母,归而告之其父,于是合家团圆。

这两首民歌在概述《白兔记》的主要故事情节时,皆突出了对哥嫂“真狠毒”的谴责,对李三娘“挨磨愁中愁,汲水苦中苦”,“汲水并挨磨,日夜受禁持”的同情。禁持,即摆布,折磨。在叙事中又突出了对母子、夫妇之情的抒发。“天,儿也认不得母,儿也认不得母!” “夫,咬脐送与你,咬脐送与你。”这几声呼唤,该是多么动人心魄啊!

《白兔记》

南戏剧本。又名《刘知远》,全名《刘知远白兔记》。写刘知远家贫,在李文奎家做佣工,与李女三娘结为夫妻。刘知远投军走后,三娘受尽兄嫂虐待,把儿子咬脐郎交与刘知远抚养。16年后,咬脐郎射猎追赶白兔,与母相认,一家人终于团聚。本剧与南戏《荆钗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并称为4大传奇,今知现存明代富春堂刊本《刘知远白兔记》、汲古阁刊本《白兔记》2种,1967年又发现明成化年间刊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1种。

白兔记

048 白兔记

宋元南戏。亦称《刘知远》,宋元“永嘉书会才人作”,撰人不详。明成化刊本作《刘知远还乡白兔记》,题目与曲文皆较近原貌,它本则经明人改动较多。戏文根据《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刘知远诸宫调》改写。虽系历史真实人物,故事却富于民间传说色彩。其情节是:五代时刘知远因家贫受雇于李文奎家做佣工,李料定其日后当发迹,便将女儿李三娘嫁给他。李文奎死后刘知远被迫投军,又入赘于岳节度家,并以军功升为九州安抚史。李三娘在家中备受兄嫂虐待,生子于磨房,取名“咬脐郎”,后托人送军中抚养。16年后,咬脐郎出猎,因追射白兔,与母亲在井边相会,导致全家团圆。《白兔记》数百年来历演不衰,影响很大。许多地方戏至今能演出全本。为四大南戏 “荆刘拜杀” 之一。

☚ 牧羊记   拜月亭记 ☛
白兔记

白兔记

南戏剧本。原名《刘知远白兔记》。元人作,作者不详。与《荆钗记》、《拜月亭》、《杀狗记》合称为元代“四大传奇”。剧写的是刘知远少年家贫,被员外李文奎收留在家,继而招其为婿,与李三娘结婚。后因无法忍受三娘兄李洪一夫妇的欺凌迫害,外出投军,因其贵相显现,又被岳府招赘为婿,后立军功官至九州安抚使。时李三娘在家,因拒不改嫁,惨遭兄嫂虐待,在磨房生下一子,自咬脐带,取名 “咬脐郎”。兄嫂欲加害此子,投入荷花池,被人救出,送刘知远处抚养。十多年以后,咬脐出猎,因追踪白兔巧遇生母,知远得知,将三娘接出,举家方得团圆。此剧在题材上继承了宋代的《五代史平话》与金代的《刘知远诸宫调》,故极富民间文学色彩。全剧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成功地描写了封建家庭的矛盾,对三娘及其兄嫂刻画较生动,对刘知远的描写则失败,表现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

☚ 刘文龙   杀狗记 ☛
白兔记

《白兔记》

湘剧高腔传统整本名剧。源于明传奇《刘智远白兔记》,写五代时刘智远故事。1952年,其中的《打猎回书》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陈剑霞整理,获演员二等奖; 剧本曾由崔嵬、陈剑霞整理,后收入《湖南地方戏曲丛刊》第八集。1980年,谢让尧将全本改编为《李三娘》,由省湘剧院参加全省首届巡回演出戏剧季获奖。1996年,范舟、谢让尧改编的《白兔记》,由省湘剧院重新排演,应邀参加“96东方戏剧节”,并应文化部艺术局邀请再度进京汇报演出,获得好评。

☚ 琵琶记   姑嫂忙 ☛
白兔记

白兔记

湘剧高腔传统整本名剧。源于明传奇《刘智远白兔记》。写五代刘智远故事。刘智远落魄时,别妻李三娘往邠州投军,屡立战功,总镇岳彦真以女妻之。时三娘已怀孕,备受兄嫂凌逼,产一子又险为恶嫂丑奴害死。三娘托窦老送子往邠州,岳氏抚为己子。16年后,三娘之子刘承佑出猎遇三娘,三娘托其带信寻夫与子,承佑归家,始知三娘为生母,一家返沙陀团聚。1952年,其中的《打猎回书》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陈剑霞饰刘承佑,获演员二等奖; 剧本曾由崔巍、陈剑霞整理,后收入《湖南地方戏曲丛刊》第八集。1980年,谢让尧将全本改编为《李三娘》,由省湘剧院参加全省首届巡回演出戏剧季获奖。1996年,范舟、谢让尧改编的《白兔记》 由省湘剧院应文化部艺术局邀请再度进京汇报演出,获得好评。

☚ 琵琶记   鹤与龟 ☛
白兔记

白兔记

柳子戏传统剧目。现存《兴围》、《回围》、《思夫》接《磨房》数折。已编入《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柳子戏第四集。故事见宋人《五代史平话》、《刘知远诸宫调》、《李三娘麻地捧印》、《刘知远白兔记》及《风雪红袍刘知远》等杂剧传奇。写五代时刘知远外出投军,其妻李三娘在家惨遭兄嫂折磨,磨房中产子咬脐郎,嫂欲将其投置水中,幸被窦公救出,送至邠州刘知远处,取名承祐。16年后,承祐兴围,追赶白兔,遇贫妇井边汲水,托其捎带血书交付刘知远。刘得知原委,发兵前往徐州,夫妻磨房相会,全家团圆。

☚ 白寿之   白菜心 ☛

《白兔记》bai tu ji

The Story of the White Hare→Unknow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