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万耀煌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万耀煌1891—1977湖北黄冈人 万耀煌
万耀煌
万耀煌(1891—1977) 早年名万奇,字武樵,晚年自号硕山老人。湖北黄冈人。早年在清朝陆军当兵,并在军中组织群治书社。曾先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北京陆军大学学习。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兼战时总司令部督战参谋,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年后历任驻湘鄂军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师长,抚州警备司令、军长兼第五纵队司令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十五军团司令兼武汉卫戍副总司令,军官训练团副教育长,陆军大学、成都中央军校教育长等职。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抗战胜利后,历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总统府战略顾问、南京中央训练团教育长等职。去台湾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干部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革命实践研究院”院务委员兼主任,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1977年1月31日在台湾病逝。著有《万耀煌回忆录》、《砚山老人杂记录》、《参加辛亥武昌首义记》、《长途追剿日记》等。 万耀煌 万耀煌原名万奇,字武樵,晚号砚山老人,湖北黄冈人。1891年3月13日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幼年住在身为清朝翰林的舅父家中,入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学习,毕业后投清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一标,后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武昌陆军第三中学,与何应钦、谷正伦为同学和好友,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保定军校第一期。武昌起义爆发后,回武昌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作战参谋兼战时总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汉阳保卫战。同年,由居正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3年返保定军校继续学习,毕业后转入陆军大学第五期学习。1920年任湖北省署卫队营营长。王占元夺取湖北后,万耀煌去职赴长沙,参加蒋作宾、孔庚组织的“湖北自治政府”,并与夏斗寅组织湖北军官团,鼓吹“鄂人治鄂”,策划驱王。同年10月王占元被驱逐,同乡萧耀南任湖北督军,委任万耀煌为湖北陆军第二十一混成旅参谋长,随旅长夏斗寅驻湖南。1926年曾赴广东会见蒋介石。夏斗寅部被改编为鄂军第一师和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后,分别任团长、副师长兼参谋长。第十四师扩编为新编第十军后,任该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与夏斗寅发表了反共拥蒋通电,5月率部袭击武昌,与武汉国民政府叶挺部激战。1928年任第二十七军第六十五师师长,并代理该军军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在山东曲阜一战动摇了晋军防线。1931年1月任第十三师师长,后赴湖北黄安 “围剿”红军。1933年率第十三师赴江西,兼任抚州警备司令、第八纵队副总指挥,“围剿”中央红军。1935年4月9日任中将,同年10月19日升任第二十五军军长兼第五纵队司令、第二绥靖区指挥官。西安事变中被东北军扣留,因强烈反对张、杨的行动,而取得蒋介石的信任。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上海保卫战。1938年3月1日任军事委员会将官研究班班主任兼军官教育训练团副教育长,6月14日升任第十五军团军团长、武汉卫戍司令部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官,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在贵州遵义任陆军大学教育长,后迁重庆。1942年6月赴成都,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1945年5月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4月9日任湖北省政府主席,7月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湖北省军管区司令。1948年4月5日辞去湖北省各职,22日转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8月10日任南京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育长。1949年5月去台湾参与筹建“革命雪耻学院”(后改称“革命实践研究院”),10月5日任院务委员兼主任,其间还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干部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评议委员。1953年因病辞职,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开始逸居。后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八、九、十届中央评议委员。1966年创办《湖北文献》季刊,后在台湾刊订湖北省地方志。1977年1月31日在台北病逝。著有《万耀煌回忆录》《砚山老人杂忆录》《参加辛亥武昌首义记》《长征追剿日记》 等。 ☚ 万德群 上官云相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