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登科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登科记dēng kē jì及第士人的名录。张籍《赠贾岛》:姓名未上登科记,身屈唯应内史知。 登科记宋词典故·登科记 【出典】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轻薄为之语曰:‘及第进士,俯视中黄郎;落第进士,揖蒲华长马。’又云: ‘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好事者纪其姓名,自神龙以来迄于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亦足以昭示前良,发起后进也。”唐·刘禹锡《赠致仕滕庶子先辈》诗:“朝服归来昼锦荣,登科记上更无兄。”(见《全唐诗》卷三五九) 【释义】 唐代极重进士考试,进士登科者称为登龙门。好事者因举及第人姓名,编次为《登科记》。后因用作咏进士及第之典。 【例句】 闻道潇洒才郎,天庭试罢,名挂《登科记》。(周申《壶中天·寿妇人又良人登科。七月初二》2853)这里用名挂《登科记》喻指某妇人的丈夫考中了进士。 登科记dēng kē jì及第士人的名录。张籍《赠贾岛》:“姓名未上登科记,身屈惟应内史知。”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報單佈榜 > 登科記 登科記 dēngkējì 亦稱“進士登科記”。科舉時代及第士人的名録。唐代設科取士,記録各科登第者的册簿,稱登科記。繼因進士科最爲特出,自中宗神龍時起,即有人逐年記載登第進士的姓名,稱進士登科記;後又由翰林院逐年編次頒行。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三《貢舉》:“余初擢第,太學諸人共書余姓名於舊紀末。進士張,漢陽王柬之曾孫也,時初落第,兩手奉登科記頂戴之,曰:‘此千佛名經也!’其企羡如此。”唐·張籍《贈賈島》詩:“姓名未上登科記,身屈惟應内史知。”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進士上篇》:“永徽已前,俊、秀二科猶與進士並列;咸亨之後,凡由文學一舉於有司者,競集於進士矣。繇是趙傪等嘗删去俊、秀,故目之曰進士登科記。”《文獻通考·選舉考》載有《唐登科記總目》。清·徐松輯《登科記考》,對唐代登科人物考證頗詳。唐以後,《登科記》常用作試録的通稱。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試録原始》:“國家科場揭曉後,有試録頒行天下,其制始於唐宋,唐稱進士登科記,宋稱進士小録,其實一也。今鄉、會、殿三試皆有録……今録刻新試文爲程式,具名次,是唐遺制;殿試者名曰進士登科録,具生月日,不具時,是合唐宋之制而酌用之者也。” 登科记唐科举及第者名册。初为私家好事者记每岁登科举子姓名。大中十年(856),礼部侍郎郑颢进诸家《科目记》十三卷,宣宗命付翰林。自此放榜后,及第者姓名、所试诗题目等,皆付所司逐年编次。永徽前,俊士、秀才二科与进士并列。咸亨后,士人竞集于进士,赵 登科记 登科记汇集诸科科举及第者姓名、乡贯、三代等资料的专书。唐初,就出现科举登科题名录 后来好事者即私家将这些题名录汇编成为专书,即所谓《登科记》。大中十年 (856年),礼部侍郎郑颢奉敕编进《诸家科目记》十三卷,宣宗命付翰林,并命所司以后每年编次成书。唐时有《登科记》不下十余种,但在宋代即已残缺或失传,因而北宋时乐史曾补作《登科记》三十卷,南宋时洪适亦重编《唐登科记》十五卷,今均佚。清徐松所撰《登科记考》三十卷,可资参考。宋承唐制,亦将题名录编为登科记,如《崇文目录》著录有《皇宋登科录》一卷、《圣朝登科记》三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洪适 《大宋登科记》三十二卷等,今亦均佚。 ☚ 金花帖子 朝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