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虡
《广韵》其吕切,上语,羣。 ❶ 古时悬钟鼓木架的两侧立柱。《诗·周颂·有瞽》:“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爲 虡。”{郑玄}注:“乐器所悬,横曰 ,植曰虡。 ”《宋史·乐志四》:“《汉律》以谓:‘官架总摄四方之气,故《大晟》之制,羽在上而以四方之禽,虡在下而以四方之兽,以象凤仪﹑兽舞之状,龙簨崇牙,制作华焕。’” ❷ 神兽名。 《汉书·郊祀志下》:“{建章}﹑{未央}﹑{长乐宫}锺虡铜人皆生毛,长一寸所,时以爲美祥。”{颜师古}注:“虡,神兽名也。”《后汉书·董卓传》:“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锺虡﹑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李贤}注引《前书音义》:“虡,鹿头龙身,神兽也。” ❸ 一种较高的几案。《方言》第五:“榻前几,其高者谓之虡。”{戴震}疏证:“几,其高者谓之虡。” ❹ 量词。 钟鼓编组﹐一组为一虡。 《宋史·乐志一》:“愿听臣依{神瞽}律法,试铸编锺一虡,可使度﹑量﹑权﹑衡协和。”《宋史·乐志三》:“按《唐六典》:天子宫架之乐,镈钟十二,编钟十二,编磬十二,凡三十有六虡,宗庙与殿庭同。”《辽史·乐志》:“四隅各置建鼓一虡,乐工各一人;宫悬每面九虡,每虡乐工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