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状 病状症(症候;症状;辨~) 诊 病象症象 证候 病况,症候:证 中医称某些病象:气(肝~;湿~) 胸闷:胸满 夏季因时令之热而发的疾病:热(热病;低~) 瘅 疢(疾~或作) 中医指身体发冷发烧的症状:寒热 瘴气所致的疾病:瘴疠 中暑:暍(暑暍) 受暑 咳嗽:咳(謦咳;阵~;干~) 嗽(清~) 欬(欬嗽;謦欬) 欶 呛嗽 呛咳:呛喀 哮喘病:吼(~疾;~儿病) 哮 齁 肢体麻木:木 肌肤肢体麻木,不灵便:不仁 肢体酥软发麻:酥麻 轻微的麻木:麻苏苏 麻舒舒 麻酥酥 酸疼发麻:酸麻 麻木火辣:麻辣 麻木无知觉:顽痺 中气不足、元气虚弱的病理现象:气虚 人体血色素不足:贫血 血亏 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血虚 气血衰竭:血败气索 由病理引起的心脏跳动加速和节律不齐的症状:心悸 闭塞,郁结:闭结 大小便不利:.jpg) 小便失禁:遗溲 小便不通或淋沥点滴而出:癃 小便不通的病:癃闭 男子性功能衰败,阴茎不举的病症:痿(痿症;阳痿;阴痿) 阴消预后不良的症候:恶候
另见:疾病 生病 外伤 感觉 知觉 糊涂 ☚ 病状 头部症状 ☛ 癃闭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灵枢·本输》称闭癃。《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今将小便排出甚少及完全无尿排出,统称癃闭,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尿潴留和尿闭。可因肺热气壅、热结膀胱、水道阻塞、气虚、气滞、阴液不足、肾阳虚衰、转胞等所致。肺为水之上源。肺热壅盛,肺气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点滴而下,或全然不通,呼吸急促,咽干,烦渴欲饮,苔薄黄,脉数。治宜清肺润燥。用清肺饮加减,或用探吐法。膀胱为藏溺之腑,热结膀胱,阻碍气化,则小便量少色赤,甚至闭塞不出,小腹急满胀痛,渴不多饮,舌苔黄,脉数。治宜清热通利。选用通关瞿麦汤、滋肾通关丸、罗太无白花散等方。败精瘀血,阻塞水道,则见尿闭不出,或滴沥而下,或尿出如线,小腹胀满,隐痛拒按,或茎中痛,苔青紫,脉细涩或细数。治宜行瘀散结。选用代抵当丸、桃仁承气汤、牛膝膏、蒲灰散等方。气虚、气滞、阴液不足、命门火衰、转胞所致者,详气闭、气虚小便不利、阴虚小便不利、阳虚小便不利、转胞各条。 癃闭 癃闭指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为中老年妇女易发病。其中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急者称为“闭”,合称癃闭。多因湿热、气结、瘀血阻碍气化;或中气不足,或肾阴、肾阳亏虚而致气化不利所致。辨证论治:实证: ❶膀胱湿热者,小便不通,或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粘,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数。以八正散(见遗尿,小便不禁)清热利湿。 ❷肺热壅盛者,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咽干,烦渴欲饮,呼吸短促,或有咳嗽,舌苔薄黄,脉数。以清肺饮(茯苓、黄芩、桑白皮、麦冬、车前子、山栀、木通)清肺热,利水道。 ❸肝郁气滞者,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舌红苔薄黄,脉弦。以沉香散(沉香、石苇、滑石、当归、陈皮、白芍、冬葵子、甘草、王不留行)疏利气机、通利小便。 ❹尿路阻塞者,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以代抵当丸(大黄、归尾、生地、山甲片、芒硝、桃仁、肉桂)行瘀散结,通利水道。虚证: ❶中气下陷者,小腹坠胀,欲解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气短声低,舌淡苔薄,脉细弱。以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白术、桂枝、猪苓、泽泻、茯苓、人参)升清降浊,化气利水。 ❷肾阳衰惫者,小便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㿠白,畏寒,腰膝冷而疲软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以金匮肾气丸加牛膝,车前子温阳益气,补肾利尿。 ❸肾阴亏耗者,欲小便而不得解,咽干心烦,手足心热,舌红无苔,脉细数。以六味地黄丸合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滋补肾阴,通利小便。针灸治疗:实证以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中极为主穴。肺热气壅者加尺泽、列缺;膀胱积热者加次髎,内庭;跌仆外伤者加次髎、委中。针刺泻法,不灸。虚证以肾俞、三焦俞、脾俞、关元、三阴交、阴谷、委阳为主穴。肾阳不足者加复溜;脾虚气陷者加足三里、气海、百会。针刺补法,加灸。调护: ❶解除病人紧张情绪,可常听轻音乐及流水声。 ❷练习腹式呼吸,意守丹田,每日数次按摩膀胱,以上向下推小腹。 ❸可用取嚏、探吐法,使肺气开、中气举而下焦通,尿自流出。 ❹热敷会阴法:用温水持续热敷或冲洗会阴部,可起诱导作用。 ❺癃闭病人饮食以清淡为宜,忌辛辣刺激烟酒肥肉等。适量多饮水。 ❻癃闭病人慎食酸涩收敛之品,如白果、乌梅、墨斗鱼、香椿、柿子等。 ☚ 遗尿,小便不禁 关格 ☛ 癃闭病证名。出自《素问·五常政大论》。以排尿困难,严重时小便不通为特征。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缓慢者称为癃。小便不通,不能排出或无尿,病情急剧者称为闭。癃闭与淋证的概念不同。癃闭单指小便困难不通。淋证指排尿频急、涩痛、淋沥不断。本病包括膀胱、尿道、输尿管的狭窄、阻塞不通和膀胱麻痹引起的尿潴留,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或无尿。有形阻塞为实证; 功能失常者为虚证。 癃闭 癃闭中医病症名。指排尿困难,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通的病,癃,指小便不畅,点滴而出。闭,指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一般统称癃闭。此病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湿热下注,瘀血、结石阻塞;虚证因脾肾阳虚,津液不得输化所致。可见于由于膀胱、尿道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所造成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减退或衰减而造成的尿量极度减少等。 ☚ 淋证 遗精 ☛ 癃闭病症名。小便量少,点滴而出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为“闭”。二者均指排尿困难。因湿热蕴结,或浊瘀阻塞尿路,或肝郁气滞,肺热气壅所致者,多属实证,起病急,小腹胀或痛,小便短赤灼热,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因中气不足,肾阳衰惫所致者,多属虚证,起病缓,排尿无力,宜补脾肾,助气化而小便自通。 癃闭 癃闭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其中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急者为闭,一般合称“癃闭”。癃闭与淋证均系老年多发病,同有小便困难,但癃闭小便涓滴不下,多无尿痛;而淋证是指排尿滴漓涩痛,尿量正常。淋证久治不愈,可转为癃闭,病加深重。西医学各种疾病引起的尿潴留及无尿症,如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路肿瘤与结石、尿道狭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和尿毒症等,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临床分四型辨证论治。 中气下陷老年人饮食劳倦伤脾,中气下陷,易成此证。表现为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少气懒言,体倦神疲,动则气喘,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中益气,升清降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通草6克、肉桂6克、车前子20克(包)。 肾阳虚衰老年人肾阳虚衰,加之房劳过度,肾气更损,致膀胱气化无力而致。表现为小便不通,或滴沥不畅,排出无力,面色㿠白,神气怯弱,腰以下冷,腰膝无力,口不渴,舌质淡,脉微细。治宜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方用金匮肾气丸改汤加牛膝10克、车前子20克(包)。 肾阴亏耗老年人久病津亏,或诸疾失血、发汗过多,津液枯竭而致。表现为小便涓滴难下,甚至无尿,面憔颧红,腰膝酸痛,头晕目眩,口燥舌干,舌质红少津,脉虚弦或细数。治宜滋补肾阴,以助气化,方用滋肾通关丸(《兰室秘藏》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肉桂6克)或大补阴丸改汤剂。 膀胱积热外受湿热之邪,壅滞膀胱,或内伤湿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或砂石阻塞于尿道膀胱之中而致。表现为小腹急满,尿道涩痛,尿量短少,甚至闭塞不通,或兼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干黄,脉实而数。治宜清利湿热,通利小便,方用八正散。大便秘结者,可加芒硝6克(分冲)、枳实10克;兼有尿路结石者,可加金钱草30克、海金砂10克、鸡内金10克;兼见胸闷烦躁、呕恶不止,口中有尿味,重用大黄10克(后下),加半夏12克、竹茹6克、生姜3克、砂仁6克。本病若及时治疗,尿量渐增,可获痊愈。如果失治、误治,病情转重,出现恶心、呕吐、水肿,甚至昏迷、抽搐等证,是由癃闭转为关格危证。预防之法,老年人平素应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有尿及时排出,不要忍尿;饮食宜清淡;积极治疗淋证和水肿等疾患。 ☚ 淋证 遗尿、尿失禁 ☛ 癃闭癃閉lóng bì亦作“癃閟”。小便不利或闭塞不通的病证。《法古录·通草》:“杲曰:泻肺利小便,治五淋,除水肿癃闭,与灯草同功。” 癃闭lónɡbì病症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名癃、闭癃。指排尿困难, 点滴而下, 甚则闭塞不通的病症。本症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实证多因肺气壅滞, 气机郁结或水道瘀浊阻塞; 虚证多因脾肾阳虚, 津液不得输化所致。参见小便不利、转胞、关格各条。 癃闭 癃闭癃闭是指排尿困难的一种疾患,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证。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短少,病势较缓者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闭。《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又云:“闭为暴病,癃为久病;闭则点滴难通,……癃为滴沥不爽。” 癃和闭都是指排尿困难,两者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因此一般多合称癃闭,或称为闭癃。 病名考证 癃闭之名,出于《内经》。汉代因避讳,有些医籍遇癃均改为淋。所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均无癃闭的名称,只有淋病和小便不利的记载。《诸病源候论·气淋候》:“肾虚不能制其小便,故成淋,……亦曰气癃。”《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淋闭叙论》:“淋,古谓之癃,名称不同也。”可见是淋、癃不分。《丹溪心法》也只有小便不利和淋的记载,而没有癃闭的名称。明代以后,才将淋、癃分开,分别进行辨证施治。《证治要诀·闭癃》:“古名癃者,罢也。不通为癃。不约为遗。小便滴沥涩痛者,谓之淋。小便急满不通者,谓之闭。”应予鉴别。 病因病机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诸病源候论·小便诸候》提出是由于肾与膀胱有热,若热气大盛则令小便不通。若热势极微只是小便难。朱丹溪认为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等多种原因。《景岳全书·癃闭》则归纳为四方面:有因火邪结聚小肠膀胱,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者;有因热居肝肾,则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不通者;有因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气虚不化而闭者;有因肝强气逆,移碍膀胱,气实而闭者。《证治汇补·癃闭》则总结为“有热结下焦,壅塞胞内,而气道涩滞者;有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而气化不施者;有久病多汗,津液枯耗者;有肝经忿怒,气闭不通者;有脾虚气弱,通调失宜”。归纳之,以下几方面为最常见。 膀胱湿热: 中焦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肾热移于膀胱,膀胱湿热阻滞,导致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癃闭。 肺热气壅:肺为水之上源,热壅于肺,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又因热气过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而成癃闭。 脾气不升: 劳倦伤脾,饮食不节,或久病体弱,致脾虚而清气不能上升,浊阴难以下降,小便因而不利,故《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肾元亏虚: 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致膀胱气化无权,而溺不得出;或因下焦积热,日久不愈,津液耗损,导致肾阴不足,所谓“无阴则阳无以化”,也可产生癃闭。 肝郁气滞: 七情内伤,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影响三焦水液的运行及气化,水道通调受阻,形成癃闭,且肝经绕阴器,抵少腹,故《灵枢·经脉》云:“肝是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水道阻塞: 瘀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路,小便难以排出,而成癃闭。 分类 按照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癃闭和虚证癃闭两大类。实证癃闭包括膀胱湿热癃闭、肺热气壅癃闭、肝郁气滞癃闭、水道阻塞癃闭等。虚证癃闭包括脾气不升癃闭、肾阳衰惫癃闭、肾阴亏耗癃闭等。癃闭的虚实分类见《景岳全书·癃闭》。该篇提出癃闭有气虚不化而闭和气实而闭的不同。详细的病因分类,以《证治汇补·癃闭》较为全面。 辨证要点 应分清虚实。实证癃闭多发病急骤,小腹或胀或痛,小便短赤灼热,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涩或数;如兼见小便赤热不爽,口渴不欲饮者,则以膀胱湿热为因;如兼见呼吸急促,咽干,口渴欲饮者,则以肺热壅盛为因;如兼见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者,则以肝郁气滞为因;如兼见尿流变细,时而通畅,时而不通者,则以尿路阻塞为因。虚证癃闭多发病缓慢,面色不华或㿠白,小便排出无力,精神疲乏,气短,语声低细,舌质淡,脉沉细弱,如兼见老年排尿无力,腰膝冷而痠软者,则以肾虚命门火衰为因;如兼见咽干,心烦,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者,则以肾阴亏耗为因,如兼见少腹重胀,肛门下坠者;则以中气不足,脾气不升为因。因此,即使同一中焦病变,也有虚实的不同。中焦湿热下注膀胱,致湿热互结,气化不利者属实证;而中气不足,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导致小便不利者则属虚证。 病证鉴别 癃闭尚须与淋证进行鉴别,淋证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为特征,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与癃闭相似;但淋证尿频而疼痛,且每天排出小便的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滴沥刺痛,每天排出的小便总量低于正常,甚则无尿排出。《医学心悟·小便不通》:“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短涩而难通。” 治疗原则 应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重于通。但但通之之法,又有虚实的不同;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气化得行,则小便自通。清湿热,如八正散之类;散瘀结,如代抵当丸之类;利气机,如沉香散之类;补脾升提,如补中益气汤之类; 补肾助阳,如济生肾气丸之类。《丹溪心法·小便不通》篇强调在内服药的同时,要进行探吐,认为“呕吐可以上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下,盖气承载其水也”。若小腹胀急,小便点滴不下,内服药物缓不济急,还应配合导尿或针灸等以急通小便。外敷法如以蒜头,栀子加盐少许捣烂敷脐上等亦可酌情采用。 预后 由“闭”转“癃”,是病由重转轻,病由“癃”转“闭”是病由轻转重。如失治或治疗不当,病情转为严重时,还可出现头晕、目糊、胸闷、喘促、恶心、呕吐、水肿,甚至昏迷、抽搐等症,可引起死亡。《景岳全书·癃闭》:“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最急症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指出不可忽视本病,要及时治疗。 癃闭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尿潴留及无尿症。如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尿路损伤、尿道狭窄、老年人的前列腺肥大、脊髓炎和尿毒症等而出现的尿潴留及无尿症。 ☚ 久渴 实证癃闭 ☛
癃闭 癃闭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癃”;小便不通,欲解不得解,病势急者称“闭”。临床以排尿困难或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证的疾患,合称“癃闭”。引起癃闭的原因可由于膀胱湿热阻滞或肾移热于膀胱,湿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癃闭;肺热壅盛,邪热下移膀胱,上、下焦为邪热所壅而致水道通畅受阻; 淤血凝聚或尿路结石致使尿道阻塞,排尿困难。膀胱湿热蕴结主证为,小便不利,热赤为闭,小腹胀痛,大便不畅,口苦或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沉数。肺热壅盛主证为,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舌苔薄黄,脉数。肾气不充主证为,小便不通或滴沥不畅,排出无力,面色㿠白,神气怯弱,腰以下冷,腿膝无力,舌质淡,脉沉细而尺弱。尿道阻塞主证为,小便滴沥不畅或时通时阻,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淤点,脉涩或细数。 治疗癃闭宜清利湿热,通调水道为主,辅以扶正益气。第一种治疗方法,是指按中极穴排尿法。其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术者用中指或食、中、无名三指并拢,以指腹按在中极穴上,约成60°角向下稍用压力,一般在按压1分钟左右即可排尿。第二种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术者用揉法或摩法顺时针在患者下腹部操作,用力要均匀,由轻而重;待膀胱成球状时,用右手托住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膀胱;待排尿后,再用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压排尿;等尿不再外流时,松手再加压一次,力求把尿排尽。排尿以后再根据辨证,施以手法: 膀胱湿热者,加按揉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骶部八髎穴横擦,以微有热感为度。肺热壅盛者,加横擦前胸上部及大椎、两肩部,以透热为度;骶部八髎穴横擦,以微热为度;按揉中府、云门、合谷、太渊。气机郁滞者,加按揉章门、期门,每穴约1分钟,以痠胀为度;斜擦两胁,手法轻柔,以微有热感为度。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加一指禅推或按揉肾俞、命门,每穴各约1分钟,以微感痠胀为度;横擦肾俞、命门部,以透热为度;直擦督脉,以透热为度。淤血凝聚或尿路结石者,加按揉肾俞、志室、三焦俞、水道、三阴交,每穴1分钟,以痠胀为度;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在应用手法排尿时,应该注意压力不能太大,以免引起输尿管逆流;对休克或诊断不明的内脏损伤患者不宜用本法; 有尿路感染患者取靠坐位,按压时手法宜轻柔缓和,防止发生逆行感染;膀胱过度胀满时,手法需谨慎,否则有可能使伸张的逼尿肌纤维发生断裂、出血,甚至膀胱破裂的危险。 ☚ 乳痈 小儿发热 ☛ 癃闭long bi【医学】retention of urine 癃闭lóng bìanuria; dysuria;uroschesis; retention of urine; diffculty inur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