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读音p·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符鄙切,上,旨韵。
❶痞积,在人腹中可以摸得着的硬块。
❷流氓;地痞;恶棍。

上一条: 下一条:

痞批pǐ

❶ 痛。例:浑身疼~得很!
❍ 把娃疼得哭~地不停!
❷(胸腹)胀满。例:胸口胀~得难受,吃~得太多了!
《说文》:“痞,痛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病体重胕肿痞饮。”

痞pǐ

顽皮,没正经的;油滑。〔例〕都是你那痞蛋朋友,把你教、教、教、教成这个鬼样子。在学校么,调皮,胡闹。记过有你,不及格有你,追女人有你,怎样下坡怎样溜。(老一17)∣“打小孩这也不好,单有这种小孩他让先生管的,你不是打我吗,我成心气你,你越让我怎么着,我越不怎么着,你说东我说西,成心跟你起哄。”“这是把小孩管痞了。可不嘛,他不害臊。”(立59)

〔pi〕
痞子 〔pi·zi〕 ghob nex qaob;piet zit.

痞pai31[p′ai]

❶不正经,好色
❷不公道、占便宜。

{}6265痱子。吴语。上海松江〖be13〗。郭友松《玄空经》第一回:「拍拍背,勿生~;拍拍胸,勿伤风。」肿瘤。江淮官话。江苏镇江〖pߵi213〗。肚子里有~。癖好。江淮官话。江苏镇江〖pߵi213〗。他有个吃虫子的~。伤口或疮口表面凝结的痂。闽语。福建厦门〖pߵi53〗。坚~‖褪~。广东揭阳〖pߵi53〗。疮嘴结~。表皮脱落的碎屑。闽语。福建厦门〖pߵi53〗。螺类介売口圆片状的盖;蟹腹下面的薄売。闽语。福建厦门〖pߵi53〗。挖苦。西南官话。湖北武汉〖pߵi42〗。把别个别人~得一个钱也不值。放刁;耍流氓。湘语。湖南长沙〖pߵi41〗。莫~啰‖你还要在咯里这里~,就把你抓起来送公安局。抵赖。西南官话。湖北武汉〖pߵi42〗。他~别个别人的钱‖他~惯了。使坏;恶作剧。西南官话。湖南嘉禾。古华《芙蓉镇》第一章:「桂桂有时也俏皮,也有点~。」逗贫嘴;耍赖皮。北京官话。北京〖pߵi214〗。他要是不给,咱就跟他~,总能~来。不遵守规矩。江淮官话。湖北广济〖pߵi44〗。打球不准~。油滑;轻浮。北京官话。北京〖pߵi214〗。这人特别~,别理他。西南官话。湖北武汉〖pߵi42〗。他就是这样~。下流;不正派。西南官话。湖北随州。湘语。湖南长沙〖pߵi41〗。那只蓄胡子的伢子蛮~。湖南衡阳〖pߵi38〗。凶狠。闽语。福建漳平永福〖〗。坏;不好。吴语。浙江象山。清乾隆二四年《象山县志》:「娝,《说文》:『不肖也。匹才切。』今言娝子。俗作~。」闽语。台湾〖〗。

〈流〉北京指言行粗俗、下流。

痞pǐ

❶痞块,中医指肚子里可以摸得到的硬块。
❷流氓;无赖
 △ 兵~|~子。

❶痞块,因脾脏肿大而生的腹内硬块:~积。
❷恶棍;流氓:~子︱~棍︱地~︱兵~︱文~。

痞pǐ

❶ 病名:痞块│痞积。
❷ 流氓无赖:地痞│痞子。

痞pi

痞积 痞块 痞子 痞棍 痞气 痞星1 兵痞 地痞 文痞2

*pi

C6A6
❶中医学病名,腹内结块之病:~疾/~块。
❷俗称流氓无赖:地~/~子。

肿块

肿块

黏膜表面向外突出的小型肿物:息肉
肌体内的肿块:瘤结
腹中结块的病:痞(痞疾) 瘕(瘕疾;瘕疵) 症(症结;症瘕;症坚)
潜匿在两胁间的积块:
中医指腹中癖块:
腹腔内可以摸得到的硬块:痞块 痞积
腹中积聚而成的痞块:症癖
腹中积久未消的痞块:症痼
腹内郁积成块:痞结
中医谓郁积成块:痞硬 瘕疝
肌体某一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瘤(瘤子;肿瘤;毒~) 癌(血~)
囊状肿瘤:瘿(瘤瘿)
瘊子:肉赘
体表或筋骨间增生的疙瘩:瘤赘
颈部、肌肉、筋骨等处的肿块:瘿疖

☚ 各种程度的病   生病 ☛

各科的病

各科的病

内科病名:疳 痞 痃 疸
感冒:外感 流感 伤风 着凉 受凉鼽嚏 霜露之病 霜露之疾
哮喘病:齁(~得慌) 哮(哮喘) 喘
外科病名:瘘(~管) 疝(疝气) 痔 疣 痈 疽
溃烂:疡(溃疡) 溃(~脓)
嘴唇溃疡:
疮溃不收口的病:漏(痔~)
中医妇科病名:带(白~) 崩漏
传染病名:痘(面~;水~) 疟(疟疾;齐后~) 疹(疹子;风~) 疽(痈~) 痢 麻(麻疯) 癞 花(天花~;面~;出~) 痁 痎 面豆
结核病名:痨(痨病;肺~) 劳(童子~) 瘵
急性传染病名:瘟(瘟疫) 疫(疫气;疫病;沴~;时~) 瘥(沴瘥) 瘴(~气) 大札 时气 沴疠 佐疾 天行病 天行证候
急性肠道传染病:霍(霍乱)
痢疾:痢 泄利
瘟疫与灾荒:札荒
害人的疫病:烈假
运动系统病名:痿(痿症;下~) 癃
瘫痪:疯(~瘫) 瘫(面~) 俳(足~) 痪 枯
偏瘫:痱 偏枯 半枯 偏废 半身不遂 半身不随 半身不摄
风湿病:痹(痹症;痹痼;寒~)
四肢的病:末疾
足部的病:足疾
白内障:翳(白翳) 瞖
皮肤病名:疥(~瘙) 疔 疖 痄(~腮) 痱 痘(~疮) 痆 瘃 疱(面~) 疡 痏 瘊 痒 疣 痣痂 痤 苛(~痒) 疮(疮疾;疮疡;疮痏;疮痍;疮疖;疮疠;疮肿) 疯(白癜~) 癜(紫~) 疠(疥~) 瘢(紫~;白~) 癣 瘭(~疽) 瘙(骚) 疽 疤 痈(~疽) 瘩(~背) 瘘(鼠~) 臃 癀 癍 粟 鬎鬁 瘌痢 疙瘩 扢秃 斑秃 愠羝 蚧搔 狐臭 腋气 癞痢 雀班 鬼剃头
痣和疣:志赘

☚ 各种病   神经系病名 ☛

无赖2

无赖2

泼才 无赖汉 无赖子 泼皮赖肉
无赖的俗称:青皮
无赖之徒:泼赖 泼无徒
无赖之辈:无徒
无赖的家伙:泼皮货
流氓,无赖:痞(痞子;痞徒;痞棍) 泼皮
恶棍,无赖:棍徒
市井中好吃懒做的无赖之徒:游腿闲汉
专事女色的无赖:游花光棍
贪图沾利的无赖之徒:讨债鬼 讨债块
行骗的无赖之徒:骗棍
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顽皮贱骨 顽皮赖骨 顽皮赖肉 顽皮贼骨 癞骨顽皮 癞肉顽皮 赖骨顽皮 赖肉顽皮
(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无赖)

☚ 卑贱的人   小人 ☛

不好

不好

坏(~人;~事;~处) 黑(~心) 孬(~种) 歹(~徒;~意)低(~级) 丑 差 难(~听;~看) 窳(~劣) 恶(~果;~习;~念) 劣(~等;~质;~迹) 离 秕(~政) 弊(~帚自珍) 莠(~言) 损 错(不~) 赖(~活着) 碜(~样儿) 惫(~赖) 粃 悭 瞎 痞 歉 逊 呰(~劣) 疢 孬 瞎(~籽;~谷) 糟 不济(眼力~) 不善 不妙(情况~) 不中 不美 不行 不佳 非奇 颓萎
不善,不好:无良
丑和美:丑美 嗤妍
质量、结局等不好:玍古
不够好:欠佳
不算好:不怎么样
不美好:黯淡
很坏:恶劣
事情或情况坏得很:鬼(~脾气) 糟糕
极差:滥劣
居中者最差:蜂腰
越掩饰或解释澄清,事情变得越糟糕:越描越黑
非常糟糕:一塌糊涂 一榻糊涂 一蹋糊涂
事物坏到极点,不可收拾:河决鱼烂
坏得没法说:不像话
不像样子,不像话:不成名器
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一无可取
不能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不堪设想不堪想象 不堪置想 讵堪设想 岂堪设想

另见:样子 质量 丑陋 欠缺 不合意

☚ 不好   低劣 ☛

病证名。
❶指胸腹部痞满、按之不痛的疾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又:“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赤水玄珠·痞气门》:“刘宗厚曰: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上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䐜满痞塞,皆土之病也。胀满有轻重之分,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胀满则外有形也。前人所论皆指误下而致之,亦有不因误下而然者,如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则为痞;饮食痰积不能施化则为痞;湿热太盛,土乘心下则为痞。既痞与湿同治,惟上下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症,庶可略与疏导。”根据病因、症状、部位之不同,可分气痞、痰痞、虚痞、实痞、上痞、中痞、下痞等。详各条。
❷指胸腹部有癖块,属积聚一类。《临证指南医案·痞》徐灵胎评:“痞有二义。痞结成形之痞,是病胸膈痞满。是症痞结之痞,即积聚之类,另立一门亦可。但痞满之痞,不拘何病皆有。”《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痞者,闭也。痞必有块,块则有形,总在皮里膜外,其源皆由伤于饮食。”参见积聚有关条。

证候名。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部满闷感。按之多柔软而无痛。

痞pǐ

❶坏人。如:地痞流氓,文痞。
❷病症名。如:腔腹痞闷。

痞pǐ

痞气的简称。详该条。

痞是指自觉胸腹部痞满不舒,但无硬、痛形症可见的证候。《丹溪心法·痞》:“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处心下,位中央,䐜满痞塞者。”在古代医学文献中,痞的另一含义指痞块,如《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说:“痞者,闭也。痞必有块,块则有形,总在皮里膜外。”这里的痞指有形之痞块,属积聚一类,参见“积聚”条内容。但目前一般所说的痞,是指心下满,按之濡而不痛的证候。
病名考证
痞名见《丹溪心法》。《内经》称“否”《素问·五常政大论》:“卑监之纪……其病留满否塞”《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积饮否隔。”《伤寒论》有“心下痞”、“气痞”之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称“胸痞”。《景岳全书》又称“痞满”。
病因病机
《伤寒论》认为“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是外感病因误下后邪热内陷所致。《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的病机不外乎“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血气壅塞,不得宣通”。《赤水玄珠·痞气门》引刘宗厚说:“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前人所论皆指误下而致之,亦有不因误下而然者,如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则为痞;饮食痰积,不能施行则为痞;湿热太盛,土乘心下则为痞”。说明除伤寒误下外,中虚、饮食、痰热诸因均可造成“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产生痞证。《景岳全书·痞满》则强调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中焦不化致痞。《类证治裁·痞满》认为伤寒和杂病致痞的病机迥然有别,曰:“伤寒之痞,从外之内”,“杂病之痞,从内之外。”具体地说,伤寒有“阴阳不和而痞”、“阴盛阳虚而痞”等原因;杂病有“饮食寒凉伤胃”、“心脾郁结”、“暴怒伤肝”、“痰热阻痹”、“暑邪阻气”、“痰挟瘀血”等原因,均可形成痞证。现将其概括如下:
伤寒误下:伤寒误下后,损伤脾胃,邪热内陷,脾胃升降失职,病邪结于中焦,发为痞。
中气虚亏: 脾胃虚弱,中气困惫,精微不化,升降失职,气机阻滞,蕴困于胸腹之间,遂为痞证。
饮食痰积: 暴饮恣食,损伤脾胃,或痰饮聚积,阻于络隧,均使通降失司,气机壅塞。
湿热壅盛:素禀湿热之体,或感受湿热之邪,脾气阻遏,胃气不降,脏腑不得宣通,乃发为痞。
气滞血瘀:七情所伤,肝气郁勃,失于条达,气机窒塞成痞;气滞日久,血行失畅,瘀血阻络,亦可致痞。
分类
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外感痞和杂病痞两大类。外感痞即伤寒误下后邪热内陷或湿热壅结中焦造成的痞;杂病痞范围颇广,有虚实寒热之别。实痞有湿热内阻、痰浊壅盛、肝郁气滞、瘀血阻络、食积停滞所致者;虚痞有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所致者;热痞有邪热内结,湿热交蒸,痰热壅盛所致者;寒痞有阳虚饮聚,冷食伤胃,寒湿痞逆所致者。张景岳概括地说:“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
辨证要点
首当分别其属外感还是杂病。凡外感痞,往往伴有表证。其中伤寒太阳病误下后,损伤胃气,邪热内陷所造成的热痞,可见心下痞,胸中烦热,口渴,苔黄诸症;如热痞兼表阳虚,则心下痞,又有恶寒汗出;如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是病邪由太阳传入少阳,误下后,损伤胃气,邪热内陷,可见寒热错杂之症,如心下痞,呕逆,下利,烦热等。杂病痞中,中气不足的,必有脾胃虚惫之证,如短气乏力,纳差形萎;饮食所伤,除暴食史外,见有痞满嗳气,吞腐腹胀,苔垢腻诸症;痰积引起的痞,常有痰饮宿疾,见胸闷痞满,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等症;湿热壅盛所致者,可见胸中烦热痞满,口渴尿赤,舌苔黄腻等症;气滞血瘀为痞,可有七情郁结病史;气滞者,胸痞脘胀,得嗳乃快;血瘀者,往往久病所致,常兼有局部刺痛,舌瘀脉涩等症。
病证鉴别
痞应与腹胀、结胸、癥瘕、胸痹相鉴别。痞与腹胀的区别,《丹溪心法附余》有明确论述: “痞与胀满有轻重之分,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 胀满则外亦有形也。”《证治准绳》亦说:“胀在腹中,痞在心下,胀有形,痞无形。”说明从两者发病的部位,症候的轻重,体征是不难加以鉴别的。结胸与痞均发生于心下,但结胸是邪热与心下的痰水相搏,发病以心下痞满疼痛拒按为特征,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说:“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 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而痞为自觉心下痞塞,按之濡软不痛,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说:“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故指出:“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至于癥瘕与痞亦不同。一般以隐见腹内,按之有形证可验,坚硬不移,痛有定处为癥;聚散无常,推之游移不定,痛无定处者为瘕。癥瘕多发生于下焦,痞发生于心下,且无形证可验,自可区别。胸痹与痞证均发生于胸膈,但两者临床表现有别。胸痹心痛彻背,短气心悸不得卧,痞证心下痞满而无明显疼痛,以此为别。
治疗原则
凡外感痞属太阳病误下者,宜大黄黄连泻心汤;若热痞兼表阳虚,单以扶阳,则使邪热鸱张,纯以清热,则克伐阳气,宜取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用附子泻心汤治疗;邪热内陷,寒热错杂之痞,宜和中降逆消痞,用半夏泻心汤。杂病中之痞证,脾气虚亏者,宜健脾益气,用四君子汤、异功散等;属饮食痰积造成的,前者宜保和丸,后者宜二陈汤、温胆汤等;湿热壅盛者,可用黄连消痞丸等;气滞血瘀导致者,前者宜四逆散、七气汤,后者宜内消丸、血府逐瘀汤等。《类证治裁·痞满》对本证的治疗论述甚详: “伤寒之痞,从外之内,故宜苦泄;杂病之痞,从内之外,故宜辛散;治伤寒热痞,用苦寒药,治伤寒阴阳不和而痞,兼有寒热药;治伤寒阴盛阳虚而痞,则辛甘药多,而苦寒药少。……杂病痞满,亦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如胃口寒滞停痰痞闷者,辛温泄浊;饮食寒凉,伤胃致痞者,温中化滞;脾胃阳微,胸不清旷者,辛甘理阳;中气久虚,精微不化者,升清降浊;脾虚失运,食少虚痞者,温补脾元;胃虚气滞而痞者,行气散满;食滞未除作痞者,专消导;食滞既消,脾气受伤者,宜调补;心脾郁结而成痞者,调其气;暴怒伤肝,气逆而痞者,舒其郁;肺失肃降,痰热阻痹者,清理上焦,气闭化热,不食便秘者,辛润开降;热邪里结,恶心中痞者,苦酸泄降; 暑邪阻气,热渴满闷者,辛凉清上;湿邪阻气,呕恶胸痞者,甘淡渗湿;寒热往来,胸胁痞满者,和解半表半里。”
痞证,不论外感或杂病所引起的,“皆土病”,所以必须谨慎饮食,淡薄滋味,以进易消化之食物为宜,烟酒及生冷刺激之食,尤为禁忌。七情致病者,须怡情摄养,至以为要。
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疾病可出现心下痞满的症状,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治。

☚ 痃癖   寒痞 ☛

痞pǐ

❶ (痞块) a lump in the abdomen
❷ (恶棍; 流氓) ruffian; riffraff: 地 ~ local ruffian
◆痞块 {中医} a lump in the abdomen; 痞子 ruffian; riffraff

痞pǐ

mass; lump

痞pǐ

12画 疒部 
(1) 痞块,中医称腹腔内可以摸到的硬块。
(2) 流氓: ~子|地~|文~|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