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畜隔离管理
为了控制传染源,便于管理和消毒,防止健康畜群继续受到传染,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截断流行传播的过程。
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应先查明畜群蔓延的程度,再逐头检查临床症状,必要时进行血清学和变态反应检查。根据检疫的结果,将全部受检动物分为病动物、可疑感染动物和假定健康动物三类,分别对待。
❶病动物: 有典型症状、类似症状或其他特殊检查阳性的动物,是危险性最大的传染源。选择不易散播病原体、消毒处理方便的地方或房舍进行隔离,严密消毒,加强卫生和护理工作,须有专人看管并及时进行治疗。没有治疗价值的动物,按有关规定严密处理。隔离场所禁止闲杂人员或牲畜出入接近,工作人员出入应遵守消毒制度;隔离区内的用具、饲料、粪便等,未经彻底消毒处理,不得运出。
❷可疑感染动物: 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病畜及其污染环境有过明显接触的动物,如同群、同圈、同槽、同牧、同水、同用具的动物。这些动物有可能处在潜伏期,并有排菌 (毒)的危险,经消毒后另选地方隔离,详加观察。若出现症状则按发病动物处理,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进行预防性治疗。无症状者经一个最长潜伏期后可取消限制。
❸假定健康动物: 无任何症状,也未与前述家畜明显接触,但在疫区内的易感动物。应与上述两类严格隔离饲养,加强防疫卫生消毒和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散喂养或转移至偏僻牧地。
隔离病动物的注意事项。
❶隔离的意义在不同的传染病或不同的症状阶段有所不同。如口蹄疫等急性、烈性传染病必须隔离,而破伤风等病的隔离意义不大,所以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需要隔离。
❷单靠隔离不能达到完全控制或消灭传染病的目的,应与其他防疫措施相配合。
❸有时流行面大,被传染动物数量很多,隔离与否要依具体条件和情况而定,可集中隔离在原来畜舍里。
❹隔离病动物的期限,根据传染病的性质、潜伏期长短和传染病愈后带菌 (毒) 时间的不同来决定,有条件时可根据微生物学检验结果而定,或采用追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