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病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病毒bìngdú

❶能使人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
❷指计算机病毒。

病毒bìngdú

〈名〉一种比病菌更小的病原体,天花、麻疹、脑炎等疾病就是由病毒引起的:杀灭病毒|各种病毒。

病毒bìngdú

〈名〉 本指一种病原体,喻指一种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能传播并引发计算机故障的计算机程序,即计算机病毒。

病毒bìngdú

〈名〉特指电脑病毒。
 ◇ 然后讲了大家共同的朋友某君,说某君至今不肯用电脑,是因为怕电脑病毒传染给自己身上,结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喷饭无数。(南方周末.1999.3.19)
 ◇ 美国网络联盟公司的组成之一的MCAfee所属的MCAfeeAVERT目前发现世界上第一例无限传播病毒。该病毒名为Palmos,它是一个破坏性的病毒。(光明日报.2000.10.9)

病毒bìnɡdú

〈名〉特指电脑病毒。

病毒bìng dú

指病菌。1900年《清议报》第六十九册《论侵略中国之无谋》:“膨胀热今已盛行于欧洲列国之间,其病毒之亢进也。遂令举欧洲全土为侵略病患者(‘病毒’、‘病患’等字,乃借以形容其甚也。如所谓忠于某某癖之意也)。”1909年陈耀西《最新农业教科书》卷四:“卵粒大小不一者,劣种也。至蓄有各种病毒之蚕种,尤为育蚕者所深忌。”◇毒素。

病毒

病毒bìngdú

指计算机病毒。人为的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成的非法程序。它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可存取的信息资源内,能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因具有同生理病毒类似的特征和传播机理而得名。也叫“电脑病毒”。
 ❍ 2002年5月4日,一种叫“爱虫”的~侵袭全球电脑。

☚ 并网   病退 ☛
各种思想

各种思想

蕴藏的思想、感情等:蕴蓄
主要的思想:旨趣 宗旨 宗致
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思想:红心(一颗~)
正确的思想:正志 红线
精深的思想:妙思 谭思
高尚的、堪称典范的思想和情操:周情孔思 周情孔调 孔情周思 孔思周情
超尘出世的思想:逸想
不平凡的思想和行为:瑰意琦行 瑰意奇行
道家称超脱人世的思想:仙心
超然悠闲的思想和情趣:濠濮间想 濠濮之想 濠上之想
表示人生原属虚幻的思想:梦蝶
一种歧视妇女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
过去的思想、作为:旧我
怠懒的思想:惰心
错误的思想:谬想
混乱的思想:一团乱麻
邪念,坏思想:歪意
有害的思想:病毒
过去遗留下的有害的思想、风气等:遗毒
背叛的思想:贰心 贰志 异心 二心 违心 离志 它肠 疑背

☚ 思想1   意识 ☛

有害的

有害的

害(~虫)
有害的东西:毒(~液;~气;病~;污~;余~)
作为嗜好品用的鸦片、吗啡、海洛因等:毒品
用罂粟、大麻等提取的精神毒品:烟(大烟) 鸦片 阿片 雅片 黑甜 乌烟 食妖 鸾液 大麻 白粉 白面儿 海洛因
未经熬制的鸦片:土(烟土)
某些有机体产生的有毒的物质:毒素
毒害人的东西:蛇头蝎尾
不良有害之物:秕蠹
能使人受到毒害的事物:毒害
流传的毒害:流毒(肃清~) 贻毒
残留的毒素或祸害:余毒
残留下来的有害或邪恶之物:遗毒余孽 遗孽余毒
邪恶或非正统的东西:紫色蛙色
(有害的东西:毒物)

☚ 毒物   脏物 ☛

生物

生物

生(生动;生成)
具有生命的东西:含血之类
各种生物:诸生
一切生物:众生 群生 群类 蜚潜动植
人以外的一切生物:横生
一切活着的生物:蚑行蠕动
小生物:蜫虫 蜫蚑 蜫蚔 蜫蠕
幼小的生物:
微贱的生物:蚁蝼 蝼蚁
微生物:霉(白~;青~;曲~) 菌(细~;真~;球~) 病毒
生物的分类:门(亚~;原生动物~) 纲(鸟~;鱼~;松柏~) 目(鸡形~;松柏~) 科(杉~;柏~) 属(猫~;稻~)
生物的族类:种(黄~;白~;亚~)族(羽~;水~)
生物的品类:生品
生物中能生产卵细胞的:雌(~鸡;~蕊)
生物中能生产精细胞的:雄(~性;~花)
天地间所有生物中最聪明、灵巧的:万物之灵
(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体:生物)

☚ 生物   树木 ☛

病毒virus

一类超出光学显微镜辨视范围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其特点为: ❶没有细胞结构;
❷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在其他微生物中两种核酸同时存在;
❸基因组可以是DNA或是RNA,也可以是双股或是单股,而其他微生物均为双股DNA;
❹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没有完成代谢过程的酶系统;
❺不经分裂繁殖,而通过生物合成生产构件进行装配;
❻对一般抗生素和阻断代谢途径的药物均不敏感;
❼有些病毒的基因组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去,从而导致潜伏性感染。
发现史 早在公元前10世纪中国已发现天花,到11世纪已有应用痘痂喷鼻法和浆苗接种法以预防天花。18世纪英国人琴纳(E.Jenner) 应用牛痘病毒作为疫苗,效果非常显著,以致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已完全消灭了天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 Pasteur)在1884年研制成功狂犬病减毒疫苗。感染植物的病毒在几百年前就被发现,其中郁金香碎色病毒在16世纪就被培养,专门生产具有斑点的花朵。在19世纪末叶伊凡诺夫斯基(Д.Ивановский) 和拜叶林克 (M. W.Beijerinck)各自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他们证明通过细菌滤器的液体具有传染性。托特 (F.W. Twort,1915)和埃雷尔(F. d’Herelle,1917) 发现了感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斯坦利(W.M.Stanley)1935年首次获得烟草花叶病病毒结晶。鲍登和皮瑞 (F. C.Bawden和N.W.Pirie)1937年确定病毒的化学组成为核蛋白。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问世,人们能直接看到病毒的形态及其细微结构,从此病毒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形态和构造 一个形态和结构上完整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粒子。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中心为核酸,外包一层蛋白质组成的外壳,称为衣壳,两者合称为核衣壳。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包膜称为囊膜。
在无囊膜病毒中核衣壳就是病毒粒子,最常见的形态为二十面体和杆状,少数为砖状和精子状等。二十面体衣壳是由20个等边三角形组成。杆状病毒粒子是在螺旋状核酸的外面包着一层蛋白质衣壳。有囊膜的病毒多数呈球状,少数呈弹状。
病毒的核酸 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这是病毒的遗传物质,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核酸特征。DNA多数为双股,少数为单股; 多数呈线状结构,少数呈环状; 所有DNA都呈一条长链(一个分子),不分节段。病毒RNA多数为单股,少数为双股; 多数也呈一条长链,但少数分割成几个节段(几个分子);所有RNA都不呈环状结构。病毒RNA与其mRNA的核苷酸序列如果相同,称为正股,如果是互补的则称负股。
病毒DNA的分子量范围较大,约为1×106~200×106,RNA的分子量范围则较小,约为2×106~15×106
病毒的衣壳 衣壳包在核酸外面,能保护核酸免遭外界理化因素的破坏,也与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有关。它是由许多相同的蛋白质原体组成,后者在衣壳中呈规则排列,是衣壳的结构单位。原体是由一种或几种多肽组成,因此多肽是衣壳的化学单位。
病毒的囊膜 囊膜包在核衣壳外面,通常分为三层结构,内层为膜蛋白,中层为类脂,外层为糖蛋白的纤突。很多种的病毒具有囊膜,其中多数为RNA病毒。不同病毒囊膜的纤突在形态、抗原性和功能上都有差异,在病毒鉴定中有重要性。
繁殖 由于病毒是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因此必须侵入易感细胞才能进行繁殖。它的繁殖周期大体按下列过程进行,但不同病毒各有其特点。
吸附 病毒感染细胞时首先要吸附在细胞上。吸附需要静电吸引,但关键性的条件是病毒粒子上有吸附机构,易感细胞上有与其相匹配的特异性受体。有些噬菌体如T偶数大肠杆菌噬菌体上的尾丝和尾钉就是吸附机构。囊膜病毒的糖蛋白纤突,腺病毒衣壳顶角五邻体伸出的微丝,甚至衣壳本身的壳粒蛋白都可作为吸附机构。细胞受体的化学本质也各异,有些为粘蛋白,有些为脂蛋白。吸附效率与pH值、阳离子和温度均有关系。在适宜条件下只要几分钟就完成了吸附过程。
穿入和脱壳 动物、植物和细菌的细胞被病毒感染的方式各有其特殊性,因为它们的细胞壁的本质各不相同。植物细胞有坚韧的纤维素细胞壁,病毒必须将其损伤后才能侵入。携带病毒的昆虫是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因素,人类和环境理化因素造成的机械损伤也可传播病毒感染。一个细胞感染后通过胞间连丝而将病毒后代传递到相邻细胞中去。细菌也有细胞壁,但没有植物那样坚实。一部分噬菌体依靠尾端的溶菌酶将细菌细胞壁溶一小孔,将尾管刺入,注入头部的核酸,而把衣壳留在外面。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病毒的侵入与植物和细菌病毒不同。
生物合成 病毒脱壳后再不能从感染细胞检出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在电镜下也不能看到病毒粒子,可以说病毒隐蔽起来了。从脱壳开始直到子代病毒的出现,这一阶段称为隐蔽期。在此期内病毒的生物合成作用非常活跃,主要为: 基因组的复制、mRNA的转录、病毒蛋白质的转译等。这些过程与真核细胞中发生者基本相似,但在某些方面却甚为特殊。
DNA病毒在细胞质内脱壳后DNA进入核内,在细胞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早期mRNA,它们转译成早期蛋白质,包括酶和T抗原(肿瘤抗原)等。也在细胞酶的作用下复制子代DNA,后者转录晚期mRNA,转译病毒的结构蛋白。这些蛋白转移到核内,组装子代病毒的衣壳。痘病毒的生物合成全部在细胞质中进行,它的过程要复杂得多。
正股RNA病毒在脱壳后暴露的核酸本身即能作为mRNA。它与细胞的核糖体结合,转译出两种蛋白,一种抑制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另一种为RNA-RNA聚合酶。在此酶的作用下病毒核酸转录一股互补链(-RNA),以此为模板复制许多+RNA,成为子代病毒基因组。
双股RNA病毒有两层衣壳,侵入细胞后只脱去外层,分节段的核酸仍留在内层衣壳内。病毒携带RNA-RNA转录酶,转录出的+RNA既能作为mRNA,又能作为子代病毒的基因组。mRNA转译的蛋白质中多数为结构蛋白,它们装配成内层衣壳后+RNA即进入,并形成±RNA,然后又重复上述过程,最后获得了外层衣壳。
以上三类RNA病毒的生物合成阶段全部在细胞质中进行,除了极少数例外(正粘病毒)。
还有一类RNA病毒称为反录病毒,它们携带反录酶,能使RNA反录为双股DNA,并进入核内,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这种双股DNA称为前病毒,它随着细胞的分裂而传给子细胞,在适当条件下转录成+RNA,作为病毒的基因组和mRNA,然后象正股RNA病毒那样进行生物合成。
成熟和释放 无囊膜病毒的成熟就是核酸与衣壳装配在一起,形成病毒粒子。装配部位有些在细胞核内(大多数DNA病毒),有些在细胞质内(大多数RNA病毒),有些在包涵体内。病毒从细胞释出方式因病毒而异,有些通过反吞饮作用,有些通过细胞破裂。
囊膜病毒的核衣壳在细胞质中形成后移到有病毒糖蛋白的那部分细胞膜上,周围的膜将其包围,从细胞膜突出,象出芽一样,最后自细胞脱落。细胞膜随即闭合。细胞一般不受损伤。DNA病毒从核膜获得囊膜,也能从细胞膜获得第二层囊膜。反录病毒中的C型病毒在细胞膜上边出芽边组装核衣壳。
各类病毒的繁殖周期基本上都经过上述几个阶段,但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却相差甚多。一般DNA病毒较长,RNA病毒较短。
分类 由于病毒极其微小、结构特殊,生长繁殖方式与其他微生物迥异,因此从19世纪末发现病毒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内一直没有满意的分类方案。1966年国际病毒分类和命名委员会,总结了多年研究成果,提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分类依据: ❶核酸的特征,包括类型(DNA或RNA)、股数(双股或单股)、节段(单分子的长链或多分子的几个节段)、极性(正股或负股)、G+C的含量等。
❷病毒粒子的特征,包括形态和大小、有无囊膜等。


表 1 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


表 2 感染植物的病毒


脊椎动物的病毒各科 在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中得到病毒分类和命名委员会承认的有19个科,其中DNA病毒有6科,RNA病毒有13科(表1)。科以下设属,有些在科与属之间还设亚科。科、亚科和大部分属均有学名,少数属尚用俗名。近年来有些学者把部分未分类和新发现的病毒设立新科,如嗜肝病毒科和凸隆病毒科等。
节肢动物病毒各科 已知有11个科的病毒能感染节肢动物,主要为昆虫。其中9个科的某些属感染脊椎动物。不少成员既感染吸血节肢动物,又感染脊椎动物。在前者中呈隐性感染,侵入后者时表现临床症状,它们被称作虫媒病毒。只有2个科专门感染节肢动物,即杆状病毒科和野田病毒科,特别前者引起的病最多,危害最严重,如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水平传递主要为经口感染,也有通过卵作垂直传递。多种病毒已用于昆虫的生物防治,如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效果良好。
植物病毒各科群 除了呼肠孤病毒和弹状病毒两科(大部分成员感染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外,专门感染植物的病毒共分23群(表2),在分类上还未建立“科”这一级,属的名称中一部分尚用俗名。在形态上,有11群呈20面体对称,7群呈螺旋状对称的杆状,剩余5群的结构尚未清楚。在这23群中只有1群具有囊膜。极大多数病毒的基因组为正股的线状单股RNA,只有个别群为其他核酸类型。植物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重要植病病原,被感染植物表现变色、坏死和畸形等症状。

病毒

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但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公元前10世纪中国已发现天花,公元11世纪已有应用痘痂喷鼻法和浆苗接种法以预防天花。1892年俄国植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Д.И.Ивановский)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1937年英国的鲍登(F.C.Bawden)和皮瑞(N.W.Pirie)确定病毒的化学组成为核蛋白。病毒DNA的分子量范围为1×106~200×106,RNA的分子量范围为2×106~15×106。每种病毒仅含1种核酸。人类和动物的传染性疾病约有60%由病毒引起。

病毒

病毒bingdu

一类体积极小、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DNA或RNA)组成的、在专性活细胞中寄生的微生物。比细菌小得多。直径在20~40纳米之间。大的如痘病毒,大小为200×250-350纳米,与小的细菌相近;小的如口啼疫病毒,直径只有22纳米,与血红蛋白分子相仿。多数病毒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寄生于动物细胞的病毒多为球形、卵圆形或砖形;寄生于植物细胞的病毒多呈杆状或丝状;寄生于细菌的病毒多为蝌蚪状。所有病毒都有一个由一科核酸组成的内芯和一个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某些病毒(如痘病毒)在其被膜中尚含有脂类和多糖。病毒无独立的代谢系统,只能依靠特定宿主活细胞的酶系统和原料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并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离开了特定的宿主活细胞,病毒就不能表现出任何的生命现象。通常根据宿主细胞的不同,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噬菌体)三大类。近年又根据所含核酸的类型(DNA双、单链和RNA双、单链),将病毒分为4类43属、组,其中双链DNA病毒分为11个属、组;单链DNA病毒分为3个属组;双链RNA病毒分为2个属、组;单链RNA病毒分为27个属、组。有的病毒对宿主无致病作用(如呼肠弧病毒); 不少病毒能使人体及动、植物致病(如麻疹、传染性肝炎、鸡瘟、口蹄疫、烟草花叶病、水稻矮缩病等);有些病毒可用于防治害虫和病原菌。1969年以来,还发现了一类体积更小、危害植物的裸露RNA致病因子,称为类病毒(vi-roid),如马铃薯纤块茎病(potato spindlc tuber disease)就是由一种类病毒引起的。关于病毒的起源,有两种假说:一种认为病毒是由细胞的核酸片段经过长期进化、获得了对宿主细胞的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而成;另一种认为病毒是由较复杂的寄生生物逐渐退化而成,但至今尚未发现介于病毒和细胞寄生物之间的中间体。

☚ 药物学   动物学 ☛

病毒Virus

系一类体积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普通显微镜下见不到、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只能在一定的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形态不一,但以球形为多;大小相差很大,最小的约为7~12nm,大可达450nm,其化学组成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真正的病毒只含有1种核酸,即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并以此把病毒分为两大类。病毒结构是以核酸为核心,外面再包绕蛋白质衣壳。构成衣壳的粒子称为亚单位,亚单位呈规律的排列。在球形的病毒中亚单位排列为螺旋状或20面体两种。在较大复杂的病毒中,除上述构造外,在衣壳外面还包以囊膜。目前认为核酸与病毒的传染性、遗传性、变异性有密切关系,如病毒核酸结构改变,病毒便发生变异。病毒一般耐寒不耐热,多数病毒在室温下只活短时间,在零下70℃可活数月。病毒无完整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代谢,必须依靠宿主细胞进行代谢完成其繁殖。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可引起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在细胞内形成包函体。目前发现的致病性病毒达250多种,可通过接触、飞沫、钡食、动物咬伤等方式使人感染疾病。某些化学合成药、某些中药、干扰素等对病毒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病毒

病毒Bing du

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生命现象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常以纳米为度量单位(1微米=103纳米),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故又称过滤性病毒。其结构完整并具侵染能力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粒子;内只含单分子的脱氧核糖核酸或核酸,外覆盖有蛋白质外壳称衣壳;有些在壳外覆以脂蛋白膜称被膜,内含蛋白质、脂类、多糖等成分,膜上常有钉状突起。不能独立自行新陈代谢,只能在一定的活细胞中增殖,为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有些在侵入寄主后,可刺激细胞内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蛋白质结晶体,内含1—数个病毒粒子,个体较大,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见到,这种小体称为包涵体,可在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形成。在一些昆虫中此小体成多角形,在核内形成者称为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细胞质中形成者称为质型多角体病毒,均内含多个病毒粒子;有些则形成圆筒形或椭圆形,内含一个病毒粒子,称为颗粒体病毒。病毒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可引起人类疾病,如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分别引起人类肝炎、小儿麻痹、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一些肿瘤病毒与人类肿瘤的关系已引人注目;还可引起动植物病害,如引起烟草花叶病、蕃茄斑萎病、牛瘟、猪瘟、狂犬病等;少数对人有利,已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例如棉铃虫多角体病毒用于防治棉铃虫,仙台病毒用于研究细胞融合等。

☚ 根霉   噬菌体 ☛

病毒

微生物中的类群之一。详“生物学一般”中的“病毒”。


病毒

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变异、共生、干扰等生命现象的微生物。体积极小,化学结构简单,当在细胞内侵染周期的某阶段,一个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成熟的病毒以蛋白质外壳包绕着核酸的形式存在。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几乎所有的生物对病毒感染均是敏感的。寄生于细菌、放线菌体内的噬菌体也是一类病毒。在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它就是三大灾祸性疾病的病因之一。


病毒

又称“滤过性病毒”。微生物中体积最微小的一类。参见“生物”中的“病毒”。

病毒

一类非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微生物。体积微小,一般以毫微米计算,能通过细菌滤器,多数要用电子显微境才能看到。只能在合适的活细胞内生长繁殖。可感染动植物及微生物,引起病害,甚至死亡。病毒种类繁多,国际上把已知病毒分为60科(动物病毒)和组(植物病毒)。可作生物战剂的有:流感病毒、天花病毒、黄热病病毒、登革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东西方马脑炎病毒等。

病毒virus

系一类非细胞形态体积极小的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不具备完整的细胞结构形式,有一定大小和形态。有严格寄生性,寄生在一定种类的易感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并表现有遗传、变异、共生、干扰等生物现象。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见到。其基本化学组成为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蛋白。因其种类不同,化学组成亦有差异。如植物病毒只含核蛋白;动物病毒除含核蛋白外,尚含有类脂质及碳水化合物等。

病毒

virus

病毒

virus
计算机~computer virus/消除~clean virus/~性感冒 viral flu (or influenza)/~性肝炎viral(or virus)hepatitis/~学virolog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