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派
以姜夔为代表。南宋格律派领袖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学辛弃疾,“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他极意创新,力扫浮艳,以健笔写柔情,运质实于清空,音韵谐美,格律严谨,语言凝炼,形成以“疏”为特征的清空峭拔的词风,故称“疏派”,以与“密派”相区别。受姜夔的影响,风格相近的词人还有史达祖、高观国、周密、王沂孙和张炎等。姜夔的词在当时及后代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清初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词人,更推姜夔为南宋第一人,以为“词莫善于姜夔”(朱彝尊《黑蝶斋诗余序》)。清·谢章梃云:“北宋词人原只有艳冶、豪荡两派,自姜夔、张炎、周密、王沂孙方开清空一派,五百年来以此为正宗。”(《赌棋山庄词话》)。一些词评家则强调姜、吴在手法、风格方面的区别,在于虚实、疏密的不同。如:“白石拟稼轩之豪快,而结体于虚;梦窗变美成之面貌,而炼响于实。”(陈锐《袌碧斋词话》)。“姜、吴一快一沉,俨同李、杜;一疏一密,亦类温、韦。”(唐圭璋《词学论丛》)都比较明确指示出疏、密两派间在手法、风格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