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疏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疏影

疏影

词牌名。宋姜夔自制曲。因林逋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而得名。张炎曾用以咏荷叶,更名《绿意》。又名《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上阕五仄韵,下阕四仄韵。参见“常用词谱”类。

☚ 暗香   暗香疏影 ☛

疏影

疏影


例用入声部韵。
☚ 暗香   扬州慢 ☛
疏影

疏影

又名《绿意》、《解佩环》、《佳色》、《绿影》。得名于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宋姜夔自度曲,见《白石道人歌曲》。此调与《暗香》同为咏梅之作。词序云:“辛亥之冬,予载雪诣(范)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入仙吕宫(夷则宫)。《词律》卷一九、《词谱》卷三五皆列姜夔所作(苔枝缀玉),双调,一百十字,上片十句五仄韵,下片十句四仄韵。《词谱》收别体四种,字数同,字句或押韵小异。

☚ 遐方怨   疏帘淡月 ☛

疏影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这才是一首纯粹的咏梅之作。如果说有寄托,也只是通过梅花幽独哀怨形象的刻画,寄托着词人孤高的情怀。《暗香》明写梅,其实意不在梅。此词无“梅”字,却句句咏梅。
 作者用了一连串比兴手法,运用了一个梅的典故,并融入唐人诗句(两处出于杜诗),用美人来比喻梅花。最末一句构思别致,余韵深远,令人回味。今译如下:
 着了苔藓的枝头缀满如玉的花朵,有一双小小翠鸟在枝头交颈而眠。旅途中我看到篱角翠竹参天,暮色降临了,你凝伫在竹旁脉脉无言。想是昭君不习惯胡地的沙漠荒远,心里总惦念着江北江南,美人的幽魂在月夜返回家园,这孤高的梅花便是她所变幻。记得宫中传出的佳话,那人正在安眠,飞来梅花五瓣、恰落在她弯弯的眉边。快安排好金屋让娇娃居住吧,莫似那东风一任花朵飘零不管!啊,波涛又卷去梅花一片,《梅花落》的笛声里有几多哀怨!不久后你要再寻那幽香的花儿,只有小窗的画幅中才能相见。

 初读《疏影》,似乎音节文字更美;然而仔细玩味,却是以技巧取胜,在深情上似逊《暗香》一筹。

咏花诗词之《疏影》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疏影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姜夔的《暗香》、《疏影》两首词,是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到苏州范成大家作客时写的。姜夔是通过杨万里的介绍同范认识的。据说,姜撰了《暗香》、《疏影》二曲,因其音节清婉,为范所赞赏,于是赠以侍婢小红。姜携小红归吴兴,过垂虹时,在大雪中赋诗:“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很有点扬扬得意的神气(见《砚北杂志》(下))。
 本来这首词并不难懂,也没有寄托什么“君国之思”。作者只是明明暗暗地运用一些典故,为梅花的姿态进行勾勒罢了。
 开头的“苔枝”指梅的枝条,因为上面长着苔藓;“缀玉”指梅花开在枝头;“翠禽小小”两句,说树上栖宿着小鸟。这三句平平而起,穿凿不得,所以各家都无异说。
 “客里相逢……自倚修竹”,句中递入作者自己。姜夔是到范成大家作客,在范家看到梅花,所以说“客里相逢”;梅树旁边还长着竹子,正如苏轼的诗:“竹外一枝斜更好”,所以又说“无言自倚修竹”。暗用了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意。这一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更无深意。
 再下去,“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是借一个具体的古代美人比拟梅花。为什么要拿王昭君来比拟? 问题很简单,梅花是犯寒而开的,使人很容易想象它是一位在严寒的北方呈现特有丰姿的美人;而昭君正是远嫁匈奴,生活塞外,所以便拿来比附。
 姜夔因为是咏江南的梅花,为了牵合眼前事实,所以用了“昭君胡沙”之后,立即笔锋一转,说昭君是“暗忆江南江北”,而且“月夜归来”以后,便“化作此花幽独”。花和美人结合成为一体了。这是出力地写花,还运用了杜甫《咏怀古迹》诗中“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意思。
 下片开头用了另外一个梅花典故: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梅花飞到翠眉附近。那是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的故事。据说这位公主在人日睡在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上,成五色花,拂之不去,直过了三天才能洗掉,以后宫女就学着在额上作梅花妆了。这是常见的梅花典故。虽用了“深宫”字样,已与昭君无关,那就更与宋室的后妃无关。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八字一气。意说梅花开在寒冬,春天本来不去管它;可我们却不要象春风那样。古诗:“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是形容美人的风采。“早与安排金屋”——因为已连用两个宫中美人的典故,这里就索性再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又是一个宫中美人)来表示对梅花应该特别珍惜。
 以下,又由寿阳公主梅妆而想到梅花的飞坠。“一片随波去”,写出梅花逐水漂流;“玉龙哀曲”,因古乐府《江南弄》中有《龙笛曲》,传说此曲奏时声似龙吟,故名;另外李白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作者两事合用,通俗点说,不过是因梅花的坠落而想及《落梅花》笛曲罢了。这固然是咏梅的一笔,但也与象征皇室的“龙”无关。
 最后,转到画幅里的梅花。意思是说,等到梅花落尽,枝头上看不见它了。假如要寻觅它的踪迹,那只有到小窗上的横幅之中——画着梅花的画图,细细欣赏它那幽艳丰姿了。

古诗词《疏影》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疏影

菊 影

秋无寻处。认碎阴满地,还共秋住。寄韵篱根,摇月笼云,也是萧疏风趣。有人斜倚阑干角,荡一片、伤秋情绪。怅十分、瘦尽秋容,化出倩魂如许。

幸未飘零迟暮。更重阳节近,减尽风雨。画不分明,叠叠重重,横卧晚凉庭宇。西风冷梦吹难醒,但暗地乱蛩烟语。待殷勤、为唤宵灯,移上素屏看取。

历来咏菊之作甚多,而以《疏影》咏“菊影”的却属罕见。此词劈头道,“秋无寻处”,四字极突兀,为写菊影先作了铺垫,並振起下文,很有点象黄庭坚的《清平乐 》 首句“春归何处”,只是语气上有所不同。“认”,看取; “碎阴满地”,直写菊影; “还共秋住”,与首句呼应,意谓秋魂留驻在菊影之中。这三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然后笔锋陡然一转,分别摹写菊影在不同的场所显示出的不同风韵,那寄雅韵于篱根者,仿佛是高士的踪影,摇曳在月光底下象笼合着的一堆云彩,也自是一种萧洒疏阔的风雅意趣。那斜倚在“阑干角”者,俨然是一位荡漾着“伤秋情绪”的少女身影,那模样似在怅恨自己的十分秋容消瘦殆尽。“倩女离魂”是唐陈玄祐所作《离魂记》中的一个故事,见《太平广记》卷358,讲的是衡州守张镒女倩娘,自幼许婚与表兄王宙,两相爱慕、后张镒以女另许他人,王宙恚愤,买舟赴京,夜半倩娘忽至,二人急遁往蜀地,凡五年,生二子,遂共归衡州。而张镒家中另一倩娘病在闺中已数年,两女相见,翕然合为一体。这里用“倩魂”来比喻袅袅婷婷、纤细瘦弱的菊影,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作者用虚物实写的手法,使虚实相生,实里透虚,把那虚幻的菊影绘声绘色地描摹出来,真可谓曲尽菊影的神韵。

下片则从不同侧面烘托菊影的风姿。“幸未飘零迟暮”句说明菊尚未凋,影犹未残,还是繁英满枝时的影象。“更重阳节近,减尽风雨”二句紧连上句,“更”字承上句“幸”字而言。古人常在重阳时节登高、赏菊,唐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但重阳时节又常因风雨坏人雅兴,宋人潘大临《题壁》云: “满城风雨近重阳。”此处说: “重阳节近,减尽风雨。”这对盛开的菊花和赏菊的雅士来说,自然值得庆幸,故云“更”。这句不仅点明了时序,同时也表达了词人欣赏菊花姿影时十分欣喜的心情。“画不分明”以下五句,着重写暮色苍茫中模糊的菊影。“叠叠重重”,言影之重叠交错; “横卧晚凉庭宇”,参差倒映在晚凉庭院之间。“西风冷梦吹难醒”,是说瑟瑟西风也吹不醒它的冷梦。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菊影在西风中冷寂无言,一是菊蕊尚未全放。古人咏菊花云:“冷艳幽香,轻红淡白,占断西风里”(宋刘克庄《念奴娇·菊花》)。这里是写暮色黄昏中的“菊影”,故不言其色,而言其梦。称菊梦为 “冷梦”,深得菊花之风神,可谓警绝。“但暗地乱蛩烟语”,宋范成大有诗云: “荒烟暗白道,行行乱蛩响。”乱蛩指蟋蟀类的秋虫,烟语谓各种秋虫在荒烟中窃窃私语。这里借“晚凉庭宇”、“西风”、“乱蛩”等景物的烘托,极写菊影在秋声暝色之中特殊的风致。结句“待殷勤、为唤宵灯,移上素屏看取。”承上“画不分明”而来,犹如点睛之笔。上面一系列昏暗模糊景象的描述,盘马弯弓,都在积攒力量,全为这看得分明的最后一笔着色。“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此处为殷勤唤取宵灯照映,则菊影被移向素色屏风之上,看得何等分明,菊影越发显得绰约多姿,萧疏有致。词人爱菊之情,也因这结尾处的“宵灯”而更加分明。全词纯是咏物,然而能将虚幻的菊影写得如此细腻妥帖、形神兼备,实属难得,况且在描摹菊影之中,作者之风韵、情趣,亦略可概见。


名诗《疏影》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疏影》

《疏影》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东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释】 ①苔枝缀玉: 梅花像玉屑一样点缀在枝头。苔枝,指绿苔封裹的梅枝,此指名贵品种 “苔梅”。《武林旧事》卷七记宋高宗语: “苔梅有二种: 一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极厚,花极香; 一种出越上,苔如绿丝,长尺余。” ②昭君不惯胡沙远:是说王昭君远嫁匈奴,住在沙漠地区,非心中所愿。③佩环: 即环佩,女人装饰品,借指昭君。④深宫旧事三句: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一日在檐下躺卧,梅花落于眉心,留下梅花印痕。宫女争相效仿,称“梅花妆”。⑤蛾绿: 指妇女的黛眉。⑥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此指梅花。⑦安排金屋:用汉武帝少时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的典故,表惜花之情。⑧玉龙哀曲: 指《梅花落》笛曲。玉龙: 笛名。⑨恁 (nen嫩)时: 那时。⑩横幅: 指画幅。

【词大意】 梅花缀满枝头,有小小翠禽枝上同宿。我在客乡与梅花相逢,只见她在黄昏时篱角边,无言自倚修竹。昭君远嫁匈奴,至今不习惯沙漠生活,暗中思忆江南江北,想必是她月夜归来,化作梅花幽独。

还记得南朝宋室寿阳公主,在檐下睡卧中,有梅花点在眉头。莫似春风,不顾梅花盈盈娇姿; 应早些藏娇为你安排金屋。一片落梅随波而去,又怎怨玉笛吹奏哀曲,等那时,重觅梅花幽香,她已入小窗画幅。

【赏析】 这首词与 《暗香》 同写于宋光宗绍熙二年 (1191) 冬,范成大的家园。《疏影》词牌出自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这二首均是咏梅,复迭而出,似画家迭景。《暗香》即景咏石湖梅,忆西湖孤山千树梅花盛开,再说到“片片吹尽也”;《疏影》从梅花缀枝,写到“一片随波”,再到画幅梅花。这两首虽都写梅花,内蕴却不相同。《暗香》咏花怀人,寓身世之感。《疏影》 则评说不一,解释纷纭,大体有三种说法。一为范成大而作。张惠言说: “时石湖 (范成大) 盖有隐遁之志,故作此二词以沮之。” ( 《词选》卷二) 二以为寄慨偏安,感徽钦帝被掳事。此说最为盛行,清人以及近人多持此说。三以为这是为怀念合肥旧欢事。总之,《暗香》、《疏影》 为姜白石代表作,各家选本大都入录。

开章“苔枝缀玉”三句,以玉屑般的梅花缀满绿枝,翠鸟共栖等色彩鲜明的形象,描绘了梅花的丽姿及环境的优美、静谧,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客里相逢” 三句,用杜甫 《佳人》 诗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成句,写出词人在异乡看到梅花于黄昏时,篱角边,默默无言,自倚修竹的寂寞、幽独的情状,这拟人化的形象是词人自己寂寞暗淡心境的写照。“昭君不惯胡沙远”四句,引昭君出塞的典故。词人为昭君设想,认为她不惯于久居沙漠,时时暗中思念故国。郑文焯校本云: “考唐王建《塞上咏梅》诗曰: ‘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 白石词意当本此。”又宋徽宗《眼儿媚》词中的 “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 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也是 “昭君不惯胡沙远”“化作此花幽独” 之所本。“想佩环月夜归来” 是化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环佩空归月夜魂”的诗句,说王昭君思念故国,但不能生归,只有灵魂月夜归来,化作幽独的梅花。再有一点应注意的是“江南江北”之“北”字出韵,系用南方土音押韵,为了用典故表达家国之感,故不回避出韵失律之病。

下片 “犹记深宫旧事”三句,以宋武帝女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事另起,用典切合梅花题目。而且这“梅花妆”故事是美的,梅花是高洁幽美的标志,以此表达了词人爱梅之心。“莫似东风”三句,一说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表达惜花之意; 一说为王禹偁《诗话》所云: “石崇见海棠叹曰: ‘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卷三百引) 若以金屋贮海棠喻梅花,更较贴近。

然而梅花并不永远属于惜花人,后来是“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梅花片片随波而去,这怎能怨玉笛奏出 《梅花落》哀曲。此处绾合本题,暗用韩偓《梅花》:“龙笛远吹胡地月,梅花初试汉宫妆”诗意,与词中上下片昭君胡沙、寿阳深宫旧事相合。结句说“等恁时、重见幽香,已入小窗横幅”有力地表达了词人觅梅画幅,不闻暗香的深深叹惋之情。

此词多比兴,字面上写梅花,处处关涉家国,在惜花、怜花、觅花之中蕴含了家国之悲。正如周济所说“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与稼轩伯仲”。再有,此词多用古诗词成句及典故,借以包蕴深广的题旨,正如许昂霄《词综偶评》中所说:“别有炉鞴熔铸之妙,不仅檃括旧人诗句为能。”


古诗词《疏影》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疏影

题姜白石像

翩然唳鹤。任俊游海内,鸥鹭相约。一舸春寒,几度寻诗,吟踪到处飘泊。归与且醉苕溪月,奈似此、江山寥落。把怨情、托赋梅花,待补楚骚疏略。

还问南朝鼓吹,大晟旧谱失,谁振宫乐? 一笑仙魂,携笛重来,响遏飞云低阁。尊前我自心香𦶟, 算一样、 布衣萧索。 甚夜深、 天上诗星,独耀贯虹芒角。

《疏影》是姜白石的自度曲。姜白石,名夔,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萧东夫爱其词,妻以兄女。夔寓居吴兴之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自号白石道人。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始终未中进士。隐居不仕,啸傲山水,往来汉阳、长沙、合肥、扬州、吴越之间。与范成大、杨万里诸文士吟咏酬唱。通晓音律,自制新曲甚多。姜词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内容多写爱情,亦有自伤身世之作。客死苏州,葬于西马塍。这首词用姜白石的自度曲,题目又是《题姜白石像》,不言而喻,是为了歌颂这位杰出词人的。开头的“翩然唳鹤”,勾勒了轻快翱翔高声啼叫的飞鹤形象,比喻词中题赞的姜白石。“任俊游海内,鸥鹭相约”,紧承起句,以鸥鹭比喻姜白石的诗朋词友。飞鹤与鸥鹭结伴,自由翻飞,纵情啼叫,表明志同道合,声气相求。然而飘泊生涯,自有不得意之苦。恰如春寒中的小舸,随处飘流,虽然留下了诗迹吟踪,但也留下了诗人的寂寞哀愁。作者对诗人飘泊生涯的描述,对萧疏冷落的人世哀叹,无不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归与且醉苕溪月,奈似此、江山寥落”,既实写了白石的行踪,又何尝不是给颠沛流离中的诗人以安慰,呼唤诗人回到苕溪,与夜月同醉。苕溪,是浙江湖州的一条溪水,因夹岸多苕花而得名。姜白石曾寓居于此,作有《除夜自石湖归苕溪》等诗。“归与”意即“回去吧”,“与”同“欤”。白石在飘泊中写下的作品正是不得意心情的记录。特别是《暗香》、《疏影》等咏梅之作,充满了哀怨之情,流露了孤芳之傲。当年屈原在流放中写《离骚》,多写香草而未及梅花,则姜白石的咏梅词恰好弥补了《离骚》的不足。白石咏梅与屈原赋《离骚》同是怨情的抒发,他们吟咏的香草梅花也都是怨情的寄托。上片结句以“待补楚骚疏略”,将白石咏梅词与《离骚》相提并论,表现了作者对白石词作的高度评价。正如张玉田所云:“白石《暗香》、《疏影》二曲,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自立新意,真为绝唱。”上片结句含蓄有力。下片更以问句形式进一步肯定姜白石振兴宫乐的贡献。承上接下,过片自然,曲意不断。“南朝鼓吹”,指宋室南渡以后的词坛。“大晟旧谱”,指北宋徽宗崇宁四年成立音乐机构大晟府,选用词人和音律家,日制新曲。大晟旧谱已成过去,姜白石崛起于南宋词坛,自度新曲,使一代宫乐得以振兴昌盛。“谁振宫乐”,问中强调肯定,显得更为有力。《砚北杂志》云: 小红,范成大青衣也。有色艺。成大请老,姜夔诣之,一日授简徵新声,夔制《暗香》《疏影》两曲,成大使二妓习之,音节清婉。成大寻以小红赠之。其夕大雪,过垂虹,赋诗曰:“自制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词中的“一笑仙魂,携笛重来,响遏飞云低阁”,即是从这段词坛佳话引申而来,并出之以想象手法。过片至此,虽历述白石的功绩和韵事,但都是以作者的口吻引出的。“尊前”一句以下,便由白石而及自身。“尊前”,谓饮酒之际。“我自心香爇”是“我自爇心香”的倒装,说的是自己对白石的无限钦仰。“心香”,佛家语,谓以心为香,可燃之供佛,以示极端虔诚崇敬之意。爇(ruò),烧。“算一样”一句,是说我与白石有着同样坎坷侘傺的身世,都是一介布衣,穷愁寂寞。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上文对白石的赞美和同情,实际上也是作者自己的自赞自伤,不过是托之白石,借白石来倾吐胸中的块磊而已。结尾两句一转,仍以赞美白石收束全篇。当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仰望天空,很自然地将白石比作天上的诗星——一颗光芒四射的名星。“贯虹芒角”,语出《帝王世纪》: “金天氏之末,瑶光之星,贯月如虹。”芒角,指星的光芒。这又进一步指出了白石在词坛上的巨大影响,比喻极为形象生动,且与上片结句相照应。此词对姜白石的一生及其词成就作了很好的概括和评论,由于将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审美情趣融入其中,故读之亦不禁有“诗星入肠肺肝裂” (杨万里语)的感触,算得上是古诗词中的题像佳作。

疏影

疏影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此词在咏梅中可能寄寓了词人的身世之感。上片着重咏梅纯洁、孤高、幽独的品格。由梅之貌写到梅之神,再写到梅之魂。下片着重咏梅之凋落、飘荡和漂零的遭遇。全词连用五典,以五位佳丽来比喻映衬梅花,从而把梅人格化、性格化,其奇特之笔法,远远超出一般的“遗貌取神”。
☚ 暗香   翠楼吟 ☛
疏影

疏影

词牌名。又名《佳色》、《解佩环》、《绿意》、《绿影》。双调。姜夔自度曲。参见《暗香》条。
全词上下两片,共二十句 一百一十字。上片第一、三、六、八、十句,下片第三、六、八、十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 (韵) 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逗)(平)平平仄 (韵)。仄(仄)平 (逗)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逗) (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逗)(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

☚ 过秦楼   风流子 ☛

疏影

物影稀疏,暗淡模糊。林逋《山园小梅》:“~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各种影

各种影

物体的影:物影
随风晃动的物影:风影
镜中的物象:镜象
树木的影:树影
柳树婆娑的身影:柳影
物体在灯光下的投影:灯影
烛光映出的影:烛影
倒立的影:倒影
水中的倒影:水影
高处的水影:高影
侧面的影:侧影
侧斜的影:斜影 斜景
摇晃的影:漾影
疏朗的影:疏影
梅花的疏影:梅影
疾逝的影:逸影
一掠而过的影:掠影(浮光~)
虚幻的影子:鬼影
黑暗的影子:暗影

☚ 影子   人影 ☛
疏影

189.疏影(p2130.2)

义项二, 释文作: 词调名。宋·姜夔作,自度曲以咏梅。张炎词《咏荷叶》,易名《缘意》。彭元逊词有“遗佩环浮沈澧浦”句,名《解佩环》。双调, 一百十字。见《词谱》三五。
按:行文失缜。所叙三家词,依字面看,各不相属,张炎词《咏荷叶》、彭元逊词《解佩环》与姜夔自度曲《疏影》何干?倘于“张炎”名前补出: “后人依调填词,或易别名”二句,则当矣。

☚ 当铺   疙疸 ☛

疏影shū yǐng

稀疏的物影。林逋《山园小梅》:“~~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shu ying

Scattered Shades→姜夔 (Jiang Ku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