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标准化
在复杂的畜牧业生产活动中,为了实现从技术流程到最终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性强的统一标准。发展畜牧业的技术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6年5月成立,对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规模化、等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畜牧业标准化主要包括: 一是养殖设施与环境标准化。现代化畜牧工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养殖设施与环境的改革。二是管理水平的标准化。主要围绕生产健康畜产品而建立的生产标准、饲料生产标准、防疫程序标准、畜产品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法律与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等。
畜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必须实行标准化。中国加入WTO以后,许多进口的限制将逐步取消,国门进一步敞开,门槛进一步降低,特别是进口关税的大幅减让,有些国家的畜产品将更加便利地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外畜产品在国内市场进行竞争。推行标准化,可以使国内饲养者、加工经营者科学地、有章可循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的进程,也是推广普及畜牧新技术、新成果的过程,是增强畜牧经营者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的过程。标准化生产能提高经营者市场经济观念和科学技术素质。中国畜产品参入国际大循环,畜产品的质量与结构同国际生产标准和市场要求相接轨,使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牧业产品质量,已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畜牧业标准化以畜牧科技成果和实施经验为基础,具有统一性、先进性、协调性、法规性和经济性的特点。畜牧业生产实行标准化,就是要规范种畜禽、饲料、兽药、畜牧机械等投入品供应,规范畜牧饲养、加工、流通各环节操作规程,按标准进行饲养、防疫、加工、贮运、包装、销售,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