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长源(?—799)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泳之,一说名泳,字长源。陆璪子。乾元(758—760)中陷河北安史叛军中,乱平为昭义节度使薛嵩从事。建中元年(780 年)以员外郎任建州刺史,惠政为百姓歌诵,誉称治平天下第一。兴元元年(784 年)权领湖州刺史,授信州刺史。贞元元年(785 年)为检校郎中,迁国子司业兼御史中丞,充江淮转运副使。罢为都官郎中,改万年县令,五年出为汝州刺史。十二年出任宣武节度使行军司马、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知使事,守法执正。十五年迁检校礼部尚书、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军节度度支营田、汴宋亳颍观察等使,知留后事。诏命为节度使,因兵变被害。清俭忠直,白居易将其与郑通诚誉称“二良”。博学擅书史,工诗文,与孟郊相交最密。著有《唐春秋》《辨疑志》等。 陆长源字泳之,海之孙。《全唐诗》存诗三首。 陆长源Lu Changyuanman of letters of the Tang Dynasty 陆长源?—799唐宣武军节度使。字泳之。肃宗时,任建州 (今福建建瓯)、信州 (今江西上饶)刺史。德宗时,任江淮转运副使、汝州(今河南临汝)刺史。贞元十二年(796),任宣武军行军司马,佐节度使董晋。汴州军政,多由其决断。性刻急,恃才傲物,多更张旧事,军中不满。贞元十五年(799),董晋卒,任节度使,军乱被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