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电离辐射对哺乳动物细胞的作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电离辐射对哺乳动物细胞的作用 电离辐射对哺乳动物细胞的作用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经过原初的理化变化和生物大分子损伤阶段,进而发展到细胞的损伤。由于照射的剂量不同,射线引起细胞的损伤和变化也是不同的,包括细胞死亡,有丝分裂延迟和抑制及染色体畸变等。这就构成急、慢性辐射损伤和晚期效应的基础。 照射细胞“剂量-活存曲线”示意图 细胞的亚致死性辐射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有丝分裂延迟,即照射后细胞有丝分裂的暂时消失,以后有丝分裂细胞又重新出现。此种损伤的轻重取决于照射当时细胞处在细胞周期的哪个阶段。细胞处于M期受照射并不能立即使分裂延迟,照射后细胞照常分裂,但照射后的第二个细胞周期可能延迟。M期各阶段的辐射敏感性也不一致,在M前期的后段受照射,细胞可能发生分裂暂停,偶或倒退到间期去。 细胞周期较长的细胞在G1期受照射,可能发生G1抑制,延迟进入S期;但细胞周期短的细胞在G1期受照射却并不影响从G1期到S期的时间。 某些哺乳动物细胞的S前期比较敏感,当此时受到照射,可使DNA合成速度变慢,细胞延迟进入G2期。但另一些哺乳动物细胞的S期却很不敏感。 处于G2期的哺乳动物细胞受到了即使较低剂量照射,可引起长时间的分裂延迟,称为“G2阻断”,主要是在G2期的中、后段发生阻断。例如人肾细胞受50rad照射即可发生“G2阻断”; 小鼠骨髓细胞受250rad照射后,G2期可延长至15小时之久。近年来,较多学者认为G2期辐射敏感性最高,可能由于G2期合成有丝分裂所必需的特异蛋白质受到抑制所致。当“G2阻断”一旦解除,可产生进入M期的细胞突然增多的现象。这并非射线刺激了细胞的分裂,乃是在“G2阻断”时,其它时相并不延迟,于是,大量细胞积压在G2期,当“G2阻断”解除之后,进入M期的细胞突然增加。 细胞辐射损伤也可表现为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可以用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发生断裂以及以后再接合来说明。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结构的损伤主要有染色体畸变和染色单体畸变两大类。畸变类型决定于受照射时细胞所处的阶段。处于G1期的细胞受照射,主要产生染色体型畸变; 在S期受照射的大多数细胞和G2期受照射的所有细胞,产生染色单体畸变。在分裂中期能够识别的染色体畸变包括: 双着丝粒体或多着丝粒体(不对称间互换),无着丝粒环或着丝粒环(内互换),末端缺失(两个无着丝粒断片),中间缺失(两个点状断片,或称微小点),臂间倒位和相互易位。后两种类型畸变不易被察觉。染色单体畸变包括对称和不对称互换,单体等臂缺失及末端和中间染色单体缺失。 染色体畸变率与辐射的剂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应用这种剂量-效应关系作为判断辐射损伤的指标。血液淋巴细胞、骨髓细胞、肠隐窝细胞、毛囊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都可用来观察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人体血液淋巴细胞培养法观察染色体畸变已成为判断辐射损伤程度的重要方法。 增殖性哺乳动物细胞对电离辐射一般都比较敏感,但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有明显差别。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观察的辐射损伤指标,细胞种类、细胞周围的氧张力、细胞更新速度及辐射类型与剂量等。如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受照射后,以细胞死亡判断时,M期最敏感,而以有丝分裂延迟为指标则G1期最敏感。在小鼠中,以L-成纤维细胞死亡和分裂后期染色体畸变为指标时,S期辐射敏感性最高,但计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损伤,则G2期比S期更敏感。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染色体损伤在G2期最敏感。同步化的细胞在G1后期和S前期或M期受照射时,其形态改变最明显。 ☚ 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电离辐射对哺乳动物整体的影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