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田家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田家谣》![]()
陈 造 麦上场,蚕出筐, 此时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 前日麦地皆青秧。 阴晴随意古难得, 妇后夫先各努力。 倏凉骤暖茧易蛾, 大妇络丝中妇织。 中妇辍闲事铅华, 不比大妇能忧家。 饭熟何曾趁时吃, 辛苦仅得蚕事毕。 小妇初嫁当少宽, 令伴阿姑顽①过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 剩贮二麦饶丝绵。 小妇莫辞担上肩, 却放大妇当姑前。 陈造是南宋较能反映社会现实以及劳动人民疾苦的一位诗人,很受陆游、范成大等大诗家的赏识。陆游为他的诗集作序,说他能“居今笃古,卓然杰立于颓波之外”,又说他的诗“不事浮响”,可见他诗歌的现实性是很强的,诗风也很质朴。 作者这一首古体叙事诗《田家谣》,宛如一幅田家劳动生活的风俗画,质朴纯美,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全诗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由农时入笔,写夏麦上场,春蚕出筐,这正是田家大忙的时节,恰好又是风调雨顺,“阴晴随意”。麦收过后,新秧又已泛青,只见那夫妻双双在田地里忙碌。这真是农家难得的好时光。这一层作者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写出了田家不误农时的勤劳和劳动的热情,赞叹之意已包融在字里行间。第二层集中笔墨写农家三妇。在蚕已作茧、蚕事正忙之时,大妇绕丝,中妇织帛。中妇年轻,忙里偷闲,不时还要用胭脂打扮一番,比不上大妇操劳顾家,忙得连吃饭都不能及时,一直辛苦到蚕事结束。小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这田家辛劳而又和美的情景,是通过家中三位媳妇各自不同的神态举止表现出来的。这里的笔法与辛稼轩《清平乐》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相似。辛词依次刻画人物以赞美农家的劳动生活。陈诗则从农家妇女来落笔,排行地位分明,神情各异,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的情趣。第三层写对明年继续得到好收成的祝愿,“剩贮二麦饶丝绵”,农家是多么希望辛苦劳动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啊!作者在全诗的结尾,又补写一笔“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小妇今年是新嫁娘,理当照顾,明年就应该减轻大妇的负担,让她去陪陪阿婆了。 作者在这首古诗里反映了风调雨顺年景农民一家的辛勤劳动生活,也写出了劳动之家纯朴和美的家风,以及获得丰收的喜悦和愿望。作者的赞美田家之情是以质朴真切而又饶有情趣的笔触表现出来的。全诗风调纯美,情趣盎然。 田家谣[宋]洪刍 鸠妇勃谿农荷锄,身披袯襫头茅蒲。雨不破块田圻图,稊稗青青佳谷枯。大妇碓舂头鬓疏,小妇拾穗行饷姑。四时作苦无袴襦,门前叫嗔官索租。 《田家谣》,属《杂歌谣辞》,是洪刍同情人民疾苦,抨击封建租税制度的有名诗篇。全诗以具体的画面和真实的形象,反映了劳动人民四时劳作的辛苦和天灾人祸给他们造成的灾难。 “鸠妇勃谿农荷锄,身披袯襫头茅蒲。”鸠妇,即鹁鸠。陆佃《埤雅释鸟鸠》:“鹁鸠黑色无绣项,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妇’者是也。”勃谿,这里指雄鸠妇鸟撵走雌鸠妇鸟。袯襫(bo shi ),古时指农夫穿的蓑衣之类。茅蒲,即斗笠。这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紧张而动人的迎雨场面:看到鸠妇鸟摒逐,知道天要下雨了,农夫马上就披蓑衣,戴斗笠,扛上锄头,冒着呼啸的疾风,顶着翻滚的乌云,迎着隆隆的雷声,大步流星地来到了田头,准备往田里改水……久旱不下,喜雨骤至,禾苗将要得救,生活有了希望,怎不令人振奋呢?从农夫欢快的动作,我们看到了广大农夫喜悦的心情和热烈的希望,但是,雷声大,雨滴小,农夫的希望落空了。 “雨不破块田圻图,稊稗青青佳谷枯。”这两句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荒凉凄惨的农田干旱图:狂风卷走了乌云,火辣辣的太阳又出现在上空,雨连土块也没有下湿淋透,仍是干裂成缝,枯萎的庄稼在微风吹动下,发出了撕裂人心的哀鸣,只有危害禾苗的野草,还在地里显露着青青的颜色。农夫们手扶锄把,望着这惨不忍睹的景象,想到自己陷入了绝境,剥削者却安然无恙,不觉泪如雨下,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大妇碓舂头鬓疏,小妇拾穗行饷姑。”这两句叙述劳动人民为了活命苦苦挣扎的情况。行,将要;饷姑,养活婆母、老人;头鬓疏,头发又少又乱,这是饥饿多病所致。拾穗饷姑,说明负担沉重。大妇带病碓舂,小妇外出拾穗,看着一家老小拼命干活的情景,不禁令人酸鼻:村头,一位鬓发稀疏散乱的老年妇女,正在少气无力地捣谷;田间,一位年轻妇女,挽着破旧的篮子,拖着沉重的双腿,泪眼巴巴地望着干枯的大地,她多想拾到一穗庄稼呀,因为家里的老人已经饿肠咕咕,正等着谷穗活命呢!…… “四时作苦无袴襦,门前叫嗔官索租”。前一句交待农夫四时劳作的结果,后一句推出了官索租的镜头,道出了原因。袴襦(ku ru),套裤,短衣;农夫们经春历冬,男耕女织,四时劳作,结果是无米糊口,无衣遮身,仅天灾已经就把农夫逼上了绝路,然而,更沉重的灾难,是统治者吸髓榨骨的剥削。门前叫嗔,官府索租,则是躲避不过去的鬼门关。 “叫嗔”二字,既使我们看到了索租官吏张牙舞爪、凶神恶煞的情景和蛇蝎一样的心肠,同时,我们也不难想象到罹难人民抑制不住的满腔怒火在熊熊燃烧,他们在无声无言地控诉剥削者的罪恶。天灾人祸,特别是封建租税制度,把人民推进了死亡的深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