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甬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甬道高樓間有棚頂的通道。班固《西都賦》:“步甬道以縈紆,又杳窱而不見陽。” 甬道 甬(yong永)道两侧筑有墙的通道。内可藏士卒,外可拒敌人。 ☚ 渭南 渭口 ☛ 甬道〈隐〉宋明行院指阶梯。见《行院声嗽·宫室》。 甬道yǒngdào❶院落、公园、住宅小区等场所用砖石等砌成的通路。也说甬路。 甬道yǒngdào❶ 〈名〉院落、公园、墓地等场所中用砖石砌成的通路:悠长的甬道。 甬道;泳道◉ 甬道yǒnɡdào 名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道路館驛部 > 道路 > 甬路 > 甬道2 甬道2 yǒngdào 即甬路。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陵園 > 甬道 甬道 yǒngdào 古代帝王陵墓中各墓室間的通道。漢代以後,帝王墓室多有磚石砌築,墓室亦由單個向多個發展。墓室距離近者以門爲隔,距離遠者則有甬道相連。南北朝時帝王墓中多有甬道,如北魏文明太后永固陵、齊景帝修安陵、陳宣帝顯寧陵等。參見林黎明、孫忠家《中國歷代陵寢記略·魏晉南北朝時期陵寢制度的中衰和變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廊苑部 > 閣道 > 甬道 甬道 yǒngdào 亦稱“甬路”。在樓閣之間架設的有棚頂的通道。《淮南子·本經訓》:“修爲牆垣,甬道相連。”高誘注:“甬道,飛閣複道也。”漢·班固《西都賦》:“步甬道以縈紆,又杳窱而不見陽。”明·張萱《疑耀·輦路》:“又甬路,亦飛閣之複道。”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道路館驛部 > 道路 > 甬道1 甬道1 yǒngdào 兩邊有牆等障蔽物的通道。《史記·秦始皇本紀》:“自極廟道通酈山,作甘泉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張守節正義引應劭曰:“謂於馳道外築牆,天子於中行,外人不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連車樹栅,爲甬道而南。”裴松之注:“今魏武不築垣牆,但連車樹栅以杆兩面。”《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賊若來時,陳兵於甬道外,内虚立旌旗,以爲疑兵。” 甬道yǒng dào宋明行院市语谓阶级。《行院声嗽·宫室》:“阶级: 甬道。” 甬道 甬道甬,yong。在楼阁中间架设的通道。《淮南子·本经》:“修为墙垣,甬道相连。”高诱注:“甬道,飞阁复道也。”《史记·始皇本纪》:“筑甬道。”应劭注:“驰道外筑墙,天子于中,人不见也。军中道亦谓之甬。”《史记·项羽本纪》:“筑甬道而输之粟。”应劭注:“恐敌抄辎重,故筑墙垣如街巷也。”此指楼阁间的通道,两边有护围的栏杆或护墙。班固《西都赋》:“步甬道以萦纡,又杳而不见阳。”——走在楼阁之间架设的曲折的甬道上,因为两侧有护墙而幽暗不见阳光。 ☚ 永平之事 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 ☛ 走廊 走廊步庑 步檐 檐步 甬道 ☚ 楼内的通道 角落 ☛ 各种状况的路 各种状况的路遍长香草的道路:蕙路 ☚ 各种用途的路 各种程度的路 ☛ 楼内的通道 楼内的通道楼房内部的走道:楼道 ☚ 门外之地 走廊 ☛ 通道 通道隙 甬道 空道 过道 过路 孔道 另见:路线 道路 难行 通畅 关口 ☚ 通道、路线 路线 ☛ 墓室 墓室室(扃室;玄室;元室) 泉宫 冢堂 玄扃 桂寝 ☚ 陵墓 墓穴 ☛ 甬道❶古代构筑的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秦代最初在马道外筑墙,是为了天子出巡行于其中,外人看不见,以保障帝王的安全。后来驰道和甬道都成为军用道路,甬道两旁有的筑土墙,有的筑木栅栏,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瞭望哨,以便掩护军队隐蔽安全地机动和粮秣物资的运输。 甬道 甬道两侧筑墙的通道。秦汉时代于驰道外筑墙, 天子于中行外人不见谓之甬道。《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自极庙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 自咸阳属之。”三十五年“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甬同筩,像筒子,即筑垣墙如街巷,出于安全的目的。但甬道的作用常应用于战争。秦末章邯与赵王歇战于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项羽)与秦军遇,九战, 绝甬道。”(《汉书·项籍传》)集解引应邵云:“恐敌抄辎重,故筑墙垣如街巷也。”楚汉相争之际,常常筑甬道。到唐代甬道之制即夹城。唐长安城从大明宫至兴庆宫再南到芙蓉园筑夹城。所以南宋程大昌在《雍录》中说:“若夫骊山之甬道,即唐之夹城也。两墙对起, 所谓筑垣墙如街者也。” ☚ 阁道 复道 ☛ 甬道 甬道两旁筑有墙垣的驰道或通道。《史记·秦始皇本纪》: “筑甬道,自咸阳属之。”即于驰道外筑墙,以便行人无法窥见过往皇帝。亦用作军事性设施,以便军运时免为敌人所抄略。《史记·项羽本纪》:“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 复道 马复令 ☛ 甬道❶楼房间有棚顶的通道。“甬道,飞阁复道也”。参见“复道”、“阁道”。 甬道❶两侧筑了墙的通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