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边缘效应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态经济系统互相交叉时,在其交叉结合的边缘部位,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属性的作用和效果。生态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态经济系统互相交叉所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结合部,由于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因此它的生态经济系统要素更完全,系统结构更复杂,系统功能更充分,系统运行也更活跃,由此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也更大。据此,人们就可以在认识和运用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在发展经济中自觉安排合适的政策和措施,取得更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在现实的经济发展实践中,由于生态经济系统本身的结构组成以及它们的交叉组合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它们互相结合所产生的生态经济边缘效应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人们运用这一客观规律时要注意区别对待; 在采取政策和措施时,要注意现实的具体针对性,而不能雷同。同时,不同生态经济系统互相结合所产生的生态经济边缘效应并不都是正向的。即它们的交叉结合既可能产生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也可能产生更多的生态经济问题;或同时既形成一定的生态经济效益,又产生一定的生态经济问题。人们认识生态经济边缘效应和遵循它的运行规律,采取措施促进发展经济时,应当全面认识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生态经济边缘效应的作用,趋利避害,争取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并尽量避免遭受较多的生态经济危害。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实质都是人们运用生态经济边缘效应原理指导发展经济的产物。其中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而出现的农村乡镇工业,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和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交叉结合; 适应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要求而出现的小城镇,是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交叉结合。由于它们两者各自都具有工农或城乡两个生态经济系统的系统要素、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因此也都具有比原来各自结合前的单一生态经济系统更大的生态经济活力和优点,同时也带有原来各自系统的缺点或不足,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相比,由于生态系统的植物 “生产者” 和微生物“还原者” 的系统要素不足,就是一个相对不完全的生态系统。据此,人们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过程中,就可以自觉地运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更有效地发展农村乡镇工业和进行小城镇建设,把它们的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并获得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