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态协调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态协调论

生态协调论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解决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问题。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其关键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只讲求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资源条件和生态效益是不对的; 但只看到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不剖析其产生的原因,简单地以放慢或限制经济发展去谋求生态环境效益也是不可取的。生态协调论要求从经济的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空间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等方面分析研究经济与生态的内在关系。
早期的生态协调论。马尔萨斯等人的观点开启了近代经济——生态均衡发展思潮的起源,但是真正大规模的经济、生态协调发展高潮在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的五六十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多数承袭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增进国民财富是经济的主要目的,即如何有效的资源配置,促进国民财富的最优、最大增长是衡量经济模式的标准。GDP作为一种测量指标被广泛应用,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但同时也产生了日渐严重的环境问题。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以其著名的科学著作 《寂静的春天》 提醒人们可能为经济增长付出代价。在他之后,许多生态学家、经济学家也表示对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资源问题,尤其是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物种消失等生态问题的忧虑。有影响的著作有 《生存的蓝图》。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 在 《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标志着人类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进入到新的发展水平,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概念被纳入更广泛的概念体系中。
生态系统平衡论的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克尼斯、艾瑞斯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质平衡关系提出的,该理论的前提是人类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人类经济系统又构成人类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经济系统内部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的流动关系,并通过物质循环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形态随着其流动发生改变,但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其形式并没有消失,必然存在于物质系统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所以对任何污染物的治理也只是改变污染物这种物质的存在形式,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污染物的物质实体。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诸多要素综合考虑即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本质任务就是促进人口、社会因素与经济、资源与环境等要素的更多融合。
生态协调论的观点认为,在协调发展系统中,经济是发展的基础,生态是发展的条件,社会则是发展的目的。保护与改善人类生态环境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后盾; 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后盾,人类对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就不可能; 当然,科技的发展就更离不开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资金后盾。人类的生存环境如果遭到破坏,人类的发展就会受到威胁,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是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求增长,这样的发展即便存在也是不可持续的。尽管经济发展是基础,生态发展是条件,但它们本身都不是目的。无论任何社会,都不存在为经济而经济、为环境而环境的发展运动。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建立人能在其中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在协调发展中,只有社会发展才是协调发展的目的。

☚ 新人类中心论   生态人类论 ☛
000025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