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态农业县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态农业县建设

生态农业县建设

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学方法在县域范围内进行生态农业的规划、设计,通过管理和实施建设,实现县域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在一个总体规划协调下,依据当地生态经济条件,以实现物质、能量高效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建设体制合理、管理先进、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自然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农村。通过生态农业县建设,在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同时,避免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波折,特别是在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同时,自然资源能得到保护与培育;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能减少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寻求县域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取得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我国生态农业县模式经过多年实践,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已形成四种基本类型。
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农业县的发展模式。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长江上中游地区和三北风沙地区及其他以山区、高原为主的自然经济条件较差的县域,如陕西延安、内蒙古翁牛特旗、宁夏固原、青海湟源等。这类生态农业县建设的基本模式为治理与结构优化型。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施生态农业建设: 对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重点是植被恢复;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基本农田建设; 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重点是以提高粮食单产为出发点、压缩粮田面积、适度扩大林果牧业面积、实现农林牧综合发展。
生态资源优势区生态农业县的发展模式。主要分布在南方交通不便,但生态资源、环境良好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如江西婺源县、重庆大足县、安徽歙县等。这类县域虽然交通不发达、经济比较落后,但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以南方条件较好的山地丘陵为主、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为生态保护与生态产业开发型,通过三条途径发展生态农业: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持生态优势;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开发生态型特色产品,发展生态产业。
农业主产区生态农业县的发展模式。这类地区是我国商品粮、棉、油主产区,以平原为主,种养业发达,农业产业化、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较高,如江苏江都市、吉林德惠市、辽宁昌图县等。这类生态农业县位于我国农业主产区,以平原农区为主,发展生态农业主要采用 “农牧结合型加工增值模式”,即以农牧结合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型产业化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沿海和城郊经济发达地区生态农业县的发展模式。这类县域经济发达,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技术水平高,代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较高水平和方向,如北京大兴区、广东东莞市。这类生态农业县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投入大、劳动力成本高、农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但市场拉动大、要求高、技术力量强,适合发展中高档优质农产品,这类县域生态农业的整体模式为 “技术先导精品型”。我国的生态农业县建设,是生态农业在区域层次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形式,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它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原则,是我国在实现持续发展总的战略目标方面的一项成功的创举。

☚ 绿色城市   生态产业示范园区 ☛
000026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