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命

生命

短篇小说集。葛琴著。1941年1月改进出版社初版。收《生命》、《出奔》等短篇小说8篇。

☚ 歪毛儿   京华烟云 ☛

生命

 生命是一粒白点儿,
 在悠悠碧落里,
 神秘地展成云片了。
 
 生命是在湖的烟波里,
 在飘摇的小艇中。
 
 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
 是伴着芦苇的啜泣的呵欠。
 
 生命是在被擎着的纸烟尾上了,
 依着袅袅升去的青烟。
 
 生命是九月里的蟋蟀声,
 一丝丝一丝丝的随着西风消逝去。

 这是生命的颂歌还是挽歌?这是生命的进取还是挣扎?这是生命的美好还是悲哀?——你无法说清。生命就是这样神奇邃秘,引得古往今来的诗人去崇敬、去慨叹、去礼赞、去忧伤……
 这首诗凝聚了诗人对生命复杂的感悟。“生命是一粒白点儿,/在悠悠碧落里,/神秘地展成云片了。”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它的形体会消失掉,但消失不掉的是它的精神。那些伟大的生命先我们而去了,化成飘渺的云片,这种消失却完成了更广大的展开。“生命是在湖的烟波里,/在飘摇的小艇中。”这里,生命的脆弱和生命的坚强都在“飘摇”中得到体现。我们叹息它的无助,但无助而奋勇不正是一种令人顿起崇敬之心的状态吗? “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是伴着芦苇的啜泣的呵欠。”西哲有云:人是会思想的芦苇。生命是疲惫的,你活着就得面对残酷的生存,你太息、你啜泣都证明着你在希望着、爱着、生活着,这种啜泣和太息包括失意的“呵欠”,是希望和爱受阻后的自怜,没有啜泣和太息的人生很难想象是丰富的、充满魅力的! “生命是九月里的蟋蟀声,/一丝丝一丝丝的随着西风消逝去。”这一节和上一节“袅袅升去的青烟”的意象,其内涵是一样的,都暗示着生命渐渐消残的过程。诗人是悲哀的,但这种悲哀又是充满着旷达泰然的诗意的悲哀。“袅袅的青烟”多么轻盈、纯洁,一丝丝的“蟋蟀声”多么悦耳、幽寂,人最终都要卸下沉重的行囊,被安置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以东方哲人的精神看待死亡,死亡也就和自然永恒的生命韵律统一了。个体生命化入自然,这种超然气度,你能说它是悲观还是乐观?也许二者都有,也许二者化合成了另一种意绪?至此,青烟与蟋蟀声的意象与前面白云片的意象发生了神秘的呼应,我们听到了生命中永恒的音响!这就是完整的生命形态,它就这么存在着,释放着它复杂神秘的热能……

生命 - 可可诗词网

生命


我试着向父母解释,生命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开始,我们高估了这份礼物,我们以为获得了永生。然后,我们又低估了它,我们发觉生命会腐败,太短暂,又想把它抛弃。最后,我们才明白生命不是一份礼物,而是一份借款。我们得试着配得上这个生命。我,一百岁了,我知道我在说什么。年纪越大,越懂得要享受生命。我们要过得精致,富有艺术情调。不管哪个笨蛋,在十岁或者二十岁的时候都会享受生命,但到了一百岁当你不能动弹时,就要靠智慧来享受生命了。

《生命》 - 泰戈尔文学作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生命

 

作品内容


 我不愿诀别这美好的人世,
 我愿活在普天下黎民之中。
 阳光沐浴的花木芬芳绚丽,
 让我消融于那活泼的精灵。
 人世间生命的游戏绵绵不绝,
 悲欢离合蕴涵多少眼泪畅笑。
 以芸芸众生的苦乐把歌曲谱写,
 我欲将万年不朽的广厦建造。
 纵使力不从心,只要还活着,
 但愿在你们中间获得栖身之地。
 想必你们都会采折这花朵,
 我应当每日将新曲之花催开。
 含笑采撷这花吧,假如花儿
 日后枯萎,心安地将它掷弃。
 

(白开元 译)


 

赏 析


 《生命》选自《刚与柔集》。泰戈尔在该诗集的《序》中曾说:“《刚与柔集》是我青春乍临时的作品,那时我刚刚感受到了自我表现的强烈冲动……《刚与柔集》中的诗,是从心泉喷涌出来的,如果说曾与外界的因素相融合,那也是次要的。”《生命》是《刚与柔集》中的第一首诗,是诗人对自身人生价值的探求,同样是其心泉喷涌的佳作。
 全诗共十四行,可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前四行为第一个层次,诗人直抒胸臆,以对生命、对人类、对自然的热爱领唱全诗。“我不愿诀别这美好的人世,/我愿活在普天下黎民之中”,是对生命和人类的爱,这是对以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为主要载体的印度主体文化中出世主义传统的背离。“阳光沐浴的花木芬芳绚丽,/让我消融于那活泼的精灵”,则是对自然万物的爱,这是诗人受印度“梵我一如”世界观影响的体现,也是他对印度传统生态文明智慧的继承。泰戈尔认为,人与自然有着不可割裂的亲缘关系,自然万物都有活生生的人格表现,个体生命只有融于宇宙生命才能得到延续。短短的四行诗,已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挚热爱、对待民族文化传统的扬弃精神显现出来。
 中间六行为第二层次,是诗人文艺观、人生观的表现。在诗人看来,人间世界的林林总总、悲欢离合,不过是人们有意参与或无意而为的游戏活动,人间世界也不过是一个巨大的五光十色的“游戏世界”,诗人的责任就是去表现和创造这“游戏世界”中的一切。诗人决心做这样一个歌者、创造者,用自己有限的人生去歌咏芸芸众生的悲欢苦乐,建造这“万年不朽的广厦”。这与泰戈尔一直思索着、倡导着的积极人生观是一致的,人生苦短,唯有把自身短暂的生命奉献于人类有意义的事业,在有限中证悟和追求无限,才能实现不朽的人生价值。
 最后四行为第三层次。诗人相信自己精心培育出的作品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喜爱,自己也会丢弃那些过时的、陈腐的观念,时刻为他们献上富有新意的作品。他热情地向人们发出邀请,让人们以愉悦的心情去接受他的作品,如果这些作品已经过时,那就毫不犹豫地忘掉它们。泰戈尔晚年曾对出版其孟加拉作品全集的专家们说:“我正走向人生的终点。我这位耄耋老人最后要做的一件事,是选择、保存我认为具有文学水准的作品,其余的一律扬弃。”这都体现出诗人可贵的自谦。
 全诗共十四行,是诗人对一些擅写十四行诗的西方文豪的借鉴,如但丁、莎士比亚、雪莱、歌德、海涅,但这种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以适应孟加拉读者的欣赏习惯为基础的。译者在翻译该诗时,也适当注意了原诗的辞藻和韵脚,但无论多么精准的翻译,原作的形式和韵律之美都是很难传达的,所以,我们对译作的欣赏,只能侧重于其思想、意象及境界的品味。
 “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本身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之所以爱他的原因了”,这是印度人对泰戈尔的评价。这也是他之所以受到中国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王汝良)


生命 - 人文名篇 - 可可诗词网

生命

沈从文

我好像为什么事情很悲哀,我想起“生命”。

每个活人都像是有一个生命,生命是什么,居多人是不曾想起的,就是“生活”也不常想起。我说的是离开自己生活来检视自己生活这样事情,活人中就很少那么作,因为这么作不是一个哲人,便是一个傻子了。“哲人”不是生物中的人的本性,与生物本性那点兽性离得太远了,数目稀少正见出自然的巧妙与庄严。因为自然需要的是人不离动物,方能传种。虽有苦乐,多由生活小小得失而来,也可望从小小得失得到补偿与调整。一个人若尽向抽象追究,结果纵不至于违反自然,亦不可免疏忽自然,观念将痛苦自己,混乱社会。因为追究生命“意义”时,即不可免与一切习惯秩序冲突。在同样情形下,这个人脑与手能相互为用,或可成为一思想家,艺术家,脑与行为能相互为用,或可成为一革命者。若不能相互为用,引起分裂现象,末了这个人就变成疯子。其实哲人或疯子,在违反生物原则,否认自然秩序上,将脑子向抽象思索,意义完全相同。

我正在发疯。为抽象而发疯。我看到一些符号,一片形,一把线,一种无声的音乐,无文字的诗歌。我看到生命一种最完整的形式,这一切都在抽象中好好存在,在事实前反而消灭。

有什么人能用绿竹作弓矢,射入云空,永不落下?我之想象,犹如长箭,向云空射去,去即不返。长箭所注,在碧蓝而明静之广大虚空。

明智者若善用其明智,即可从此云空中,读示一小文,文中有微叹与沉默,色与香,爱和怨。无著者姓名。无年月。无故事。无……。然而内容极柔美。虚空静寂,读者灵魂中如有音乐。虚空明蓝,读者灵魂上却光明净洁。

大门前石板路有一个斜坡,坡上有绿树成行,长干弱枝,翠叶积叠,如翠翣,如羽葆,如旗帜。常有山灵,秀腰白齿,往来其间。遇之者即喑哑。爱能使人喑哑——一种语言歌呼之死亡。“爱与死为邻”。

然抽象的爱,亦可使人超生。爱国也需要生命,生命力充溢者方能爱国。至如阉寺性的人,实无所爱,对国家,貌作热诚,对事,马马虎虎,对人,毫无情感,对理想,异常吓怕。也娶妻生子,治学问教书,做官开会,然而精神状态上始终是个阉人。与阉人说此,当然无从了解。

夜梦极可怪。见一淡绿白合花,颈弱而花柔,花身略有斑点青渍,倚立门边微微动摇。在不可知地方好像有极熟习的声音在招呼:

“你看看好,应当有一粒星子在花中。仔细看看。”

于是伸手触之。花微抖,如有所怯。亦复微笑,如有所恃。因轻轻摇触那个花柄,花蒂,花瓣。近花处几片叶子全落了。

如闻叹息,低而分明。

…………

雷雨刚过。醒来后闻远处有狗吠。吠声如豹。半迷糊中卧床上默想,觉得惆怅之至。因白合花在门边动摇,被触时微抖或微笑,事实上均不可能!

起身时因将经过记下,用半浮雕手法,如玉工处理一片玉石,琢刻割磨。完成时犹如一壁炉上小装饰。精美如瓷器,素朴如竹器。

一般人喜用教育,身分,来测量这个人道德程度。尤其是有关乎性的道德。事实上这方面的事情,正复难言。有些人我们应当嘲笑的,社会却常常给以尊敬,如阉寺。有些人我们应当赞美的,社会却认为罪恶,如诚实。多数人所表现的观念,照例是与真理相反的。多数人都乐于在一种虚伪中保持安全或自足心境。因此我焚了那个稿件。我并不畏惧社会,我厌恶社会,厌恶伪君子,不想将这个完美诗篇,被伪君子与无性感的女子眼目所污渎。

白合花极静。在意象中尤静。

山谷中应当有白中微带浅蓝色的白合花,弱颈长蒂,无语如语,香清而淡,躯干秀拔。花粉作黄色,小叶如翠珰。

法郎士曾写一《红白合》故事,述爱欲在生命中所占地位,所有形式,以及其细微变化。我想写一《绿白合》,用形式表现意象。

选自1941年版《烛虚》

〔注释〕 ①翠翣(shà):翠色的扇子。翣,古代仪仗中用的大掌扇,用雉羽或尾制。 ②羽葆: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因而游猎,乘大辂,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 ③山灵,此指山神。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李善注:“山灵,山神也。” ④法郎士(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鉴赏〕 灵魂中可以有音乐吗?以沈从文的观点来看,当然。

但为什么“我”一想起“生命”两字,会觉得很悲哀呢?因为世上很少有人去想这个词汇。大多数人只满足于如一般动物似的活着,能“果口腹”,换言之,能食、色,繁衍后代,就行了。至于生命的意义,是觉得根本不需要想的。谁陷入对生命的思索,在他们看来,无异于一个傻子或疯子,神经不正常,是人种中的怪物。因为那会背离人的自然欲望,会背离人的生物原则,误导他人,甚至与眼前这个社会相冲突!这正是作者深切悲悯和忧虑的原因。

《生命》的写法是先抑后扬,在尖锐的对比中抒发自己的心声。开头的一段议论,概括性强,没有罗列具象,省略了许多笔墨,却点出了某种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人以撞击之感。其色调是冥暗的,语意是低沉的。看了这段话,读者自会与身边芸芸众生挂钩,与入眼的斑驳陆离的现象挂钩,所有灰色雾状的迷蒙都会浮现出来。伟大的作家就感觉到了痛,独具慧眼,烛隐生辉,从幽暗中发掘光亮的东西,发人深思,让人警醒。

在作者自己,毫不讳言,声称自己在“发疯”,为抽象“发疯”。这个抽象,决非冰冷的虚无,相反是做人最高的精神境界;这个“疯”,决非人们通常以为的神经兮兮,相反是做人最高的实践理性。他沉浸于美的性灵,美的召唤,而在其中流连,久久忘返。那“一些符号,一片形,一把线,一种无声音的音乐,无文字的诗歌”,寄托了人心灵深处的呼唤,涵盖了人性所眷恋的无数美好的景象。那是值得憧憬,值得与其厮守的。他情不自禁地幻想,用绿竹作弓矢,“犹如长箭,向云空射去,去即不返。长箭所注,在碧蓝而明静之广大虚空”。这是何等爽快淋漓,浪漫主义的意象!人的灵魂原可以从地上飞腾的,向着辽阔、永恒的美的上空飞腾。如果是有灵智的人,能从此景读出一篇妙文来,虽没有写作年月与作者姓名,也没有故事等,但能读出她的“微叹与沉默,色与香,爱和怨”,而且“内容极柔美”,“虚空静寂,读者灵魂中如有音乐。虚空明蓝,读者灵魂上却光明净洁”。是呵,人不能在现实的泥地池沼里打滚,人不能活得像浑浑噩噩的走兽,人的灵魂中应该有梦,有音乐,人性中应该有思想、情感和道义,人生应该是有灵性、情趣的,是审美意义上的。

他举出实景,门前的石板路有斜坡,斜坡上有成行的绿树,“长干弱枝,翠叶积叠,如翠翣,如羽葆,如旗帜”。翣,古代仪仗中所用之大掌扇也;羽葆,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也。想象中之美,竟可以吸引秀腰皓齿的山灵,即传说中的山神,在这里往返。山灵嫉俗,向来就喜欢秀水青山。而人遇到美丽的山灵,也会惊奇,喑哑,以至无法用声音表达对其所爱,语言的歌咏沉默了。山灵招人喜爱、敬爱,人与其可臻于灵犀相通之境。这使我想起了元代房皞在《送王升卿》所云:“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清代林则徐在《塞外杂咏》所道:“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连郭沫若的《月蚀》都唱起:“我们四川的山灵水伯远远在招呼我。”

这种爱纯净透明,能使人永生。这一具体、生动的意象,虚实结合,织就了文章的锦绣。作者认为,这种不可名状的爱的感情,可以使人在精神委顿后复活。做人不能太俗,处世行事不能冷漠无情,得过且过,有极低的满足就可以度过一生。要有理想,要激发生命充沛的力量,以仁爱之心、爱美之心对国家,对人,对事。

接下来作者用层层递进,回环复沓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梦境和追求,是具有象征意味的。他梦中见到一株淡绿百合花,它颈弱而花柔,有一粒星子,用手触之,微抖似有所怯,然又微笑中似有所恃。当边上几片叶子落下,就像听到了它们的叹息。醒时觉梦,但不肯流落了这个梦,因而情不自禁地起身把它用笔记录下来。其用心之苦,宛若把一片玉石雕琢成壁炉上的饰件,“精美如瓷器,素朴如竹器”。这篇作品,无疑倾注了作者对人生美的梦想的一往情深,他极爱这绿百合,生怕“这个完美诗篇,被伪君子眼目所污渎”,又焚毁了他亲笔写下的文章。虚伪的世俗难容至情至性的美好东西,该嘲笑的反而予以尊戴,该赞美的反认为是罪恶。他忧然,愤然!

但是,那一簇绿百合的影像在他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如此的缱绻,情意绵绵,以至执著地以为,“山谷中应当有白中微带浅蓝色的白合花,弱颈长蒂,无语如语,香清而淡,躯干秀拔。花粉作黄色,小叶如翠珰”。她潜藏在他的心底了,他还是想把她写下来。

作者思考的是形而上问题,他对人性美的礼赞,穿透了世俗观念的屏障,张扬了一种精神性超越。他以艺术的笔触,抒写了对人性中丑陋面的鞭挞和对光明面的向往,表达了普天下的人文情怀,这是他生命价值观及由此形成的生命诗学的表现。在这篇散文中,尽管没有洋洋洒洒的宏论,却举重若轻,以小见大,揭示了人的存在的困境和本质属性。就是在今天,对人们还是极富启迪意义的。我们要的不是一般意义的生存,而是要在精神文化的创制中,活得有滋有味,活得有声有色,活得有生命情趣,活得格外精彩。马克斯·韦伯早在1895年就说道:“当我们超越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的墓地而思考时,激动我们的问题并不是未来的人类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沈从文知道法郎士曾写过《红白合》,而自己执意想写一篇《绿白合》。他偏爱大自然中的绿色,因为它的葱郁,它的生命力,还因为它象征着希望。


有关于生命的议论文素材、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 - 可可诗词网

生命

 

论题解析


 [解题]生命(1ife),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生命的存在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最根本的基础。生命是情感的起源与集结。
 [析题]生命,是两个永恒之间的一片峡谷,两朵黑云之间的一次闪电。生命可以是汹涌澎湃的江河,也可以是光彩照人的火炬。生命有时像明媚温暖的春天,有时又像阴沉寒冷的冬天。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你可以谈谈你所了解的他人的观点,也可以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公平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之旅中,有的人的生命光彩照人、自由鲜活;而有的人的生命却阴云密布、黯淡无光。因此,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人们的生命会产生这样的差异?想想生命是不是只能承载幸福而一定排斥挫折?想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选择光荣的荆棘之路,不断地和挫折斗争,努力使自己的生命自由、鲜活富有光彩和意义,还是绝望、消极,不断地被挫折打倒,轻易地放弃生命?也许,我们能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历程一些启迪。
 [温馨提示]生命的本质在于意义。因此,在写作时,不可将对生命的理解狭隘地限制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中,而应该多谈谈对生命的人文意义上的思考。
 

思路导引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是以长短来衡量的吗?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答案不是固定的,因此你可以谈他人的观点,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也可以和以前的自己比较;可以展示生命的美好,也可以惋惜生命的失去。写法也可多种多样,可以直接铺叙自己的生命观,也可以在对比、衬托中凸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同是面对幸福,有的人能珍惜生命,将自己的生命演绎得精彩、辉煌;而有的人却漠视生命,轻易地让生命从幸福中跌落。同是面对挫折,有的人能热爱生命,奋力拼搏,锲而不舍,创造出生命的辉煌与奇迹;而有的人却对生命绝望,心灰意冷,不战而退,永远地与生命中的美好、精彩绝了缘。想想是什么样的生命观、人生态度使人们的生命产生了这样的差异?这样的生命观、人生态度又是怎样形成的?
 有人说,挫折是人生最好的老师。面对挫折,我们应该热爱生命,百折不挠,绝不轻言放弃。有人说,生命就是幸福。面对幸福,我们应该珍惜,不忘继续拼搏,使生命更加精彩辉煌。有人说,生命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逆境我们应该有平衡的心态,毕竟,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总之,面对生命时,我们应该好好地思考,自己在面对人生道路的荆棘丛时,应该怎样选择、怎样对待,才能走向美好的人生,才能使我们的生命精彩、有意义?
 

论点集锦


 1.生命是宝贵的、美好的。
 2.生命是无价的。
 3.生命是短暂的、永恒的。
 4.生命的价值与长短无关。
 5.生命的价值与财富无关。
 6.生命在于奉献。
 7.生命在于运动。
 8.智慧的人视生命为节日。
 9.高尚的人生命永恒。
 10.生命应该顽强。
 11.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子》


 ※必死不如乐死,乐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义死,义死不如视死如归。
 

—— (汉)刘向


 ※曲生何乐,直死何悲?
 

—— (唐)韩愈


 ※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 (唐)白居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宋)李清照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 李大钊


 ※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
 

—— 罗世文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臧克家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
 

—— 雷锋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 雷锋


 ※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 雷锋


 ※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作个感人的永别。
 

—— 周恩来


 ※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唾弃,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 王若飞


 ※生要生得有精神,死要死得有气概。
 

—— 郭沫若


 ※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
 

—— 〔匈牙利〕裴多菲


 ※生命短促,只是美德能将他传到遥远的后世。
 

—— 〔英国〕莎士比亚


 ※重要的不是永恒的生命,而是永恒的力量。
 

—— 〔德国〕尼采


 ※*生命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方是真正的生命。
 

—— 〔德国〕巴斯德


 ※在这人间死去并不困难,创造生活可要困难得多。
 

—— 〔俄国〕马雅可夫斯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的生命能在后世有所体现,那便是我生命的延续。像一颗毁灭的星,星体无存,而最后一刹那间的星光,却将永远在无限的天空飞翔。
 

——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 〔印度〕泰戈尔


 [事实论据]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同元军作战,兵败被俘。降臣张弘范看见文天祥,跑上去劝降。不料文天祥傲然转过身去,对他不屑一顾。张弘范不甘心,又鼓动文天祥给在崖山抗敌的张世杰写信,叫他停止抵抗,不料被文天祥斥为 “无耻之尤”。张弘范说:“丞相,刚者易折啊!” 文天祥说:“宁折不弯!” 张弘范 “嗖” 地抽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威胁道:“你的头硬还是我的剑硬?” 文天祥神色坦然,大步撞向剑尖。他挥笔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命是宝贵的,但活得有意义才是生命的本质。即使兵败了,也不能苟活,这就是文天祥的气魄!
论题链接 ①爱国②气魄
 

黄继光英勇就义


 黄继光22岁时,为了革命的胜利,毅然用身体堵住敌人碉堡的枪眼,壮烈牺牲。黄继光为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道路,战士们奋勇抗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后来他被授予 “特级英雄” 荣誉称号。都说生命无价,黄继光用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他的生命就是无价的。
论题链接 ①奉献②价值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解放战争时期,在山西省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有一个10岁参加抗日儿童团,16岁参加共产党的小姑娘,为掩护同志转移而被捕。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从容地卧倒在敌人的铡刀之下。她,就是中华儿女永远引为骄傲和令人敬仰的刘胡兰!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其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的刘胡兰!伟大的生,光荣的死,即使短短的十几个春秋,也胜过庸碌无为的一辈子!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有意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
论题链接 ①奉献②气概
 

渺小而伟大的生命


 高建成是空军某高炮团政治指导员。1998年8月1日晚,他不顾多天连续的高烧,坚持带领战士们战斗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当救生器材不足时,他毅然脱下救生衣硬给新战士赵文渊穿上。在奋不顾身救出8名群众和战士后,他因体力不支被洪水卷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了中央军委令,授予他 “抗洪英雄” 的荣誉称号。生命有时候很脆弱,可就是这脆弱的生命会让人惊叹它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生命,他的生命很渺小却又那么的伟大!
论题链接 ①奉献②渺小与伟大
 

夏明翰的就义诗


 1928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湖北省委委员夏明翰同志不幸被捕。敌人用尽种种刑罚摧残他,但他毫不屈服。反动派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审讯,妄想使夏明翰同志有所 “悔悟”,但用尽心机,丝毫没有效果,反动派便使出了最后一招,宣布将他 “就地处决”。夏明翰显得很从容,他要来一张纸,昂然一笑,在纸上写了一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的生命之烛虽然熄灭了,但他生命的光辉却永远照耀在人民的心中。
论题链接 ①生命之烛②气节
 

*真理比生命更可贵


 “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一语,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时说的。
 在苏格拉底看来,探索人生的意义,就是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们一生孜孜于思考、寻求和创造这种意义,如果要他们停止这种寻求,或者寻求而不可得,他们就活不下去。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他的罪时,他拒绝了。因为他认为没有了哲学,他活着便没什么意义。
 他也许是哲学史上因为思想而被定罪并且为了思想而甘愿被处死的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位哲学家。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对真理的不断追求吗?
论题链接 ①真理②追求
 

贝多芬不轻易向命运低头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28岁那年得了耳病,面对命运的挑战,他呼喊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的确,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放弃任何作曲的机会,终于创作出惊世的乐章,他的生命是何等的瑰丽!命运是残酷的,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充满磨难的命运,贝多芬没有低头,凭着顽强的毅力,他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论题链接 ①梦想与追求②毅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19个月后,一场猩红热夺去了她的听力、视力和发声能力,从此世界对于她是一片黑暗和寂静。但是,她却奇迹般地学会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出版了14部作品,她的著作被译成50多种文字,风靡五大洲的各个角落。她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却得到世界亿万人民的敬仰;她不但给聋哑人以鼓舞,而且给正常人以力量。每当读到海轮·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人们的身体里就会有一种热流,那是对生命的热爱。
论题链接 ①信念②奇迹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28岁那年得了耳病,面对命运的挑战,他呼喊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的确,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放弃任何作曲的机会,终于创作出惊世的乐章。命运是残酷的,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多磨的命运,贝多芬没有低头,凭着顽强的毅力,谱写出了精彩的生命之歌,他的生命是何等的瑰丽!
 2.我的生命能在后世有所体现,那便是我生命的延续。像一颗毁灭的星,星体无存,而最后一刹那间的星光,却将永远在无限的天空飞翔。
 

——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要求:①这两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根据上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②立意自定。所写内容必须在 “生命” 的范围之内。③题目可另拟。④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精彩生命


 造物主创造了生命,使得世间有了活力。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绽放了绚丽夺目的光彩。生命自产生起就是为了精彩而存在。
 塞内卡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 生命只有焕发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
 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作出了生与死的抉择。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投入了汨罗江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而血洒咸阳殿;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 “一腔碧血勤珍重” 的鉴湖女侠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清狗之刀下。无数的英雄儿女,不甘平凡,舍生取义,使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需要精彩,精彩燃烧出生命的辉煌。
 巴斯德说:“生命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方是真正的生命。”小草生长在瓦砾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苍松矗立于绝壁之上,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骆驼奔走于沙漠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只有精彩的生命才能在宇宙之中永生不灭。
 生命有意义才会精彩,精彩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凡·高的一生融入了向日葵,把艺术的精华留给了人类,他的生命是精彩的;贝多芬的一生奉献给了音乐,用生命之曲唤醒人类,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马克思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孔繁森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阿里人民,他的生命同样是精彩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我的生命能在后世有所体现,那便是我生命的延续。像一颗毁灭的星,星体无存,而最后一刹那间的星光,却将永远在无限的天空飞翔。”
 “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一语,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时说的。在他看来,探索人生的意义,就是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们一生孜孜于思考,寻求和创造这种意义,如果要他们停止这种寻求,或者寻求而不可得,他们就活不下去。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他的罪时,他拒绝了。因为他认为:没有了哲学,他活着便没什么意义。他也许是哲学史上因为思想而被定罪并且为了思想而甘愿被处死的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位哲学家。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对真理的不断追求吗?
 小草,把绿色献给春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生命亦是如此!
 让生命精彩起来!
 经典点评 
 生命是宝贵又有限的,它的价值与意义并不一定与长短成正比。热爱生命,百折不挠地为了美好的人生理想而拼搏奋斗的人,他的生命也许短暂,却会精彩、辉煌,富于意义。文章能够紧扣论题,从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生发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并扣住中心不断渲染,充分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本文思想深刻,事实与道理论证充实,结构清晰明了,语言流畅华美。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一世/一沤/大化/小年/三寸气/人生如寄/三万六千日/介寿/风灯/风烛/尺波/牛山叹/牛山客/风中灯/玉燕/石火/兰兆/地上/百龄/充闾/吕公枕/玉燕投怀/老蚌生珠/弄瓦/弄璋/寿骨/否桑/余喘/殁齿/弧辰/明月入怀/春尽/临盆/真火/梦兰/梦丝/梦熊/悬弧/添丁/彭殇/朝菌/短景/蓬弧/秋风客/梦熊罴/梦协长庚/柳老悲桓/哀乐相缠/浮生若梦/蜉蝣寄世

☚ 七、人生   一世 ☛

生命;性命shēnɡmìnɡ xìnɡmìnɡ

【同】 都是名词;都指生物体具有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等活动现象。
【异】 “生命”泛指一切生物的,包括人、动物、植物,适用范围广;广泛应用于书面语;可以构成“生命力”、“生命线”等词。另外,还有比喻义,指旺盛的活力,例如:“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性命”没有这个意思。[例]蜜蜂的刺,一用即丧失了它自己的~。“性命”多指人和动物,适用范围比较窄;广泛应用于口语;可构成成语“性命攸关”。没有“生命”那样的比喻义。[例]鲁迅《呐喊》:“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

生命shēngmìng

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一种高级的物质运动形态,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同】性命

生命shēngmìng

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组词】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有限的生命︱艺术生命︱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极限
【例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近义】性命

生命shengming

❶生物体的存在形式,是一切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的最基本过程是新陈代谢:没有太阳,就没有~|~的结束就意味着死亡|当~受到威胁时,他没有向敌人屈服。
❷比喻抽象事物的生存活力:政治~|艺术~|政策和策略是党的~|要学习古文中有~的东西。

生命

(同)性命

命运

命运

命(命分;命体;命理;命数;生命;时命;身命;道命;赋命;数命) 运(运气;运行;运道;运历;运数;生运;际运) 飞星 否桑 造化
命运与相貌:命相
年寿命运:年命
帝王或国家的命运:鼎运
命运,天命:
由天主宰的命运:天数 灵运 天时 天命 大命 天运 真命 灵运 元运
 天数,命运:阴数 阴节
 由于天数:在数
 已终止的天命:讫录 讫箓
 天命难以改变:骏命不易
相同的命运:一命
彼此命运紧密相联:共存亡
命运预先决定:
命运预先安排好的:该(该着) 命定 有数 命中注定 命里注定 命运注定
 命里注定应该是这样:命该如此
 生前命定:前数
 命运由天决定:天定
人事均由命运前定,人力难以改变:定分
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听命由天 听天任命 听天所命 听天委命 听天安命
命运先吉后凶:先笑后号
在强大力量摧毁下面临必然灭亡的命运:鸿毛在炉
(迷信者认为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都是生来注定的:命运)

另见:运气 福气 遭遇 气数

☚ 命运   气运 ☛

生命/各种生命/人命

☚ 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   生命 ☛

生命

生命

生(新~;舍~;丧~) 命(~根;老命;活命) 身(身命;身首) 性(性命;性分;生性) 躯(躯命;躯躬) 大化
借指身体或生命:肝脑
生命和血脉:命脉
生命存在:
生命长存,永不衰老:长生久视 久视长生
生命长存,永不死亡:长生不死 长生不灭
生命极短促:朝菌 朝生暮死 朝生夕死
人的生命短促,就像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人生如寄
生命危险:好歹
生命极危险:九死一生 万死一生 一生九死
生命垂危:命若悬丝 命在朝夕
生命不绝如缕:冰鱼
接近生命的终了:食三
气数已尽,生命结束:气尽力竭
生命毫无价值:命轻鸿毛
生命和名声不复存在:身名俱灭
生命的最后阶段:一息尚存
人或事物生命已到尽头:漏尽钟鸣
重新得到生命:更生
重新给予生命:再生 再造(恩同~)
残余的岁月、生命:残生 余景 余息
(生物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

另见:寿命 生命力 舍生

☚ 生命   各种生命 ☛

生命life

生物特有的物质运动形式。无论是单细胞生物或细胞分化程度不同的多细胞生物都有生命; 非细胞生物只能在寄主细胞内依托寄主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当其孤立于寄主细胞之外时,即停止生命活动。
最基本的生命运动包括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遗传和变异,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和趋避。较高等生物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群体的社会生活。
生命作为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和自然界其他物质运动形式是统一的,生命运动的规律不能违背同它一起发生的力学、物理学和化学作用的规律,没有超自然的生命运动。
物质代谢 包括合成和分解,摄取和排出两套对立过程。生物必需从外界吸取养料。细胞和单细胞生物通过膜吸收和胞饮摄取养料; 高等绿色植物主要通过有吸收功能的根吸取水和矿质养料,通过有叶绿体的叶片吸收CO2和光能,通过与外部接触的表面吸取氧气; 高等动物通过口器和消化器官摄取除氧气以外的各种养料,通过身体表面和特殊的呼吸器吸取氧气。自养生物不需要摄取现成的有机养料,只需要水、矿物质、空气和适宜的能源合成自身的生物有机物质。异养生物必需摄取现成的生物有机物质养料。
细胞具有共同的生物有机成分,主要是核酸、蛋白质、糖、脂和其他有机成分,这些成分都是通过细胞自己的物质代谢制出的。物质代谢包括十分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以蛋白质为主体成分的多种酶是细胞特有的推动生物化学变化的专性媒介物。物质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变化包括互相依存的合成作用和分解作用,在细胞的长大和繁殖中,在生物个体的长大和群体的增殖中,合成作用势必大于分解作用。因此,在总体上是吸热的化学反应,需要有适宜的能量供应才能实现。生物可利用的能源有光能和化合物的化学潜能,绿色植物摄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和蓄积在自己合成的有机物质中。动物则只有利用食物中现成的生物有机物质的化学潜能。
腺苷三磷酸(ATP)是物质代谢中能量的中转站。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和酶将光能转化为ATP的高能键中蓄积的化学能。呼吸作用或发酵作用将有机化合物分解中释放出的能量也转化和蓄积在ATP的高能键中,从上述各种途径产生的ATP的脱磷酸作用,与各种吸热的生物合成作用和其他吸热的生命活动(运动、产热、发光、放电)偶联起来,提供能量。
排出主要包括:❶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
❷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
❸各种脱水反应、动物的排尿和出汗、植物的蒸腾作用;
❹多余的盐分的排出;
❺发酵作用和其他代谢过程产生的有机废弃物。
物质代谢的摄取、合成、分解、排出构成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川流。
生长、发育和生殖 生命运动在形态上的表现形式首先是细胞在物质代谢的不断进行中长大和裂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复制出两个构造完全相同的细胞。在单细胞生物的无性生殖过程中,一个母细胞个体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个体。在适宜条件下,每一个单细胞个体体积的长大是有限的,而裂殖产生后代细胞却可以无限进行。因此单细胞生物的生长主要表现在个体数量(也就是细胞数量)的增殖上。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也是细胞生长和裂殖的过程,在无数次裂殖过程中分化形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生殖是生命的延续。一个生物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延续通过生殖过程实现,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单细胞生物的主要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原生动物和细菌以一分为二的裂殖方式生殖。在衣藻的单细胞个体的细胞壁内,原生质体多次分裂,产生4、8或16个子细胞(孢子)。母细胞壁破裂,子细胞各自生长为独立的子代个体。
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复杂。动、植物的主要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尽管很多种植物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在园艺界人们还广泛地利用植物的无性繁育来保持品种属性。动物主要或者只能以有性生殖繁育。最简单的有性生殖过程可以藻类的水绵的接合过程代表。两条水绵丝靠拢,一条藻丝中的一个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接合管进入另一条藻丝的一个细胞中。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成为一个合子,每一个合子可以脱离母藻丝,发育成为独立的子代藻丝。这是有性生殖最简单、原始的形式。
生物通过有性生殖繁育后代,必需以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即细胞染色体的减数分裂。每一个物种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固定的。如果每通过一次有性生殖,子代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成为母体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倍,那就不能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目的固定不变的本质属性了。实际上,在一切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每传一代就要经过一次细胞染色体的减数分裂。以种子植物为例,每一种植物的根、茎、叶、花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固定的,而且是偶数(通常以双倍2n表示)。而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花粉粒中的母细胞分裂为四分体,含有四个细胞,这四个细胞是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不减数)和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每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花粉母细胞的一半(以单倍n表示),其中一个单倍细胞成为有性过程的精子。在雌器的胚囊中,原来的双倍染色体细胞核经过三次分裂产生八个细胞核,其中也有一次减数分裂。因此,每个核的染色体数目也变成单倍,其中一个核是卵核。受粉后,单倍的精核与单倍的卵核结合,产生受精卵,恢复双倍染色体数,受精卵以后发育成植株。
遗传和变异 生命运动表现自己和繁衍后代的基本性质。“类生类”,后代具有与前代相同的各种属性。遗传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基因及其表达的机制: ❶一切属性都是储存在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的表达; 各种生物的基因组储存的信息不同,表达为具有不同属性的各种生物。
❷基因是储存遗传信息单位; 基因是由四种核苷酸的特定排列顺序和长度构成的核酸序列。
❸以基因的核酸序列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❹通过蛋白质的酶促作用推动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也包括核苷酸和核酸的合成作用在内),为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及其功能提供物质基础。另一个方面是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由双股DNA长链构成的基因体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出两套完全相同的基因组,分别成为两个子细胞的基因组,使得两个子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这样,在单细胞生物的裂殖传代中就实现了生物的 “类生类”。在多细胞生物有性生殖中,导致“类生类”的基本机制也是一样的,只是复杂一些。
变异是在后代中出现了与前代不同的属性,而这些属性上的差别又是由各自含有的遗传信息 (亦即基因组成)决定的。在无性生殖过程中,变异是由偶尔的(或机率极小的)半保留复制出现的差错导致的。出现了差错的子代基因组含有与前代不同的遗传信息,因而表现出属性上的差别。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本和母本的基因组并不都是完全相同的,继承父本和母本的基因信息的后代含有不完全与父本或母体相同的遗传信息,表现为属性上的差异。数量较大的种群的有性生殖,子代与亲代的差别消融在多元、多代亲本的混杂有性生殖过程中,从而保持种群属性和稳定性。变异,在自然界是新种类产生的遗传基础; 在生产中是培育新品种的遗传基础。
生物与环境 生命广泛地存在于地球表面的陆地上和水体中。千百万种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其生存环境发生着旺盛的相互作用,使得这层生命存在的地球表层成为地球的一个特殊层次,称为生物圈。由于气候的地带性、区域性、纬度和海拔的高低、陆地和水体的类型和性质等多方面的差别,生物圈被区分为若干不同条件的生态区域,各自繁生着相应的由某些生物种类组成的生物群社,它们各自的生命运动起着互相依存和制约的作用,共同地依赖于环境条件,同时也强有力地改造着环境条件。
每一种生物都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首先是所需环境条件的实际存在,其次每种生物也都具有适应环境条件的调节能力。动物的内分泌和植物的生长调节素具有调节本身的代谢和生长发育以适应环境条件的功能。能运动的细菌有明显的趋避性游动行为。动物的神经系统接受刺激而产生机体的反射反应。有些反射反应是先天的,例如在强光刺激下虹膜的收缩反应。这些天生的保护性反射反应调节着机体的许多功能,如脉搏、肠蠕动、呼吸、血管的扩张和收缩等等。有些反射反应是后天获得的,例如条件反射。在感觉和思维指导下的有选择的行为是动物适应和改造其生活环境的高级形式。
在产生于不同地方的雌雄配子的相遇和受精过程中,植物的授粉是被动的相遇,而昆虫和脊椎动物的交配和受精则是异性间的主动行动。一种动物的群居和群居中的社会分工既是保证充分性生活,繁殖后代的有利形式,也大大地加强了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的能力。蚂蚁、蜜蜂的社会和人类社会既是可比的,又是不可比的。
生命起源 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地球以外有生命的存在。在不排除任何未知事物的存在性的认识论基础上,能够讨论的只是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在形态上类似细菌和蓝细菌 (蓝藻) 的化石出现于前寒武纪,约在32亿年前; 如果它们确实是细菌和蓝细菌的化石,按照生命的有机体见解,地球上的生命的起始时间当在地球本身形成时间(约46亿年)的初期。
最早的细胞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仍处于假说阶段。占主导地位的假说是以30~50年代奥巴林 (A.E.Obarin)的著作为代表的异养假说,从地球历史发展的本身探讨生命起源的历史。异养假说认为生命起源可分为七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地球历史的初期,地球表面的气体主要是氢气、甲烷、氨和水气。第二阶段:上述各种气体随雨水溶于水体,由自然界各种物理因素提供能源,合成为多种有机物质,包括氨基酸和糖等等。第三阶段: 简单有机化合物聚合成大分子化合物。第四阶段: 多种大分子化合物形成大分子化合物的颗粒体,颗粒中的蛋白质的酶促作用开始产生物质代谢作用。第五阶段: 有胞膜界面的原始有机体的形成; 原始的有机体是异养的,利用已存在有机化合物为养料,以有机化合物为底物进行发酵作用,取得能源。第六阶段: 核酸的产生,创造了细胞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第七阶段: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机制的产生。

生命

扎染丙烯壁画。薛雁群、马克辛、李争合作于1989年。系为上海远洋宾馆的旋宫餐厅设计制作,全长50米,高1.32米,以人类生命为主题,表现对人类命运的探索和思考。全画由“生命之源”、“人类童年”、“欲望”、“夜”、“理性”、“宇宙梦幻”、“黎明”、“理想之光”、“日”、“生命长河”等十个部分组成,以高度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近百个人体,用故事性的情节、象征性的语言、和连续性的节奏来表现人类社会的成长和发展、过去和未来等耐人寻味的抽象哲理内涵。壁画采取扎染、丙烯渲染绘画和喷绘不同形式相结合的制作方法,别具特色。人体以丙烯颜料画成,轻柔、舒展、飘逸,带有中国风格的线描使作品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背景以丝绸扎染作底,色调从蓝、绿、紫、褐逐渐转变成灿烂的黄色调,呈现出神秘和梦幻般空间境界,烘托了“生命”这一主题。最后的喷绘使人体和扎染达到浑然一体。画面处理细腻,加之有意拉长的人体形象,造成虚幻漂渺的空间,产生遥远、神秘又亲切可近的艺术效果,与餐厅幽雅、舒适、安静的气氛谐调一致。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

生命

生物属性的抽象概括。关于生命的本质有过多种学说。恩格斯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实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但近代也有学者认为,与其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不如说是核酸体的存在方式更为恰当。因为只有核酸才具有生命的最主要特征——自我复制功能,蛋白体不具这种功能。20世纪70年代已经发现的最简单的生命——类病毒实际上就是一个核酸分子,不含蛋白质。

生命

生命

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与非生物不同,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关于生命的概念,在历史上曾有过一个相当长期的演变过程。古代的亚里士多德曾提出用“生机”来解释生命。后来的比沙(Bichat)曾说过“生命是抵抗死亡机能的大合唱”。到19世纪,由于生物化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大分子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特别是认识到了蛋白质在生命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恩格斯给生命下了一个精辟的定义: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发现了核酸具有自我复制和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所以,现在完全可以把生命看成是核酸蛋白质等“生命物质”进行着复杂高级运动形式的存在方式。

☚ 衰老概述   衰老 ☛
生命

生命

中篇小说。林野、陈相武作。1953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通过卫生院的医生为农村儿童医病的故事,教育群众相信科学,不要信奉封建迷信。

☚ 四溟诗话   生死场 ☛
生命

生命life

“蛋白体的存在方式”(恩格斯语)。生命现象是由大分子的蛋白质和核酸以及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存在的一种状态。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等3种基本特征,然而这3种特征又是生命现象所特有的本能。

☚ 牵涉痛   生命征 ☛

生命

life
医生给了他第二次~。The doctors gave him his second life./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protect (or safeguard) the life and property of the people/试图在其他星球寻找具有智力的~try to find intelligent life on other planets/新的~new lease on life/政治~ political career/~保险life insurance/~岌岌可危be critically ill/~仪关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科学life science/~权right to life/~学biotics/~银行bank for keeping the donated organs and remains of dead persons for medical us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