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 价格、 供求
生产要素、价格、供求是西方经济学关于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生产要素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从事各种生产所必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劳动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劳动能力,是生产要素中的能动要素; 资本指机器、厂房、设备等用于生产的物质资料; 土地指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 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冒险、创新精神。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尽管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相对于需求而言,所有生产要素的供给都是稀缺的。所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为生产提供了生产要素后,都要取得一定的报酬,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是厂商,厂商使用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必须付出代价,厂商为使用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支付的生产要素的代价,即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具体即是指劳动的价格是工资,资本的价格是利息,土地的价格是地租,企业家才能的价格是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要素价格成为他们的收入,要素价格等于地租、利息、工资、利润之和。
西方经济学认为,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对利用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求,需求又是与价格相联的,即生产要素的价格高,需求少; 反之,价格低,需求大。一般来说,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是为了获得效用,因而产品的需求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为了获得边际生产力,因而生产要素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从生产要素的供给来看,供给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 “要素供给” 和 “保留自用” 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像需求那样,是由它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而是由它的生产成本决定的,由它的边际成本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