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与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生与死 生与死四幕话剧。徐訏著。1939年6月14日脱稿。1939年12月上海夜窗书屋初版。三思楼月书之一。 ☚ 文天祥 回来吧! ☛ 生与死 生与死短篇小说集。吴奚如著。1937年6月上海潮锋出版社初版。收《生与死》、《卑贱者底灵魂》等短篇小说5篇。 ☚ 王统照短篇小说集 黑屋 ☛ 生与死因为没有人值得我争斗。 我爱自然,其次我爱艺术。 我在生命的火前 温暖我的双手; 一旦生命的火消沉, 我愿悄然长逝。 《生与死》是1850年兰多75岁生日所作。虽然只有短短的四行,却表明了诗人的人生准则,表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是对自己无怨无悔一生的总结。 诗的第一行表现了诗人的处世准则:与人无争。诗人对“争”的行为鄙夷,认为“不值得”。对名利荣禄、诽谤侮辱不屑一顾。这使人联想到诗人磊落的情怀和支持民主运动、实行劳动制等貌似反常的行为,一生都遭到无耻文人的攻讦诽谤,说兰多爱讽刺人,讽刺各种人,讽刺了他们。兰多除了在诗中表现自己磊落旷达、超然物外的胸怀之外,也是对诽谤攻击者的回答。诗的第二行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准则: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即崇尚永恒、优美、创造,沉浸于崇高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之中;诗的第三行表白自己一生劳动创造,认真生活,无怨无悔;结尾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如果生命真是一次旅行的话,死不过是自己的归宿和终点,应当从容不迫、潇洒超然面对之。 《生与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生动的人生启示。启示人们思考人与人、人与劳动创造,人的生与死等问题。面对复杂人生,只有对追名逐利、造谣诽谤、妒忌猜疑、倾轧伤害的陋习漠然视之,超然物外,才会专注于对自然和艺术的追求。这种人生观与我国古人的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相一致。在上述前提下,才有热烈的人生,没有蹉跎的懊悔,才有创造的欢乐,没有内讧的痛苦。由此,轰轰烈烈生活、劳动、创造过了,便有从容潇洒、视死如归的气概。在诗中,矗立的是诗人伟岸高大的人格形象。 《生与死》的内容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结果,只有前者,才有后者。同时,诗的语言平易朴素,明白晓畅,蕴藉丰富,耐人品味。 生与死论题解析 [解题]生(life),即生存、生命。生,是一个生命的诞生、开始;生,也是每个生物的生活过程。生可以理解为生理学上的生命,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意义上的鲜活。死(dead),即指生物体生命的失去,但也可以指一种精神的丧失,如说一个人的心死了,即是说他的精神生命不再有活力。 [析题]每个人都渴望好好的生存,在对生的追求之中,包含人们对鲜活的、有意义的生命无尽的珍惜。生的意义在哪里?属于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来对待这宝贵的生命?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获得精神意义上的 “重生” ?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探究的视角。死亡,总是让人恐惧,其实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生老病死,这都是有着自然规律的。我们要如何看待死亡?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死亡分为有意义的和没有意义的,历史上的英雄为了祖国,为了心中坚定的信念,不惜抛弃珍贵的生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祖国才有今天的繁荣与昌盛。而有的人的死却是 “轻于鸿毛” 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又该如何看? [温馨提示]生与死是相反的概念,生存与死亡之间的相对性,不仅可用于有生命的物种之间,也可引申为精神层面。 思路导引 生是什么?生可以是早春大树上的嫩芽,可以是一只刚孵化、破壳而出的小鸟,可以是新生小孩的第一声啼哭;生是春天,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的生命都经历严冬,迎来了自己的生命的新的开始;生是一种生机、一种活力。而死亡,是秋天枯黄的落叶,是一个生命的死去,是一种精神的丧失。 我们要珍惜生命,生命是宝贵的,对于我们生命只有一次。但是,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国家、人民的利益。生命在于贡献,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生命而不惜牺牲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这种人活着是不会被人们看得起的;而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国家和人民的人,也将得到人们的尊重。死亡,是必然要到来的,也正因为死亡的存在,才让我们更加的懂得珍爱生命。死亡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死之来临之前,是否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 我们既要珍惜生命,也要正视死亡。我们要有勇气来面对自己的生活,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论点集锦 1.生命真正的价值在于精神的不朽。 2.生与死是一种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 3.光荣的死胜过耻辱的生。 4.奉献使生命永恒。 5.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苟且偷生遭人鄙视。 7.以义为难,视死如归。 8.宁进一寸死,毋退一尺生。 9.挫折使生命更美丽,失败使生命更完整。 10.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生活。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先秦)孟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宋)李清照 ※一身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 —— (宋)陆游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臧克家 ※*人总是要死,但死的意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位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 毛泽东 ※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 巴金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 周恩来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陈毅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 〔英国〕雪莱 ※生命像一粒种子,藏在生活深处,在黑土层和人类的胶泥的混合物中,在那里多少世代都留下他们的残骸。一个伟大的人生的任务就在于把生命从泥土中分离开,这样的生育需要整整一辈子。 —— 〔法国〕罗曼·罗兰 ※死亡诚然是终结,却不是生活的目标。它是生活的结尾,它是极限,却终究不是目的。 —— 〔法国〕蒙田 ※如果我们永远不死,我们反而成为不幸。 —— 〔法国〕卢梭 ※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你会感到他永垂不朽。 ——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也就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事实论据] 仁义与生命的选择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老师,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仁德,以仁义待人是一种美德。仁德容易得到吗?它怎样培养呢?” 孔子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选择那些贤者去敬奉;对于自己来说,应选择那些仁者交朋友。培养仁德要从小做起。” 子贡又问:“假如仁德和生命发生了冲突,该怎么办?” 孔子严肃地说:“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相反,应该为了成全仁德,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难道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吗?” 弟子们听了都很受启发。 论题链接 ①选择②道德③气节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同元军作战,兵败被俘,被解送到潮阳。一个已经投降于元军的南宋臣子——张弘范看见文天祥,便上去劝降。文天祥一看到他,傲然转过身去,对他不屑一顾。张弘范不甘心,又走向前去鼓动文天祥给在崖山抗敌的张世杰写信,叫他停止抵抗,不料被文天祥斥为无耻。张弘范说:“丞相,刚者易折啊!” 文天祥说:“宁折不弯!” 张弘范 “嗖” 地抽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威胁道:“你的脖子硬还是我的剑硬?” 文天祥在利剑面前神色坦然,他挥笔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完,怒斥张弘范说:“我兵败被俘,不能捍卫父母之邦,已深感无地自容,怎能写信去叫别人背叛国家呢?只有你这样的软骨头,才甘心做元人的狗奴才!” 论题链接 ①气节②生命与尊严 沉江殉国的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他以楚地民歌为基础创立的 “楚辞” 体,成为继《诗经》之后我国诗歌体裁的一大创举。同时,屈原还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最初深得楚怀王信任,被委以重任,主持楚国变革图强的大计。但是,屈原的改革触动了以南后郑袖、令尹子兰为代表的宫廷保守贵族的利益,他们屡次在楚怀王面前谗陷屈原,最终导致怀王将屈原流放汉北。但屈原时刻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身陷困境也坚持与国内的奸臣,与虎视眈眈的强秦展开坚决的斗争。之后怀王受骗被拘,客死于秦,楚襄王即位后,保守势力对屈原迫害更甚,屈原又遭到第二次流放。后来,楚被秦攻灭,屈原满怀悲痛,自沉汨罗,以死殉国。他的《离骚》、《九章》等诗篇,真实地记录了一个赤子抑郁的爱国热忱。 论题链接 ①爱国②人生的意义 *青年英雄献身谱 秋瑾,25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28岁时准备组织反清武装起义,后被捕,在绍兴古轩亭口壮烈牺牲。 夏明翰,20岁参加革命,后被捕,狱中题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8岁他在武汉英勇就义。 向警予,2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33岁时在汉口被捕,牺牲前在刑场上进行最后一次讲演,敌人用手卡她的脖子,用皮带抽她的双颊,用东西塞她的嘴。向警予奋力挣脱,高呼口号,英勇就义。 赵一曼,抗日女英雄,18岁参加革命,30岁为掩护同志受伤被俘,她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罗盛教,在朝鲜战场上,为救一名落水儿童献出年轻的生命,时年21岁。 董存瑞,19岁时,舍身炸碉堡。 黄继光,22岁时,用身体堵住敌人碉堡的枪眼,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潜伏的目标不被暴露,他忍着火烧的剧痛,像一块巨石那样一直卧在那里,直至牺牲。时年21岁。 论题链接 ①追求②价值 献身正义的记者 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是我国驻南联盟记者,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的日子里,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亲临现场,采写了大量的报道,客观、公正地报道了科索沃危机的最新动态和事实真相,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一个主权国家狂轰滥炸的暴行,赞颂了南联盟人民为维护国家尊严英勇不屈的精神。1999年5月8日,三位新闻工作者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时,献出了生命。他们是为世界伸张正义而捐躯的,赢得了世界上所有善良人们的尊敬,我国政府追认他们为烈士。 论题链接 ①责任②奉献③价值 8.6元钱 孔繁森不幸因公殉职时,留下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写的几条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建议;一是仅有的8.6元钱。孔繁森生前曾两次赴藏工作。1988年第二次赴藏时,他克服了诸多困难:九旬老母生活不能自理,妻子体弱多病,儿女尚小。他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民政工作期间,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小学;他主动延长在藏工作时间,全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抚养了3个孤儿,3次义务献血……为了西藏阿里地区的发展,孔繁森献出了全部心血和精力。 论题链接 ①人民②责任③奉献 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超10万人 2004年7月举行的首届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论坛上,北京市公安局透露,多年来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居世界第一。据统计,全国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一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交通事故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论题链接 珍惜生命 *可悲的自杀者 某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人也俊秀,可称为 “才貌双全”。可是却因为自己爱慕虚荣,总认为自己的单眼皮是缺陷,随波逐流在一家美容医院做整容术,不料整容没达到最佳效果,双眼浮肿。朋友家人不断安慰,也没能安抚住她年轻的生命,在手术后不久,她从图书馆阅览室跳楼自杀了。她在遗书中写道:“……与其疯癫地在这个世界上丢人现眼,还不如趁早结束自己,我要寻求解脱。” 她对生命的价值是没有正确的认识的,以至于无法拥有有意义的生命。 论题链接 生命的价值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臧克家 2.某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人也俊秀,可称为 “才貌双全”。可是却因为自己爱慕虚荣,总认为自己的单眼皮是缺陷,随波逐流在一家美容医院做整容术,不料整容没达到最佳效果,双眼浮肿。朋友家人不断安慰,也没能安抚住她年轻的生命,在手术后不久,她从图书馆阅览室跳楼自杀了。 要求:①这两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为什么同是生死,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死观?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在 “生与死” 的范围内。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生存的价值 佚 名 生命是宝贵的,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我们人类,生命都只有一次。可是每个人的生命,却有着不同的价值。有的人,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虽然是死了,但是,他们却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而有的人,贪生怕死,为了自己的命可以出卖国家,出卖人民,或是完全视自己的生命为儿戏,肆意挥霍自己的生命。那么,他活着,人们也当他死了。这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正因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同是死,有的人就重于泰山,有的人就轻于鸿毛。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年轻的,大家都很熟悉的生命: 秋瑾,25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28岁时准备组织反清武装起义,后被捕,在绍兴古轩亭口壮烈牺牲。 夏明翰,20岁参加革命,后被捕,28岁在武汉英勇就义。 向警予,2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33岁时在汉口被捕,英勇就义。 赵一曼,抗日女英雄,18岁参加革命,30岁为掩护同志受伤被俘,她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董存瑞,19岁时,舍身炸碉堡。 黄继光,22岁时,用身体堵住敌人碉堡的枪眼,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潜伏的目标不被暴露,他忍着火烧的剧痛,像一块巨石那样一直卧在那里,直至牺牲。牺牲时21岁。 为了革命,为了我们的祖国,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是,他们却给我们留下永远的记忆,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永远敬仰。他们短暂的生命,也获得了无与伦比的价值。 而在当今,不珍惜生命,不知道生命的价值的人也大有人在。就像那位美容不理想的大学学生,就因为自己爱慕虚荣,只注重自己的外表,却忽略了很多本应该更珍视的东西:学问、能力等。作为一个本可以年轻有为的大学生,就这样轻率地结束了生命。如果对生命的价值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引起无谓的牺牲。她的这种死亡,是没有意义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这样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是的,生命是可贵的,唯有有价值的活着,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经典点评 很多人对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是模糊的,现在不断有报道年轻人的自杀事件,这是很让人惋惜的。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是认识生与死的关键所在,从生命价值的讨论出发,可以写出一篇比较深刻的文章。 作者的立论点是:人要活得有价值,要探寻生命的意义。这样的立论可以说是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为了论证观点,作者罗列了很多在革命时代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牺牲的年轻烈士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唤起人们心中对这些生命的崇敬感和对生命的价值的正面认识。而后,又用一个大学生自杀的事例来证明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不行的。最后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再次点明主题: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章正面的渲染,反面的对比,论证有力,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生与死生与死有什么不同呢? 当我们被生下来,高兴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的父母、亲人;当我们死了之后,痛哭的也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的子女、亲属。我们不为生而高兴,因为那时不知道高兴;我们不为死而痛哭,因为死后已没有感觉。我们无法为生发言,因为发言时我们已被生了下来,不论被生在富裕或贫贱的家庭,被生为白、黄或棕、黑的种族,我们都没有资格决定;我们也无法为死流泪,因为再抗议,还是要死,不论是圣贤愚劣、伟人凡夫,我们总得交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被一把推上人生的舞台,又被一把扯了下去。似乎生与死这两件人生最大的事,我们一点干涉的权利都没有。幸而在这当中,我们还能有些作为,使自己平凡地生,却能伟大地死;在母亲一人的阵痛中坠地,却能在千万人的哀恸中辞世。 生与死短篇小说,白朗著。发表于1937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伊瓦鲁河畔》中。系作者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哈尔滨某拘留所为背景,描写了普通妇女安老太太一家的悲惨遭遇及老人不断觉悟的过程。出身贫寒的安老太太为生活所迫,在一处敌伪的拘留所中当看守。她儿子因抗日牺牲,儿媳惨遭污辱,含恨自尽。国恨家仇,使她由不理解革命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放走了她看守的八个女政治犯,最后为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牺牲。小说有力地控诉了日寇的暴行,歌颂了我国人民淳朴,善良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用艺术形象展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胜利一定属于人民的历史趋势。小说情节虽然单一,却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生与死》佛教学术研究著作。陈兵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轮回说是佛教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世界不少民族普遍存有的观念,该书即是专门研究佛教轮回说的专著。正文10章,27万余字。第一章概述灵魂和轮回观念的产生; 第二至七章论述佛教轮回说的特点,“业”与轮回,众生相种种,死亡、死后与出生,心识与轮回,生死之超越; 第八章论述中国的各种生死观; 第九章归纳整理历代文献记述轮回事件的类型; 第十章将佛教轮回说与西方的心灵学做一比较; 前、后有作者自撰的绪言和结语,概述生死这一生命现象对人类理智的挑战及人类对它的解释,以及解决它的可能途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