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序《诗经》研究著作《诗序》(即《毛诗序》)的组成部分。又称《诗大序》和《毛诗大序》。通常认为,《诗序》有“小序”与“大序”之分。“小序”旨在解释《诗经》各篇的主题,行文列于每篇题目之后。“大序”只有《诗经》的首篇《关睢》中才有,序文列于该诗的“小序”之后,据孔颖达《毛诗正义》说,是从“风,风也“句开始,到本序文结束。由于它冠于全书之首,并集中论述了诗歌的性质、内容、体裁、表现手法和社会作用等基本问题,具有总纲性质,一般称之为“大序”。关于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有说出于东汉卫宏,至今无定论。 本文阐发了一系列重要的诗论见解。首先,指出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点及与音乐、舞蹈的联系:“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种认识承继并发展了“诗言志”的传统观点,特别是将言志和抒情结合起来,较准确地概括了诗歌的特征。其次,揭示了诗歌与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通过发挥《礼记·乐记》中关于“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思想,说明社会状况可以在诗歌中反映出来。第三,提出了“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并对风、雅、颂三种体裁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方法作了初步的概括和说明。第四,强调了诗歌的“美刺”、“讽谏”的社会作用,释“颂”为“美盛德之形容”,释“风”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并且以“发乎情,止乎礼义”为其基本原则。从这里可以看到孔子“思无邪”及“兴观群怨”思想的直接影响。 本文是先秦儒家文艺思想的系统总结,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 书的各部分 书的各部分写在正文前的短文章:序(序言;序文;代~;大~;小~;自~) 叙(叙言) 绪(绪言;小绪) 前言 前记 弁言 弁语 缘起 说例 另见:排列 书 ☚ 书多 书的一部分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