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甜菜丛根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甜菜丛根病sugarbeet Rhizoctonia disease

由甜菜黄脉坏死病毒(BNYVV)引起的 一种病毒病害。甜菜丛根病是近40年来世界甜菜种植国家新发现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950年在意大利北部首先发现,1960年病害蔓延到意大利中部和南部。1965年日本发现此病。1979年中国内蒙古零星发生。
分布和为害 意大利、希腊、法国、德国、英国、芬兰、荷兰、比利时、南斯拉夫、波兰、奥地利、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中国均有发生。1964年意大利1万多公顷甜菜因病失去加工价值,产糖量损失50%~80%,1971年发生面积占意大利种植面积的66%。1989年中国内蒙古产区发生面积已占种植面积的22.4%,近0.53万公顷甜菜受到严重为害。除内蒙古外,新疆、甘肃、宁夏、山西、河北等甜菜产区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生。
该病在田间呈点片或大面积集中发生,叶片退绿、黄化、叶面皱折而卷曲,部分叶片叶脉黄化坏死,呈现缺钾、缺镁等微量元素症状。主根发育不良,尖端变细,呈楔形,细根异常增加呈丛生状,丛生细根多数变褐色坏死,根部维管束变浅褐色。在中国该病症状有退绿黄化型、叶脉黄化坏死型,焦枯型、退绿焦枯混合型和萎蔫型等五种类型。尽管叶丛症状多种类型,但根部症状较一致,侧根首先变褐、变细、坏死、脱落,随之主根维管束变褐、变硬(木质化)。后期主根由下往上腐烂。未腐烂的块根,在侧根坏死脱落后的根茎上丛生大量次生侧根,状如胡须,根横切面可见中柱和维管束随病情加剧,先呈黄色,后变黑褐色。
病因 病原物是甜菜黄脉坏死病毒(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BNYVV),传毒媒介是甜菜多粘菌(Polymyxa be tae)。病毒粒子直杆状,宽16~25纳米,其中73%的粒子宽度20纳米; 长度分长、中、短三种类型,长粒子360~420纳米,中粒子215~320纳米,短粒子60~167纳米。根据在蕃杏接种叶上症状的不同,将BNYVV分成四个株系: cr、rs、cs、Ns,只有rs株系在甜菜上产生典型的叶脉黄化症,根部唯一表现细根丛生,维管束变褐,块根显著细小。BNYVV在粗汁液中的致死温度为65~70℃; 稀释限点为10-4~10-5; 体外保毒期在20℃下5天,4℃下8天。如果汁液冻结,病毒活性明显下降。pH值5~9时比较稳定。BNYVV的寄主范围狭窄,只侵染糖甜菜、野生甜菜、厚皮菜、菠菜,昆诺阿藜、苋色藜、头状藜、蕃杏和千日红等植物。
传播媒介是甜菜多粘霉(Polymyxa betae Kes-kin)属根肿菌目,多粘菌属。在感染植株细胞中见到休眠孢子囊堆、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变形体等各发育阶段,BNYVV粒子主要存在游动孢子中。本菌寄主范围只限于糖甜菜、饲用甜菜、食用甜菜、菠菜、藜、马齿苋、青苋、西风古等。发病程度与土壤中带毒的甜菜多粘霉休眠孢子或游动孢子的量成正相关。休眠孢子或游动孢子量越大,发病越重。土壤温湿度影响甜菜多粘霉休眠孢子的萌发和游动孢子的活动周期。土壤水分60%~70%时,10厘米土层温度在22~26℃,发病迅速。砂壤土、沙土发病重,粘土发病轻; 轻碱土、连作地发病重; 有效磷低或硝态氮高发病重,反之则轻。土壤酸碱度直接影响发病程度,pH5.5是甜菜多粘霉的侵染极限,pH值升高,病害随之加重。目前收集的国内外品种、品系中,绝大部分属感病型或中感型、高感型,未发现免疫型和抗病型。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春天,甜菜多粘霉休眠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幼根细胞内,BNYVV随游动孢子原生质,进入寄主细胞。无性繁殖形成大量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通过逸出管释放进行再侵染,是主要的再侵染来源。有性繁殖形成休眠孢子,新的休眠孢子成为当年的再侵染和次年春天的初侵染源。甜菜子叶期至3对真叶期开始发病,幼根被甜菜多粘霉侵染并带入BNYVV。地上部分症状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出现,8月中旬是发病盛期,次生侧根开始大量形成,呈胡须状。甜菜丛根病主要初侵染源是病土、病残和粪杂肥。传播方式主要是土壤传播,甜菜多粘霉的休眠孢子在土中存活期11年以上。土中的休眠孢子极易随细小的病土、病残、粪杂肥及农机具、种子、块根或其他苗木传播。
病害控制 采用以农业栽培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种植耐病品种如工农301、双斗305、以及当地能耐病的品种。纸筒育苗时,用未经染病的约为pH6的土壤育苗,清除农田杂草,特别是藜科杂草。轻病区坚持4年以上的轮作,重病区坚持10年以上的轮作或不种甜菜。避免重茬,避开病地采种,适期早播,增施磷肥等均可减轻病害发生。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家用氯化苦、溴甲烷消毒土壤效果较好。结合翻地或定苗后施入福美双、硫磺混剂、或对育苗土进行热处理,用福美双、退菌特等拌种,都可以控制甜菜多粘霉的初次侵染,从而减轻丛根病的为害。

甜菜丛根病sugar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甜菜的病毒病害。病原物是真菌传杆状病毒组(Furovirus)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BNYVV)。侵染根部,导致须根异常增多,变褐、坏死,根部维管束变色。病株叶片黄化、卷折,部分叶脉黄化、坏死。病毒于甜菜生长初期侵染,可使叶片萎缩,叶脉形成条状坏死,全株枯死。病毒由甜菜多黏孢菌(Polymyxa betae Keskin)的游动孢子传播。高温高湿条件下多黏孢菌在根部寄生量大,病害发生较重。病毒在风干土壤中能长期存活。连作地发病严重。与非藜科作物轮作5年以上具有防治作用,必要时进行土壤消毒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