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肃省博物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肃省博物馆在兰州市。1953年筹建,1956年2月12日正式开放。占地7hm2,建筑面积18000m2。馆藏文物8万件,历史文物占2/3。其中,一级藏品110多件。陈列面积7500m2。有5个基本陈列:“甘肃历史文物”,展品1500余件;“甘肃自然富源”,展品1380余件;“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展出60多幅砖画;“黄河古象”,展出1973年发现的黄河剑齿象化石,长8m,高4m;“红军长征过甘肃”等。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南侧,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博物馆之一。1938年春创建,原为甘肃科学教育馆,著名学者梅贻宝、袁翰青为馆长。1950年改名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2月12日正式成立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并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今址兴建新馆,占地百余亩。展览大楼中间5层,两翼3层,尾部有圆形讲演厅。计有展厅13个,休息厅12个,讲演厅1个,展览大厅两侧有宽4米的回廊与两翼相连,建筑总面积为1.8万平方米。另有文物保管楼、汉简楼、文物化验修复室及搬迁复原的《嘉峪关魏晋壁画墓》等。藏品有历史文物、自然标本6万余件,其中种类繁多的彩陶,图案绚丽,具有地方特色;2万多件居延汉代简册及其他汉简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资料。昂首驰骋的铜奔马更是稀世之宝。馆藏文物中,木漆、丝麻织品及少数民族文物尤多;淳化阁贴刻石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 莫高窟 嘉峪关长城 ☛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创建于1938年春,原为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名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2月12日正式成立甘肃省博物馆。其主体陈列大楼为仿欧古典风格宫殿式建筑, 主楼高5层33米,巍峨庄重,气度典雅。楼内有展厅21个,休息厅6个,学术讲演厅1个,建筑总面积18 000平方米。馆内设历史、自然、社建、群工、技术、展览等部门。馆藏藏品9.5万件, 历史文物占三分之二以上,绝大多数属珍贵文物。以大地湾、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种类繁多、图案绚丽的彩陶,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先秦文化遗物,以铜奔马、铁权、陶碉楼为代表的秦汉艺术品,以织锦刺绣为代表的汉晋丝织品,以简牍为代表的古代简册文书,以天梯山、金塔寺、敦煌石窟遗物和北凉石塔为代表的魏晋隋唐佛教艺术雕塑,以敦煌遗书为代表的古代纸本经卷典籍,以报父母恩重经变为代表的古代绘画, 以成吉思汗圣旨银牌、泥金手写古兰经卷、九世班禅大师手迹为代表的民族文物,以及以东罗马鎏金银盘、波斯织锦为代表的外国文物等等, 均雄辩地证明甘肃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其他藏品,如自然标本中的黄河剑齿象、和政大唇犀、武山猿人化石等,均极为珍贵。建国以来,主办和参加陈列展览达200次以上。现在固定陈列的《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展》, 展出文物精品1 100余件。另外《嘉峪关魏晋壁画墓》、《甘肃自然富源》、《黄河古象》和《新民主主义时期甘肃党史展》等展览,也倍受中外广大观众和中小学生的欢迎。近年来,先后在亚洲、大洋洲和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办或参加了出国文物展,接待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元首、贵宾和学术团体。出版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论文,获得了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解决了不少历史疑难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地志型博物馆之一。 ☚ 甘肃省文物局 甘肃省文物商店 ☛ 甘肃省博物馆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馆址设在兰州。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1956年正式建立甘肃省博物馆。馆内原设有文物队,已于1983年独立为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目前馆内设有保管部、陈列部、资料室等业务机构。馆藏文物约3万件,其中历史文物占2/3,彩陶、汉简和佛教艺术为馆藏文物的3大特点。举办有 《甘肃历史文物》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甘肃省自然资源》 、《甘肃经济贸易》等陈列展览。编辑出版了 《庆阳北石窟》 、《泾川南石窟》、《甘肃彩陶》等专著和图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