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腔
戏曲声腔。 因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与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并称为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一般认为渊源于元代流行在海盐的“南北歌调”,经杨梓等加工后发展而成。见元姚桐寿《乐郊私语》;一说为南宋末期寓居海盐之张镃所创始。见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 据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成化年间,海盐腔已在当地兴起。至嘉靖、隆庆年间,流布地区扩展到嘉兴、湖州、温州、台州、苏州、松江,远及江西宜黄、北京等地。 海盐腔腔调清柔,用打击乐伴奏,曲词和唱调为曲牌连套体式,语音采用官话。魏良辅等革新昆山腔时,吸收了海盐腔的艺术营养。 现海宁皮影戏所唱的“专腔”,有人认为还保存了海盐腔的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