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瓜类霜霉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瓜类霜霉病cucurbits downy mildew

由古巴霜霉侵染瓜类作物引起一种真菌病害。1886年首先在古巴发现。中国最早1899年记载发生于黄瓜。
分布和为害 发生普遍。为害叶片,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子叶初生不定形褪绿色黄斑,继而逐渐变黄褐色干枯。成株叶片被害部分初呈水渍状,正面浅黄色至鲜黄色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变黄褐色枯干,空气潮湿时叶背生紫黑色霉层(病菌孢子囊和孢囊梗)。在一片叶上,病斑数目很多,常连结成片,致使整个叶片迅速干枯。
病因 病原物是古巴假霜霉〔Pseudopercno-spora cubensis (Berk. et Curt.) Rostov〕,属卵菌,霜霉目。病菌孢囊梗呈单分叉、顶端双分叉锐角分枝,末端尖细。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淡褐色,顶端有乳头状突起。通常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但在较高温度时,孢子囊萌发直接生出芽管。卵孢子在中国尚未发现。孢子囊形成适温15~20℃,萌发适温15~22℃。专化性强,为害葫芦科植物,有生理分化现象。孢子囊不耐干燥。黄瓜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与糖的含量、某些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叶片气孔密度等有关,津杂1号、津杂2号,西农58号,宁阳刺瓜等较抗病。通风不良,浇水过多,排水不畅,肥料不足,特别是缺有机肥和磷钾肥的地块,发病较重。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中国南方周年种植黄瓜地区病害终年发生,病菌无越冬阶段。北方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病叶上孢子囊当年传播。冬季无黄瓜地区,以南方或邻近地区孢子囊借季风传播,为初侵染源。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病菌从气孔侵入。气温20℃,相对湿度饱和,经6~12小时完成侵染,潜育期约3天,再侵染频繁。适温下空气湿度达83%以上能大量产生孢子囊,低于60%不产生。田间始发期平均气温为15~16℃,流行气温为20~30℃,高于30℃或低于15℃病害受抑制。在具有病菌和感病品种条件下,病害发生与否和环境关系密切。一般以结瓜期阴天多雨或昼夜温差大,湿度高,结露时间长,病害容易发生与流行。
病害控制 选种抗病品种; 定植时严格淘汰病苗; 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底肥; 生长期防止地面积水,保持株行间通风透光良好; 喷施百菌清、乙磷铝、代森锌、杀毒矾、甲霜灵及甲霜锰锌等杀菌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