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学
理疗学“物理治疗学”的简称。研究用各种人工的或自然的物理因子来防治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如电、光、声、热、磁和矿泉、日光、海水等物理因子。其研究范围: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温热疗法、磁疗和激光疗法等。可指导临床对有关疾病的治疗。 理疗学/电疗法/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电水浴疗法/低频电疗法/感应电疗法/电兴奋疗法/电体操疗法/间动电疗法/超刺激电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电睡眠疗法/中频正弦电疗法/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正弦电疗法/高频电疗法/达松伐疗法/中波疗法/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高频加温治癌/生物反馈疗法/静电疗法/空气离子疗法/磁疗法/光疗法/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线疗法/紫外线疗法/紫外线红斑/紫外线与色素沉着/光过敏/光化学疗法/光敏诊治癌瘤/激光疗法/激光器/氦氖激光器及其临床应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及其临床应用/氩离子激光器及其临床应用/氮分子激光器及其临床应用/红宝石激光器及其临床应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及其临床应用/染料激光器及其临床应用/激光流动系统分析、分选细胞/激光多普勒效应测血液流速/激光全息术/激光的防护/超声疗法/超声雾化吸入疗法/超声药物透入疗法/超声间动电复合疗法/水疗法/传导热疗法/泥疗法/石蜡疗法/地蜡疗法/坎离砂疗法/冷疗法/冷冻疗法/疗养学/气候疗法/日光疗法/空气浴疗法/海水浴疗法/矿泉疗法/氡泉疗法/碳酸泉疗法/硫化氢泉疗法/碳酸氢钠泉疗法/碳酸氢钙泉疗法/硫酸钠泉疗法/硫酸钙泉疗法/硫酸镁泉疗法/氯化钠泉疗法/铁泉疗法/碘泉疗法/溴泉疗法/硅酸泉疗法/淡泉疗法/电诊断/直流-感应电检查法/强度-时间曲线检查法/时值测定/强度-频率曲线检查法/红外热图/物理预防/理疗安全防护/内科病理疗/心血管病理疗/外科病理疗/骨科病理疗/神经科病理疗/儿科病理疗/妇产科病理疗/皮肤科病理疗/眼科病理疗/耳鼻喉科病理疗/口腔科病理疗/高压氧疗法/内科神经科病高压氧治疗/外科五官科病高压氧治疗/高压氧下手术/高压氧治疗的副作用及其预防 ☚ D型超声心动图 理疗学 ☛
理疗学 理疗学理疗学是研究各种物理因子用于医疗、预防、康复的科学。在物理因子的作用下,机体通过神经反射-体液的途径动员自身的力量以达医疗或保健的目的。所应用的物理因子包括人工、自然两类:人工物理因子如,光、电、磁、声、温热、寒冷、运动等;自然物理因子如,矿泉、气候、日光、空气、海水等。 理疗是人类最早应用的医疗方法之一,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始成为有系统内容和理论基础的完整学科。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按摩、体疗、水疗的论述;《辛氏三秦记》中则有关于温泉治疗的记载。我国唐以前医疗上外治(理疗属外治范畴)与内治(内服汤药)并重,宋以后医家受理学思想影响偏重内治,外治一道乃渐黜。国外于古希腊罗马时代也已广泛应用日光、水浴于医疗。人类于纪元初已知利用一种电鱼(Torpedo)放电进行治疗,迨至十七世纪随静电之发现始有人工电疗法的应用。其后因直流电流、感应电流的发现,直流电疗法、感应电疗法遂相继问世。至二十世纪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松伐、中波、超短波、短波、微波等高频电疗机械次第出现,各种低频脉冲疗法、中频疗法亦应时而生,电疗法内容日趋丰富。人工光疗法于十九世纪末人类掌握电光源后方渐发展,并因相应灯具的创制,光疗法乃有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疗法之分。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超声、激光先后创制成功,并相继应用于理疗临床。激光技术的成功被认为是光学的革命,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果之一。超声和激光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理疗内容,除用为治疗手段外,并在物理诊断方面提供了新方法。60年代以来,一些古老的理疗因子如冷冻疗法、磁疗法,因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机械设备的改进,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如应用冷冻和强磁场治疗肿瘤以及冷刀的开展均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理疗机械在近廿余年中相继创制出多种复合因子治疗机,如超声间动电流、超声高压直流电流、超声低频脉冲电流、超声调制中频电流、激光电刺激治疗机等。在机械输出形式上,除连续输出型式外,脉冲式输出机械不断增多,如脉冲超短波、脉冲短波、脉冲微波、脉冲超声、脉冲紫外线、脉冲激光以至脉冲热疗机等。复合因子的应用和输出形式的改变均影响到理疗因子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方法上近些年来开展了光化学疗法,光敏治癌,生物反馈等疗法,为治疗若干疑难顽症开辟了途径。由于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和深入,矿泉、气候等自然物理因子的应用已形成分支学科——疗养学;运动疗法则发展为运动医学;而人工物理因子如光、电、水、激光等以及临床各科理疗,亦向分支学科方向发展成为: 光疗学、电疗学,内科理疗学,外科理疗学等。理疗由于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一种因子可有多种作用,不产生长期适应性,与药物合理地配伍应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等特点,故为临床各科所广泛应用。理疗既可作为独立疗法,亦可进行综合应用。当前理疗适应证范围广泛,不仅用于各科常见、多发的急慢性病,并已进入疑难重症及抢救治疗的行列。一向几乎对所有理疗因子均列为禁忌证的肿瘤,现已有多种理疗因子参预治疗,并已取得可喜成果。此外,物理因子在预防,康复,延缓衰老过程,促进乳幼儿、青少年健康发育等方面的良好作用亦日益受到重视。理疗学科之所以迅速发展,除科技水平的提高及其自身的优越性等条件外,并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第一、社会因素: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我国解放后人民政权的建立为理疗疗养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遗留的大量伤残人员的康复、促进了理疗的发展和康复医学的形成。第二、自然因素:近数十年来地球气象发生了急剧变化,人类对这种迅速变化的自然条件产生了适应性障碍,为改善机体的适应能力,增强生理功能,生态学因子如自然物理因子中的日光、矿泉、微小气候以及近似于生态学因子的人工物理因子成为重要手段。第三、药物治疗的补充。长期应用药物的结果导致抗药性和变态反应的增加,因而在治疗上对理疗有了更大的需求。第四、专业人员的培育:数十年来许多国家均甚重视理疗专业人员的培训,不仅于高等医学院校开课讲授,并设立高、中级理疗专科学校和研究机构以培育和提高专业人员。于高级理疗专科学校和研究机构中并设置理疗学学位。大量专业人员的成长对理疗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保证和促进作用。我国自五十年代初建立理疗专业。各高等医学院校、省市大型综合医院、厂矿医院以至农村卫生院中均相继开设有相应设备的理疗科(室),在疗养院理疗更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五十年代中期各高等医学院校及中级卫生学校开始开课讲授理疗,并举办学习班以及通过进修等方式培育理疗专业人员,理疗专业队伍迅速成长壮大。三十余年来理疗专业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西医结合精神的指引下并开创了经络穴位理疗,直流电、超声中药导入以及运用中医理论指导理疗临床实践等工作,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疗学科奠定了基础。1958年我国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1978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理疗学术会议,其后并相继出版了《中华理疗杂志》、《中华物理医学杂志》《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三种全国性专业刊物。1982年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始设立“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教研室”,在一些疗养院中建立了“康复中心”,有的单位并设置了理疗研究所(室),这些机构的出现将促使我国的理疗专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目前理疗学科的职能可概括为四项内容:物理治疗;物理预防;物理康复;物理诊断。在西方国家中称为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当前物理疗法计有: ❶人工物理因子:如光疗法,激光疗法,电疗法,磁疗法,超声疗法,水疗法,温热疗法,冷疗法,冷冻疗法,光化学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运动疗法,高压氧疗法等。 ❷自然物理因子: 如矿泉疗法,气候疗法,日光疗法,空气浴疗法,海水浴疗法等。 物理治疗 理疗涉及临床各科疾病,适应病种繁多,就其治疗作用可概括为七项: ❶抗炎:理疗对慢性炎症的效果已为人所熟知,近数十年来由于超短波,微波疗法小剂量的应用,紫外线疗法剂量和照射方法的改进以及新因子如激光的出现,理疗对各种组织、器官的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急性炎症的应用日渐扩展,并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理疗抗炎症作用的机理现尚未完全阐明,有人通过微波、磁疗抗炎症作用的研究认为,微循环、致炎介质、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适应系统和修复系统功能的变化均与之有关。 ❷镇痛: 多种理疗因子均有镇痛作用,如因子、方法、剂量、治疗部位选用得当常可获得满意效果。痛觉发生在脑内,但按投射规律又投射到身体的相应部位产生疼痛。疼痛既是一种物质现象,又是一种精神现象,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炎症、损伤、缺血、肌肉痉挛、肌力的不平衡、反射性影响以至精神因素均可引起疼痛。在痛觉形成中,生化过程中的K+、H+、组胺、5-羟色胺(5-羟色胺对痛觉的影响因其存在的部位而不同,存在于局部组织时可致疼痛,出现于中枢时则镇痛)、血浆激肽、P-物质等致痛物质具有重要意义。于炎症、损伤或缺血时,局部致痛物质增加,超过阈限时则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而激发疼痛。此时应用理疗因子,对缺血或肌肉痉挛根据充血原则应用适当的热疗法常可获得良好效果。针对神经系统,如直流电麻醉药物导入,可封闭痛觉感受器痛觉冲动的传入而镇痛; 低频脉冲疗法或中频电疗法可作用于中枢而镇痛。低、中频电疗法的镇痛机理可据闸门控制学说及内啡肽释放学说予以解释。研究指出,从高一级脑区来的下行疼痛控制系统亦参预“闸门控制”。此外,紫外线红斑量照射,磁疗均有较好镇痛作用,至其机理尚不明确。疼痛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其本质尚未完全阐明,故理疗在镇痛方面,治疗经验和理论之间尚有距离,有待深入研究。 ❸抗癌:近年来应用短波、微波的局部高频电加温,激光的光敏效应,激光的炭化、气化作用,冷冻破坏以及强磁场作用等理疗方法治疗癌瘤的研究和效果,已引起自然科学界的重视。 ❹促进组织再生: 在促进各种组织再生方面理疗是不可忽视的治疗手段,如微量直流电流可促进骨折的迟延愈合;紫外线、激光可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 超短波可促进结缔组织增殖以修补创面和闭锁窦道等。 ❺促进疤痕软化吸收,缓解粘连过程:各种温热疗法,光疗法,直流电药物导入,音频疗法等适时合理地应用常可获得较好效果。 ❻治疗战伤: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临床实践证实,理疗在战伤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❼其他:理疗对多种功能性、代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软组织损伤等均有显著或较好效果,如癔病性失语或瘫痪常经一次理疗而愈; 周围神经瘫痪及时理疗多可获良好效果; 术后、产后而来的尿潴留经理疗而解除痛苦;对肥胖症理疗为经常应用的治疗措施;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中,理疗尤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此外理疗在抢救急性肾功衰竭无尿及心肌梗塞中的良好作用,已获得应有的评价。 物理预防 理疗、体疗、疗养具有锻炼作用,合理而适量的应用可促进各种生理活动,增强机体的调节功能,提高对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适应能力。其预防作用可表现在: ❶预防因气候急剧变化或新的气候条件而来的不良反应。 ❷预防某些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慢性呼吸系统病,一些变态反应病,神经官能症等。 ❸预防某些职业病,如矿井、坑道、地铁、潜艇作业人员的紫外线缺乏症,慢性放射病等。 ❹预防或减轻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 ❺延缓衰老过程,促进乳幼儿、青少年健康发育等方面。 物理康复 理疗可动员机体各种后备力量增强代偿功能,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恢复;促进骨、关节、肌肉、周围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物理诊断 机体在其生理、生化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生物医学信号,有自发产生的主动信号,如心电、肌电、脑电、心磁、脑磁、肺磁和红外线辐射等;有在外界理化学等刺激下产生的被动信号,如超声信号、核磁共振信号、多普勒信号、荧光信号等。生物医学信号的记录和探测成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有力手段。在记录生物医学信号方面除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外,近十余年来有心磁图、脑磁图、肺磁图、肝脾磁图、视网膜磁图的开展。记录热辐射有红外热图和微波热图两种,微波热图除可测定癌瘤外,尚可测定肺部水分以早期诊断肺水肿和肺气肿,并可对病程变化进行监护。利用超声信号进行诊断的工作发展迅速,现已深入到临床各科疾病。近十余年来并开展了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细胞膜疾病,利用超声、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测定血液流速的方法。激光全息照相虽尚在创始阶段,但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进行皮肤病的诊断于本世纪初即已开始,而应用激光的荧光效应进行癌瘤的早期诊断则方始兴起。探测周围神经功能的变性反应、时值及时间强度曲线、时间频率曲线测定等方法已开展多年,至今仍在沿用。为测定失神经状态下的肌肉功能,近年来开展了中频电诊断技术。 关于理疗作用机理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据生物学观点,物质、能量、信息三个量之间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是生命的基础,当三者之间活动的秩序发生障碍、紊乱或破坏时则表现为疾病或死亡。机体通过自控调节系统(由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组成) 对构成机体的各个物质系统之间,以反馈的形式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保证机体内部相对的动态平衡——内环境恒定。恒定的内环境是机体进行各种生理过程的必备条件。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极大影响,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使机体形成了完备的适应系统和功能。人体在其生命过程中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故与外界环境具有密切的依存关系。人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如对自然界电磁波变化的反应可较仪器测量到的结果早1~2日出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表明,生命的存在与组成机体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功能,如量子状态、粒子之间的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等生物物理活动密切相关。人体在其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以及随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应答反应中均伴有一定物理化学现象,如动作电位、磁场强度、热辐射强度、电子传递、自由基的产生以及分子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人体自发的以及其在外界影响下发生的一系列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现象的揭示,为理疗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理疗的实质即在于主动运用各种物理因子,作为外界因素以不同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根据能量的强度或对机体形成刺激、或作为信息传递,通过快效应的神经系统和慢效应的体液系统,促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射性应答性反应以获得预期的医疗效果。理疗的效果即源于整个机体和细胞、分子水平的理化学变化。为探索理疗的作用机理,学者们正密切结合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时间生物学、超微结构功能形态学、微循环生理病理学、微量元素生理病理学、自由基病理学、神经化学、神经解剖学、内分泌学、免疫学以及根据自控论、信息论等反映现代科学成就的学科,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宏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整体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全面作用效果和动态变化; 微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超微结构功能和形态的变化以探索其本质。对在不同条件下机体的各种生物物理现象,如活体组织的驻极状态及其在电流、电磁场、光辐射、温热等物理因子作用下的变化,生物膜发光以及生物场的作用等亦在深入探索。研究证明,不同的物理因子所引起的变化不同,如脉冲式厘米波可使线粒体功能下降,而氦-氖激光则使线粒体的功能增强(线粒体在能量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紫外线、超声可促使机体产生活性氧,活性氧性质活泼,其功能和细胞分裂、机体防御功能、酶反应等有关,但体内活性氧过多时亦将造成损害(活性氧是数种物质的总称,其中包括两种自由基即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和氢氧自由基,一种激发态分子氧即单线态分子氧和两种过氧化物)。组织内各种物质分子、超微结构等均具有一定振荡频率,因此根据共振原理对外界各种频率的光量子、电磁振荡、机械振荡等的能量可进行选择性地吸收,从而引起分子结构的变化并影响其理化学过程。一些学者认为,振荡频率及其所引起的生物共振是理疗因子的特异性和作用机理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时间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已引起重视,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生理过程均具有不同幅度,并有一定时相和周期,各个系统之间的活动均以严格的先后顺序相连接,表现为一定的“时间节律”。有人认为机体内有控制周期性节律变化的中枢(或称生物钟)。在正常状态下,心脏的最高能力在昼间,昼间胆固醇、β-脂蛋白、甘油三酯等含量增多。病理过程中,生理功能的时间结构发生变化与外界节律的协调性丧失、功能的同步性破坏——失同步,表明机体的适应、调节和防护功能发生变化,如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人,其心脏最高工作能力移至晨间,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时间节律消失。人体生理功能的节律性变化与自然界的节律性变化密切相关,日节律和季节节律不仅影响机体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且影响其远期变化。对于人体,理疗因子属外界刺激,具有动力性和信息作用,在恢复生物节律和促进适应功能完善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运用理疗时为取得良好效果,既应掌握专业知识亦应掌握临床知识。理疗时原则上须考虑下列各项内容: ❶理疗因子的选择:选择理疗因子时应针对病情,并据病人的功能状态以及其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多方面予以考虑,对理疗因子既注意其共性,更应注意发挥其特异性。 ❷剂量:能量交换是理疗的作用基础之一,故剂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通常理疗主要利用其生理作用进行无损伤性治疗,但有时亦利用其损伤性治疗,如各种高频电灼、电凝,激光的炭化、气化作用等。在能量的吸收过程中,一种形式的能量可转化为另一形式的能量,同时伴随一定的热耗损,因此一些理疗因子在一定强度下均具有热效应。高频电疗法的超短波、微波疗法在一定强度下伴发的热效应可掩盖其非热效应(或称热外效应),而非热效应现被认为具有特异性。为突出非热效应,超短波或微波疗法现在多主张采用小剂量即无热的低强度治疗。研究表明,超短波强度<40mW/cm2、微波强度<10mW/cm2时,接受作用的介质在未发生温度变化之前,已发生了复杂的理化学变化: 如有机物和无机物荷电颗粒随电磁场方向的变化而移动; 膜上荷电粒子浓度和通透性的变化; 蛋白结构及细胞上胺基基团和细胞结构的变化等。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机体对信息的反应并不取决于能量的大小。超短波无热量的应用对各种急性炎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并排除了体内存有金属异物和有出血倾向时不能应用的禁忌。确定剂量时,除强度外,尚需考虑作用时间,治疗间隔,治疗面积,疗程长短(积累量)等因素。疗程治疗在于通过反复作用以调整失序的功能,或通过条件反射的形成新建功能秩序。 ❸作用途径: 理疗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或不接触)作用于机体,亦可通过粘膜或眼、耳等感官而起作用。治疗方式可分为全身、局部、体表、体腔等。根据需要亦可通过反射径路,或依中医经络理论进行穴位治疗。理疗时定位应准确,否则将影响疗效。实验证明同一因子作用于不同部位时可得相反治疗效果,如分米波作用于甲状腺可促进实验性胃溃疡的再生过程,而作用于肾上腺时则抑制其再生过程。 ❹时律的影响: 时间生物学对理疗临床工作的影响问题已引起重视,观察指出人体皮肤电阻、皮脂腺及汗腺管口的开合具有日节律性变化;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人下午浴疗的效果优于上午;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冬季疗养亦有良好效果,而风湿性疾病冬季疗养效果尤佳。故于安排理疗或疗养时应考虑治疗的时间性和疗养的季节性。据时间生物学观点,安排理疗时应争取理疗因子与机体生物节律之间达到“生物同步”的条件,以期获得最佳效果。惟时间生物学在理疗领域中的研究方属开始,欲达到“生物同步”的要求尚须一定努力。 ❺后作用: 无论生物或非生物系统对反馈作用的反应均存在“滞后现象”,即其反应结果不能立即达到所要求的水平,而需有一定时间过程。同理在理疗因子作用下,机体功能的调整亦需一定时限。治疗的最佳效果常在疗程结束后的间歇期内出现谓之后作用。停疗间歇为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可任意取舍。 理疗临床工作涉及多种理疗机械的使用以及多种治疗方式和手技的掌握,正确熟练与否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中医学在理疗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治疗方式亦丰富多采。中医理论在论及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时有“天人相应”之说,并在年份、季节、节气等外界条件对机体的影响方面有较深入的认识。清·吴师机《理瀹骈文》一书专论外治,指出外治一如内治须辨证而论治。对脏腑病的治疗提出:病在上焦取嚏(以药粉吹入鼻腔);病在中焦取填(以药物填于脐窝);病在下焦取坐(肛门坐药)的论点。氏认为外治有效速、弊少、一法多用的优点。中医各家著作中散在有丰富的有关外治的方法和理论应予重视。 理疗学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学科,其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程具有密切联系,不难预见随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理疗将做出更大贡献。 ☚ 理疗学 电疗法 ☛ 000154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