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现代货币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现代货币主义Modern Monetarism又称货币学派,芝加哥学派。20世纪50至60年代出现于美国,是在继承和发扬芝加哥经济学传统和对旧货币数量论进行重新表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创始人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伯格·布伦勒·安德森,英国的莱德勒·帕金等。这一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强调货币是最重要的,货币供给量对名义收入的变动起决定作用;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是通过价格效应对经济发生作用的;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特别是财政干预),倡导经济自由和国家的货币政策调节;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只有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20世纪7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开始盛行,1979年撒切尔政府采用货币主义;80年代,里根政府将其与供给经济学融合成为“里根经济学”。 现代货币主义Modern Monetarism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大力倡导下兴起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西方经济学流派,主要观点是强调货币因素对名义收入变动的决定作用。该学派赞同货币主义模式的传导机制,认为货币是通过相对价格机制对现实经济产生直接影响的;坚持市场经济具有内在自动稳定性,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自然趋势,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的失误;私人经济行为决定的资源配置与名义收入的短期变动无关。 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Modern Monetarism又称货币学派。50年代后期首先在美国出现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派。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也被称为芝加哥学派。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攻目标。认为货币最重要,货币供应量是对经济活动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无论是经济萧条还是普遍的物价上洚,都可以用货币供应量的不正常变动加以解释。针对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情况,该学派认为过大的货币供应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刺激生产的作用,但最终必然导致物价上涨;它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提倡经济自由,主张通过“单一规划”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自6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加剧和凯恩斯主义的破产,现代货币主义广为流行,影响越来越大,并受到一些资产阶级政府当局的重视和采纳。 ☚ 新剑桥学派 货币学派 ☛ 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亦称“现代货币数量论”。本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主要创始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该学派以反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依据,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变动的最根本的原因,主张国家除控制货币供应量外,不应干预经济生活。自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以来,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统治西方长达半个世纪,但是到了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种反凯恩斯主义思潮纷纷涌现,现代货币主义就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台的。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是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和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现代货币主义不过是这两种理论的“混血儿”。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二是可控制的、外生的货币供给。建立货币需求函数,并论证其稳定性,是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起点,他曾宣称:“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的理论”,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如下: ☚ 弗莱堡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