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现代农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现代农业xiàndàinónɡyè

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xiàndài nóngyè

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对。
 ❍ ~由机械化逐渐发展到电气化、自动化,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进行生产。

☚ 县级市   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 ☛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

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装备起来的农业。是按农业生产力的状况而划分的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开始于20世纪初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显著发展。至60~70年代,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 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过程,也就是农业生产手段、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现代化过程。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 包括以现代农业机器、设备代替人畜动力和手工畜力农具, 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指导下, 对土地加以保护和改良, 使其肥力得以不断提高; 用现代科学方法培育和改良农作物及畜禽品种, 以提高其生产效能。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 包括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在现代生态科学指导下, 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平衡, 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内容之一。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 广义而言, 包括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工商一体化, 还包括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管理手段的广泛应用。现代农业要求生产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 熟练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并把三者密切结合起来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 以发展农业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工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水平在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 大马力高精度的机器、航空作业、卫星遥感、原子能、激光、电子计算技术、人工气候装置、生物工程、全价配合饲料、复合肥料等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运用, 标志着现代农业正在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

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装备起来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广泛应用,使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石油、电力等商品性能源成为主要动力;具有完备的高质量的农业基础设施如道路、电讯、仓库等;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人造卫星以及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的最新技术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一整套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良好的高效能的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形成;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小而全”、“大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产品的生产、生产资料的供应与农产品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现代管理科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在农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现代农业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资料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农业。各类机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实行操作机械化、自动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机器体系得到广泛运用,电子、激光、遥感技术也运用于农业,良好的高效能的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

资本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农业中,资本不断替代劳动。一般认为,现代农业的标准是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农业中间消费(投入物)占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0%以上。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西欧和北欧于60年代、日本于70年代相继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具有一些共同特点:(1)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快,农民收入高;(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快于工业。40年来,农业现代化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6%~7%,而工业仅为4%~5%;(3)畜牧业成为农业的主导部门,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农民占领了市场;(4)农业经营者全部或大部实现了企业化经营,农场和农场主的家庭分开,会计和统计制度日趋完善,农业行业实行商品化经营,产品的80%以上用于销售;(5)现代农业企业多为没有雇工的家庭农场;(6)农业现代化的资金主要来自农业以外部门。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

“传统农业”的对称。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包括两方面内容:
❶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
❷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现代农业的特点包括: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和高度商业化产业;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

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的对称。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以及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生产形态。现代农业具有以下特征:(1) 建立在一整套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体系,使农业生产技术由依靠经验转向主要依靠科学;(2) 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主要依靠手工、畜力的农具操作转变为依靠机械动力、电力等的农业机械化操作;(3) 广泛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工艺过程的科学化,农工商经营的一体化以及农业的产业化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生重大变化。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

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大体上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 (1) 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物保护等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2)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业中的各种机器已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3)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已开始运用;(4)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5)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和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 (6) 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 传统农业   种植业 ☛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

指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生产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某一时期上的发展水平,是个动态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也相应提高和发展。
基本特征。一是建立在一整套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农业生产技术由依靠经验转向主要依靠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使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物保护等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二是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主要依靠手工、畜力农具操作转变为机械动力农机操作,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农用水泵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工具,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仿声技术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应用于农业,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等; 三是广泛地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工艺过程的专门化和农工商一体化、产业化经营,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市场预测、科学决策、快速运行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过程。欧美各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过程,萌芽于19世纪中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国家大多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目前已进入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阶段。它们走过的具体道路和办法,因国情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大多采取了以下措施: 发展农用工业,优先发展农业机械化; 重视农业智力投资,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增加对农业的贷款或投资,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对农业的扶持与保护; 扩大农业企业规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行农工商一体化为主的产业化经营; 积极发展农村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为农业发展创造环境条件; 一般都采取资本主义农场的形式,逐步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采取无机农业 (石油农业) 的发展途径,农业虽然取得很大发展,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因此农业发展滞缓,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照抄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办法,其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基本上还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或则跨上现代农业发展起步阶段。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概况。现代农业的因素在中国出现和积聚早在1949年前就已经开始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并有少量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机构,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农业中应用的极少,农民仍然沿袭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仍然是以传统农业占主体。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现代化的内外因素环境和运作机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国农业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因此,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也以1949年为起始。新中国成立近50.年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可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其特点如下:
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现代农业的发展特点是: (1) 由国家制定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农民去实现。这一时期的中心内容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2)农业现代化的资金来源于国家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积累和劳动积累。国家财力上给予农业的大力支持,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兴修农田水利、发展农用工业、兴办农业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等事业,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提高了农业的抗灾能力。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和劳动积累主要用于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植树造林、购置农业机械、推广先进技术,使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3) 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推进农业技术发展和大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进耕作方法,提倡合理密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4)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在国民经济向工业化倾斜的宏观条件下进行的,提出的口号是“在工业化的前提下,先集体化,后机械化,在集体化的进程中实现农业机械化”。因此,这一时期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的目标上前进了一大步,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份额明显增强,提高了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2200多亿斤增长到1978年前后的6000多亿斤,连跨4个台阶。
1979—至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1) 国家对农业现代化有长期目标,到21世纪中叶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即达到西方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时间跨度为70年,即 “三步走战略”; (2)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是国家和农民承包家庭,1984~1989年间农业集体经济组织被解体,导致以农田水利为主体的农业基本建设严重滞后,原有的基础设施也年久失修而遭到破坏,农业科技成果无法推广,最终导致农业连续5年徘徊滑坡,农业现代化事业严重受阻; 自90年代起,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主体为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中国农业现代化步伐重又加快,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从未遭到破坏的地区,如苏南模式地区、杭嘉湖地区、北京市郊区、上海市郊区及东北辽宁等地,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出现了一大批园林化的现代化、规模化的 “吨粮田”,平均亩产约是世界平均亩产的2~3倍。而西部地区的某些省区平均亩产还不足200公斤,约为世界平均亩产的1/2~1/3,还停留在传统农业初期的水平; (3)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资主体虽然多元化,但以国家投资为主,而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例下降,在集体经济组织解体的地区已无法投资,农户投资也严重下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份额曾一度下降,进入90年代以来又有新的增长 (依靠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力量); (4) 8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曾出现 “线断、网破、人散” 的瘫痪状态,农业科技成果无法推广,科技进步率严重下降,进入90年代以来上述状况已有改善;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外资,但用于农业发展的外资极少,1995年仅占外资总额的1.9%,外资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很不明显; (6)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党和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工作的重视,依靠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力量,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快于80年代的速度,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方针和措施。自20世纪90年代起至下世纪中叶,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采取的方针和措施为: (1)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并在此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加速发展农用生产资料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提高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工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交通运输、商业、财政、金融等部门,要把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3) 重视智力投资,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造就一支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增产中的份额。(4)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积极引导和加快发展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集体经济制度,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5) 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在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专业化的、区域化的并与农业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以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6) 在继承中国精耕细作优良农业耕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走出一条以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为主并以无机农业、石油农业相结合的农业发展道路。(7) 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在十分珍惜耕地的同时,重视对整个国土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制止粗放型的掠夺式经营,走集约化的效益型发展道路; 并通过生物能源与工业能源相结合的、开发与节约并重的途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与旱作农业相结合,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8) 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建立统一的国内农产品市场体系,以促进农业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9)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结合进行,共同发展,从而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0) 在重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使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和农民精神文明生活都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11)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12) 加快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业商品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企业化的步伐,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 传统农业   贸易条件 ☛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

系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大生产农业。在按照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大体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 一整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 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物保护等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并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机械体系的形成和化肥、农药等的广泛应用,使投入农业生产的物质资料和能量显著增加;一些现代的尖端技术如电子、原子能、激光、遗传工程,开始为农业生产服务和运用; 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与此同时,一系列现代的管理方法也广泛运用于农业部门,农业的土地和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

☚ 经营权   四维农业 ☛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

以大量投入商业能量为特征,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由劳动集约型到能量、资金和技术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农业为集约经营,使用机械化管理,用机械代替人力与畜力,用化学化与水利化代替有机农业与雨养农业,用高产品种与新耕作法代替农家品种与传统耕作,用商品经济代替封闭式经济,追求高产出和高利润。
大量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以及高水肥的栽培条件,刺激了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但由于不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影响到农业的持续发展。农田生态系统简单脆弱,对外部条件依赖性强。常规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不可更新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储量有限的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能源短缺问题成为农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持续的高投入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加大,一方面加剧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造成农民生产支出及政府财政补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药的污染及其负作用更是明显。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威胁害虫的天敌。有些农药特别是有机氯杀虫剂和铅、砷、汞等重金属农药及一些除草剂,不易为土壤微生物分解,在土壤中停留时间很长,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农药进入植物体形成高残留量,使粮食、畜产品、水产品受到污染,威胁人畜健康。
在经营方式上,现代农业由小型自给农业向大规模专业化、商品化农业发展,使农业的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大规模的专业化与规模化生产的发展,使农作物种植趋于单一化连作,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遭到削弱,其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加大,对自然灾害及病虫害抵御能力下降,对土壤高强度垦殖及用养失调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退化与沙化、草原退化等已成为现代农业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现代农业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产品,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稳定、持续地发展农业,同时又保护环境和农业生态平衡,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 传统农业   高技术农业 ☛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

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其基本特征是:
❶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❷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
❸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❹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
❺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 传统农业   生态农业 ☛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

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发达农业。其主要特征是: (1) 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成为科学化的农业,使其建立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农业科学形成了一个范围很广而又完整的科学体系,人的不断加深对农业生物本身及其环境因素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所采取的农业技术措施,更加符合于客观规律的要求,改变和控制生物生长环境的能力显著提高。(2) 把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换取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化的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也就是农业中的物质技术装备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在质量性能上不断改进,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机器、石油、电力、化学肥料、化学药剂等工业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大量的应用,彻底打破了物质和能量局限在农业系统内部的封闭式循环。生物工程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的最新技术也在农业中广泛推广。(3) 农业生产走上了区域化、专业化的道路,由自然经济变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为商品化、社会化的农业。现代农业的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的地点也越来越集中,以便充分利用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部门同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部门 (农业前部门)、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销售部门 (农业后部门)结合成为一个社会化和科学管理的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成倍增长,日益迅速地改变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的面貌。

☚ 近代农业   农村经济 ☛

现代农业

modern agricultur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