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3首 (词)宋· 断桥流水。 香满扶疏里。 忽见一枝明眼底。 人在山腰水尾。 梨花应梦纷纷。 征鸿叫断行云。 不见绿毛么凤,一方明月中庭。 (词)宋· 从来清瘦。 更被春僝僽。 瘦得花身无可有。 莫放隔帘风透。 一枝相映孤灯。 灯明不似花明。 细看横斜影下,如闻溪水泠泠。 (词)宋· 江沙带湿。 莎露和烟泣。 落日欲低红未入。 悄悄暮峰凝立。 疏林秀色荒寒。 频频驻骑回看。 应是梧桐影下,秋风蹙碎眉山。 共1首 (词)宋· 见汝小溪湾,修竹连疏影。 林杪动风声,惊下毵毵粉。 见汝大江郊,高浪摇枯本。 飞雪密封枝,直到斜阳醒。 共1首 (词)宋· 拂拂春风入马蹄。 □驻绿杨堤。 绿杨堤上乳莺啼。 声声怨、怨春归。 而今一似花流水,踪迹任东西。 利成名遂在何时。 早赢得、两分飞。 共1首 (词)宋· 阴阴湿雾霜无汁。 江气逼、树声滴。 荒林只见夕阳入,谁唤晚烟集。 渔翁犹把钓竿执。 蓑共笠、时时葺。 风刚浪猛早收拾,天外莫云黑。 共4首 (词)宋· 征雁年来得几回。 春风无雁带书归。 故应春瘦减春衣。 花柳伤心经岁月,江湖无梦失津涯。 到家无树不红飞。 (词)宋· 细雨萧萧变作秋。 晚风杨柳冷飕飕。 无言有泪洒西楼。 眼共云山昏惨惨,心随烟水去悠悠。 一蓑一笠任孤舟。 (词)宋· 何药能医肠九回。 榴莲不似蜀当归。 却簪征帽解戎衣。 泪下猿声巴峡里,眼荒鸥碛楚江涯。 梦魂只傍故人飞。 (词)宋· 梦到江南梦却回。 梦归何处得身归。 故溪渌净看凫衣。 下到瞿唐春欲杪,桃花香浪渺无涯。 三台回望五云飞。 共1首 (词)宋· 惯得娇云赶不开。 去还来。 淡光无可照楼台。 且停杯。 薄雨疏疏时几点,洒浮埃。 卖花未上担儿抬。 听他催。 共1首 (词)宋· 芦花已老。 蓼花已老。 江腹冲风,山头残照。 暮烟不辨栖鸥。 识归舟。 归舟照顾新洲阁。 惊波恶。 别拣深湾泊。 南津北泺,水村总没人家。 莽平沙。 共1首 (词)宋· 一个茅庵,三间七架。 两畔更添两厦。 倒坐双亭平分,扶阑两下。 门前数十丘䆉稏。 塍外更百十株桑柘。 一溪活水长流,馀波及、蔬畦菜把。 便是招提与兰若。 时钞疏乡园,看经村社。 随分斗米相酬,环钱相谢。 便阙少亦堪借借。 常收些、笋乾蕨鲊。 好年岁,更无兵无火,快活杀也。 共8首 (词)宋· 草蔓已多露,松竹总含风。 群山左顾右盼,如虎更如龙。 时见渔灯三两,知在谁家浦溆,星斗烂垂空。 万有付一扫,人世等天宫。 秋萧瑟,林脱叶,水归洪。 江湖飘泊鸿雁,洲渚肯相容。 要使群生安堵,不听三更吠犬,此则是奇功。 一任画麟阁,吾自老墙东。 (词)宋· 细数十年梦,十处过中秋。 今年清梦,还在黄鹤旧楼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锦倚空浮。 带秦烟,萦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冷笑,笑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把酒问清影,肯去伴沧洲。 (词)宋· 淮海一星出,分野到梁州。 玉京群帝朝斗,公在列仙流。 尽扫欃枪格泽,高拱紫微太乙,霞佩拂红裯。 非雾非烟里,永侍绀云裘。 日南至,月既望,寿君侯。 梅花满眼,一朵聊当一千秋。 半夜玉堂承诏,翼旦路朝宣册,归去作班头。 风静瞿塘峡,安稳放行舟。 (词)宋· 云巘在空碧,天宇共高明。 重阳易得风雨,今日不胜晴。 天为两朝元老,付与四时佳节,不动一丝尘。 香霭洗金戟,飞雾洒霓旌。 山鸣叶,江动石,总欢声。 剑关玉垒千载,谁见此升平。 细看樽前万蕊,相映眉间一点,黄气郁骎骎。 江汉下淮海,都赖一长城。 (词)宋· 河汉湛秋碧,玉露暧瑶空。 太清仙子,飘渺飞佩响玲珑。 暂驭青鸾紫凤,来玩十洲三岛,旌旆捲芙蓉。 身在大江表,名系绛霄宫。 两仙客,歌驻月,舞回风。 宝薰轻度帘幕,香雾结重重。 已觉长安近日,会看此星朝斗,千载庆云龙。 翠霭彤烟里,长侍衮衣红。 (词)宋· 江水去无极,无地有青天。 怒涛汹涌,卷浪成雪蔽长川。 一望扬州苍莽,隐见烟竿双矗,何处捲珠帘。 落日瓜洲渡,鸿鹭满风前。 古战场,皆白草,更苍烟。 清平犹有遗恨,久矣在江边。 北固山前三杰,遥想当年意气,亹亹昵中原。 上马促归去,风堕接䍦翩。 (词)宋· 晚嶂倚斜日,秋树战悲风。 一泓绀紫澄碧,中有睡蛟龙。 散作清溪明玉,激上长松流水,雨电乱寒空。 抛却红尘袂,飞入妙光宫。 佛国大,天溥博,地含洪。 空岩乱壑递响,珠影动金容。 万古碧潭空界,一点青霄明月,涝漉总无功。 云散殿突兀,风动铎丁东。 (词)宋· 花上插苍碧,花下走清湍。 浓霜深覆残雪,更有月相参。 似我竹溪茅屋,欲晓未明天气,扶杖绕篱看。 秦楚五千里,何处是江南。 饶风下,人不断,马相连。 颇尝见有此客,相属意惓惓。 欲为横吹出塞,无处可寻羌管,短策叩征鞍。 策断征鞍裂,惊坠玉毵毵。 共4首 (词)宋· 轻蜡细凝蜂蜜,薄罗深压鹅黄。 玉容纵不似何郎。 也在百花头上。 试看眉间一点,全如瓶里孤芳。 明年此日趁鸳行。 记取今朝胜赏。 (词)宋· 璧水桥边此客,金銮坡上何人。 沙场老马事无成。 泪湿青莹夹镜。 袖手烟霏小景,回头石岭空城。 乾坤遗恨渺难平。 目断塞鸿孤影。 (词)宋· 蹙蹙红中烟润,梢梢翠尾风斜。 闲轩幽树少啼鸦。 此处最宜君画。 望眼不知天阔,归心常恨山遮。 见君江浦到芦花。 意在琵琶亭下。 (词)宋· 月斧修成腻玉,风斤琢碎轻冰。 主人无那寿杯深。 倩取花来唤醒。 舞罢绣裀凤蹙,饮阑画阁香凝。 试将花蕊数层层。 犹比长年不尽。 共4首 (词)宋· 海茫茫、天北与天南,吾友定安归。 闻濡须江上,皖公山下,驾白云飞。 莽苍空郊虚野,古路立斜晖。 颜蹠皆尘土,苦泪休挥。 一代锦肠绣肺,想英魂皎皎,健口霏霏。 望寒空明月,无路寄相思。 叹千古、兴亡成败,满乾坤、遗恨有谁知。 今何在,一川烟惨,万壑风悲。 (词)宋· 气佳哉、烟紫石头城,云碧雨花台。 想东山前后,望春树绿,看晚潮回。 自古英雄豪杰,无不待时来。 拥鼻微吟处,山静花开。 商皓亦常如此,羡苍生皆有,瞻望之怀。 但淝河洛涧,此事偶然谐。 疑是彼、八公草木,得神明、相亮不相猜。 西州泪、千年犹湿,回望兴哀。 (词)宋·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 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 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 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 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词)宋· 事茫茫、赤壁半帆风,四海忽三分。 想苍烟金虎,碧云铜爵,恨满乾坤。 郁郁秣陵王气,传到第三孙。 风虎云龙会,自有其人。 朱颜二十有四,正锦帷秋梦,玉帐春声。 望吴江楚汉,明月伴英魂。 浥浥小桥红浪湿,抚虚弦、何处得郎闻。 雪堂老,千年一瞬,再击空明。 共4首 (词)宋· 缥缈青霄云一握,太清群玉光中。 钧天声里拂香风。 紫皇低接手,稳步上层空。 雀扇徐开鸾影转,日高舞动蛟龙。 双瞻御座立昭容。 回班趋复道,环佩响丁东。 (词)宋· 千顷翠围遮绿净,菱花影落波中。 看看红锦漾清风。 此时催入觐,烟浪拍云空。 伫见觚棱栖宝爵,旌旗全仗飞龙。 赭黄一点现真容。 御麻宣未毕,云镜上天东。 (词)宋· 曲水流觞修禊事,祓除洗净春愁。 举樽再拜寿君侯。 只今虚鼎足,好去作班头。 自古相门还出相,春旗小驻南州。 云孙将绍祖风流。 他时如见忆,江汉一渔舟。 (词)宋· 八字山头来较晚,彩云未散南楼。 夕阳千丈映帘钩。 君侯如欲老,江水莫教流。 扇底清歌尘不动,胡床明月清秋。 天浆为浪玉为舟。 酒阑君便起。 归去立班头。 共1首 (词)宋· 霜花零落全稀。 不成飞。 寒水溶溶漾漾、软琉璃。 红未涌,青已露,白都晞。 □□□□沙暖、戏凫鹥。 共3首 (词)宋· 细风吹起翠田田。 雨和烟。 入梅天。 鲜润繁阴,悄悄转清圆。 十顷蒲萄深贮碧,鸥共鹭,各翩翩。 影摇香度小婵娟。 竹林贤。 总神仙。 滴露飞霜,雪壑注冰泉。 伴了芙蓉城里客,无一事,北窗眠。 (词)宋· 细风微揭碧鳞鳞。 绣帷深。 不闻声。 时见推帘,笼袖玉轻轻。 不似绮楼高捲幔,相指点,总分明。 斜湾丛柳暗阴阴。 且消停。 莫催行。 只恨夕阳,虽好近黄昏。 得到钗梁容略住,无分做,小蜻蜓。 (词)宋· 柳梢无雪受风吹。 绿垂垂。 乳鸦啼。 直下蒲萄,春水未平堤。 却似今年春气早,白团扇,已相宜。 红巾当日鸟衔飞。 曲江湄。 暮春时。 孔雀麒麟,交蹙绣罗衣。 何似野堂陪胜客,花影外,竹影移。 共3首 (词)宋· 问讯山东窦长卿。 苍苍云外且垂纶。 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 江面不如杯面阔,卷起,五湖烟浪入清樽。 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神。 (词)宋· 白璧黄金爵上卿。 紫宸殿下拜丝纶。 才出龙门开虎帐,但看,甲光如水夜无尘。 古古今今男子事,摇动,芙蓉旗影入金樽。 到得关河公事了,早去,白云堆里养精神。 (词)宋· 曲曲阑干曲曲池。 万红缭绕锦相围。 花到黄昏思欲睡。 休睡。 眼前都是好相知。 银烛转添花转好,人在,花深深处更相宜。 似此好花须爱惜。 休惜。 鬓边消得两三枝。 共2首 (词)宋· 山青青。 水青青。 两岸潇潇芦荻林。 水深村又深。 风泠泠,露泠泠。 一叶扁舟深处横。 垂杨鸥不惊。 (词)宋· 红疏疏,紫疏疏。 可惜飘零著地铺。 春残心转孤。 莺相呼。 燕相呼。 楼下垂杨遮得乌。 倚阑人已无。 共2首 (词)宋· 驿尘飞,天意紧。 香雪芝封,犹带吴泥润。 昨夜宝奁开玉镜。 一点西风,便觉寒秋近。 白蘋洲,红蓼径。 风露凄清,快促黄金镫。 叠叠重重听好信。 掷了碧油幢,更掷双堂印。 (词)宋· 序:孟夏上浣,便君通守不以荒寒肯临。老杜所谓“尽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者也。两辞极道湖山云月之趣,因以记相与之意云 水风轻,吹不皱。 上下浮光,两镜光相就。 云锦摇香吹散酒。 细听清谈,玉屑津津嗽。 明月前,斜阳后。 竹露秋声,拂拂寒生袖。 掇取湖山聊入手。 紫阁黄扉,到了终须有。 共2首 (词)宋· 冰壶秋月,去了潘郎,传到梁老。 骑马乘船,麾斥五湖三岛。 任捎云,兼拂日,拽蛟龙、鳞鬣都推倒。 向尘中,分付高人胜士,把云烟扫。 乾坤巧。 自苍筠无汗,乌锥无刃,此为至宝。 第一君门通表。 书囊谏草。 第二文章扬事业,第三编简摅怀抱。 千百般,终久被他磨了。 (词)宋· 断崖树老,侧岸槎枯,倒倚斜插。 脚面浅溪,掌样平洲重叠。 著芒鞋,携竹杖,遇乱莎幽涧萦纡涉。 那人家,有竹笋瓦缶。 颇颇清冽。 曾微呷。 正斜阳淡淡,暮霭昏昏,晚风猎猎。 转眼已成陈迹。 不堪追蹑。 试问旧醅还好在,暂停归影留时霎。 待重来,细拈弄、水花山叶。 共1首 (词)宋· 寻遍江南麓。 只有斑斑野菊。 梅花不遇我心悲,一枝得见,便是一年足。 微香来自横冈竹。 飞度寒溪曲。 落路寻人借问,谢他指向深深谷。 共1首 (词)宋· 枯林荒陌,矮树敷鲜叶。 不见雅风标,十二分、山容野色。 因何嫩茁,舞动小旗枪,梅花后,杏花前,色味香三绝。 含光隐耀,尘土埋豪杰。 试看大粗疏,争知变、寒云飞雪。 休说休说,世只两名花,芍药相,牡丹王,未尽人间舌。 共1首 (词)宋· 凌乱败荷,既似沙莞,又如淝水。 颠倒旌旗都靡。 馀花攲谢,又似乌江,骓兮不逝。 虞兮奈尔。 凋柳萧骚,又如轵道,故老何颜对。 因缘断。 时节转。 自然如彼。 自然如此。 水边沙际。 芦花摇曳。 唤住行人,蓼花妩媚。 引翻游子。 又似江都酣夜延秋,建业望仙结绮。 月下心飞,风前骨醉。 共蘋花得意。 今看昔、后看今未。 一回头,已百弹指。 共1首 (词)宋· 雨润梨花雪未乾。 犹自有春寒。 不如且住,清明寒食,数日之间。 想君行尽嘉陵水,我已下江南。 相看万里,时须片纸,各报平安。 王质 王质南朝梁志怪小说。任昉撰。原载《述异记》卷上。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选录。是一则民间传说的仙童故事。叙述:信安郡(今浙江衢县)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到此,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口衔之,即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速去?”王质起视,其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作品主旨,虽然是宣扬仙童灵异的;但故事写得颇为优美,用白描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山中仙童棋、歌的图画。文中伐木者王质,显然是一个劳动者。他山中奇遇仙童,聆听仙歌,并受仙童所赐“不觉饥”之仙食。这些都客观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质伐木遇仙童”事,最早载于晋袁山松《郡国志》(见《太平御览》卷四十七引文)。宋郑缉之的《东阳记》(见《水经注》卷四十《浙江水注》引文)亦载,但所见仙童非“棋而歌”,乃“弹琴而歌”。《云笈七籤》卷一一○《洞仙传》也载有此故事,但已饰衍出“质便归家,计已数百年”的情节,颇为奇诡。《三洞群仙录》卷六引《王氏神仙传》则衍化出王质“升天”事;《真仙通鉴》卷二十八《王质》则谓王质入山所遇为赤松子与安期生(见此书注),则把一个民间传说的劳动者遇仙童故事蜕变成了一个严重仙话化的宗教故事。宋元戏文有《王质》篇,明无名氏有《烂柯山王质观棋》杂剧(佚)。 ☚ 封邵化虎 黄鹤楼 ☛ 王质 王质未见著录。《宋元戏文辑佚》辑录《九宫正始》中佚曲二支,题为《王质》,注云“元传奇”。作者不详。故事本《述异志》所载“王质”事:“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今存佚曲中有质与山中仙女订立婚盟之辞:“似阮郎初入桃源佳境”、“两情相称”等语。剧本早佚。 ☚ 黄孝子寻母 王俊民休书记 ☛ 王质 王质中国古代神话。明程荣《汉魏丛书》本卷上:“信安县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 王亥 王敬伯 ☛ 王质 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徙兴国(今湖北阳新)。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交,深见器重。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辟为张浚都督江淮幕,入为太学正,被谗罢。虞允文宣抚川陕,辟为幕属。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枢密院编修官。虞允文荐质等三人鲠亮有文,可为谏官,亦为中贵所沮,出通判荆南府、改吉州,皆不赴。淳熙十六年卒,年五十五。《宋史》、《南宋书》有传。有《雪山集》四十卷,《彊村丛书》辑有《雪山词》一卷。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称其《西江月》梅词寿董守“巧语不涉纤”,《江城子》“得到钗梁容略住,无分做,小蜻蜓”句为“未经人道”。 ☚ 周颉 沈瀛 ☛ 王质1127—1189字景文,号雪山。兴国(今江西兴国县)人。南宋诗人。绍兴三十年进士,为太学正,以谗罢去。后为枢密使张浚和宰相虞允文幕僚。作诗推崇苏轼,有《雪山集》四十卷。 王质任 昉 信安县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这篇写王质得道成仙的志怪小说,南朝梁任昉撰,载《述异记》。任昉,字彦生,乐安博兴(今山东寿光)人。《梁书》卷十四、《南史》卷五十九,均有传。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卒于梁武帝天监七年(508)。仕宋、齐、梁三朝。历任奉朝请、尚书殿中郎、太子步兵校尉、中书侍郎、御史中丞、新安太守等职。“雅善属文,尤长载笔,才思无穷”;当世王公表奏,莫不请焉。”起草即成,不加点窜”,是著名文学家,与沈约齐名,时有“任笔沈诗”之誉。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小说特别是志怪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命财产没有保障。为避祸全身,世人往往侈谈鬼神,以为精神之寄托。另方面,“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这些,都是神仙志怪小说得以滋长和发展的时代和思想方面的原因。 这则小说记事极为简洁,绝少夸张描写,只是以极为简练的语言,记下二仙童下棋,王质伐木入山观棋这么一件事。简洁得近乎白描,不设一辞而情境自见。王质性颇好棋,置斧于地而专心观棋,忘记时间,忘自己砍樵任务,专注于棋的情境,以及二仙童“棋而歌”,奕棋乐趣,赐物,直至弈毕,呼曰“何不去?”其声音神态,莫不栩栩如生,是志怪小说中少有的叙事白描佳品。 此记虽然短小,但却含有丰富的佛理禅趣。 孟郊《烂柯石》诗:
《全唐诗》卷380 可谓深得王质事的佛理禅趣。 这佛理禅趣,全在“有限”“无限”四字。二仙童弈棋,王质观棋,时间是有限的,“俄顷”,言其短,时间不会很长;但五质听童子呼:“何不去?”从有限的时间中惊觉过来,视其“斧柯烂尽”,回到家中,“无复时人”,已见不到同时代的人了。真是“洞中方一日,世间几千年。”有限中包含无限,无限中包含有限。日本著名禅学大师铃木大拙说:“‘有限’原是‘无限’;‘无限’原是‘有限’”,他认为,“苦能理解这点”,便了解禅了(《神与心理分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是有限的。正如孟郊诗所说:“双棋未编局,万物皆为空。”然而佛性却又是无限的。王质 “犹自凌丹红”,得道成仙,将有限的生命寓于无限之中。道家还认为,“道”是超越时间的,所谓无古无今,无生无灭。佛就在时间概念上脱离了现实世界。它虽然也接角事或物,但态度是超然的,如此篇中的弈棋的仙童,内心也完全是平静的,对于人和物,完全采取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一切都是自然的,无声无息的。所以,弈棋,柯朽,全都是自然中的事。完全用不着去着墨描写,显得是那样平静,那样自然。 王质事最早见于晋袁山松《郡国志》,后屡见于他书。《水经注》卷40 《渐江水》 引《东阳记》、《云笈七签》卷110《洞仙传》、唐丘光庭 《兼明书》、杜佑 《通典》卷182 《州郡十二》 以及 《三洞群仙录》、《仙苑编珠》、《真仙通鉴》和一些舆地县志,也载王质事。 王质事影响久远。它不仅作为神仙传说而广为传颂,而且还被作为文学素材,写进戏剧。宋元戏文有《王质》,今存其目,见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明无名氏杂剧有《烂柯山王质观棋》,今佚,《宝文堂书目》存其目。 王质 王质1127—1189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人,后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绍兴中进士,孝宗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荆南府,奉祠山居。能词,有《雪山词》,豪健爽隽,时出古今苍茫之慨。 ☚ 谢懋 沈瀛 ☛ 王质字华卿,太原祁人,文中子之后,元和六年(811)登第。《全唐诗》存诗一首。 王质 王质1127——1189字景文,号雪山,兴国(今属江西)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为太学正,因上疏论易相国事,为忌者所谗,罢去,虞允文当国,荐为右正言,官枢密院编修,出通判荆南府,改吉州,皆不行。博经史,善属文,著有《雪山集》十六卷及《诗总闻》、《林泉结契》等。王质的奏疏之文多言辞剀切,当于事理;其游记文则多为临景适情之趣而为之,文笔清隽,轻灵流利,如《游东林山水记》。 ☚ 范成大 杨万里 ☛ 王质 王质字孟瑾。明永乐中以举人升御史,上疏陈十事。任四川布政司。正统二年(1437)升山东布政使,累迁刑部尚书。在川时,常于署中种菜自食,所食唯蔬粝,人呼“青菜王”。 ☚ 杨越 貊安 ☛ 王质 王质?—1189南宋文学家。字景文,郓州(今东平)人,后徙兴国。博通经史,著论53篇,言历代君臣治乱,名为《朴论》。绍兴三十年(1160年),举进士第,为太学正。孝宗屡易相国,质上疏极论,为忌者所谗,遂罢去。虞允文宣抚川陕,辟质偕行。令草檄契丹文,援笔立就,辞气激壮。时中贵用事,未能出仕。奉祠山居以卒。著有《雪山集》40卷,及《诗总闻》、《绍陶录》、《林泉结契》(《四库总目》)等,并行於世。 ☚ 王胄 王构 ☛ 王质1127~1189Wang Zhiman of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 Works: Total Knowing of Poetry,etc. 王质511—570南朝梁、陈大臣。字子贞,陈左光禄大夫王通之弟。梁时,以梁武帝甥封甲口亭侯。太清元年(547),随贞阳侯萧渊明北征,败还。及侯景于寿阳兴兵反梁,王质领水师拒战。梁元帝时,为侍中、吴州刺史、领鄱阳内史。后归附陈文帝。陈武帝时,随周文育进讨王琳。及文帝即位,为王兵尚书。官至太府卿、都官尚书而卒。谥号安子。 王质1127—1189南宋文学家。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绍兴进士。博通经史, 游太学。与九江王阮齐名。为太学正。孝宗时,因上书论事,被罢职。虞允文当权时,荐为右正言。后为枢密院编修官,出判通荆南府。有《雪山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