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梵志诗校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梵志诗校辑 王梵志诗校辑诗别集。六卷。唐王梵志撰,今人张锡厚校辑。王梵志诗,两《唐书》未曾著录,成书时间相当于唐末的日本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卷一五六六内有《王梵志诗》二卷的著录,知唐时已传至日本。《宋史·艺文志七》曾著录《王梵志诗集》一卷,久佚。唐宋间人所著《诗式》、《历代法宝记》、《雲溪友议》、《鉴诫录》、《林间录》、《冷斋夜话》、《梁溪漫志》等书中收录其诗二十馀首。后于敦煌遗书中发现唐五代写本《王梵志诗集》约三十种。1925年,刘复(半农)校理巴黎所藏三种抄本,收入《敦煌掇琐》。1935年,郑振铎校录《王梵志诗一卷》、《王梵志诗拾遗》,收入《世界文库》第五册。此前,日本编《大正藏》亦收其诗一卷。《王梵志诗校辑》是第一本全面系统搜集整理的王梵志诗集,据二十八种写本及唐宋人著作,共辑录诗六卷三百三十六首又梵志体禅诗十二首,并有较详的校订和注释。末附有关评论考辨等资料,一时颇称完备。但也间有误收、误校等疏失,海内外诸家多有匡正,后郭在贻汇总诸家之说,撰有《王梵志诗汇校》,刊于《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此书出版后,苏联所藏列一四五六号王梵志诗残卷始公诸于世,有张锡厚整理本,得诗六十馀首,刊于《文学遗产》1988年第六期。又有项楚整理本,刊于《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项文指出列藏王梵志诗集中有若干首为盛唐时托名梁释宝志作品《大乘赞》的改作,并结合以前的发现,认为王梵志诗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无名白话诗人作品的结集。《王梵志诗校辑》有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本。 ☚ 许敬宗集 唐太宗皇帝集 ☛ 王梵志诗校辑 王梵志诗校辑唐诗别集注本。今人张锡厚编著校点。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王梵志是唐初民间通俗诗人,在唐宋时代颇受僧俗人士欢迎。敦煌遗书、唐宋人诗话笔记都保存有他的作品,但《全唐诗》竟不收其诗。1925年,刘复《敦煌掇琐》迻录了王诗三种写本。其后,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八五编入《王梵志诗集》卷上并序。1935年,郑振铎又校录《王梵志诗》一卷,收入《世界文库》。五十年代后,随着有关敦煌写本的不断发现,王诗的研究在国际范围内活跃起来,却没有一本辑录完备的王梵志诗集。1978年,编著者着手辑录整理敦煌写本王梵志诗及有关资料,经过多年钩沉辑佚,校定考释,从二十八种敦煌写本和唐宋诗话、笔记小说中厘定为这个颇为丰富的《王梵志诗校辑》六卷注本。本书共收诗三百四十八首(包括存疑附载的“梵志体”禅诗十二首),分卷基本上按敦煌写本原编次之顺序,整理工作包括分首、标题、编号、点校,以及对唐人俗语、佛家用语的考释等。书后附编辑录了写本原卷著录简况,我国历代学者、国际学人的有关评述摘辑,以及考证写本、诗人时代的专题论文,王梵志诗语辞索引等资料,一时颇称完备。然而,王诗的校辑考释毕竟难度很高。张氏校辑筚路蓝缕,厥功甚著,而有待匡补之处亦多。本书出版后,周一良、项楚、蒋绍愚、郭在贻等曾著文商榷。其中项楚《〈王梵志诗校辑〉匡补》(分载《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一辑、《敦煌研究》总第四期)对本书过录讹误、漏校、误校、误注及其他失当之处,提出数百条匡补意见。1987年,陈庆浩在国外撰写了《法忍抄本残卷王梵志诗初校》,首次公布了列宁格勒所藏L.1456王梵志诗残卷。同年在香港召开国际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朱凤玉在题为《敦煌写卷斯4277号残卷校释》的专论中发现斯4277号残卷与列宁格勒所藏之《法忍抄本王梵志诗残卷》是同一写卷断裂的两部分。据此,编著者张锡厚将这两个残卷拼合,另得王梵志诗六十馀首,并得以确定本书附载“梵志体”禅诗十二首存疑者,实即王梵志诗,刊于《文学遗产》1988年第六期。 ☚ 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王梵志诗校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