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文治行书论书一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文治行书论书一则 王文治行书论书一则清。纸本。纵128.2厘米,横29.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文治(清雍正八年—嘉庆七年,即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乾隆二十五年探花,官翰林院侍读,后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后告归不复出仕,往返于丹徒、杭州,并在镇江文书院讲学。王文治12岁能吟诗作书,其诗雄杰宏亮,书精于行楷。其书源于米芾、董其昌,后法二王,兼学张即之,得力李邕,善以侧媚取势。喜用淡墨,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与刘墉所喜用的浓墨形成鲜明对比,故有“浓墨宰相,淡墨太守”之称,又与翁方纲、梁同书合称为“清四家”。王精音律,好鉴赏,蓄金石书画甚多,得“快雨堂”旧匾喜甚,即悬之堂内,因又名书斋为“柿叶山房”,声名远扩。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云:“梦楼书秀逸天成,得华亭神髓,与钱塘梁学士齐名,世称‘梁王’。学士每自谓不如,盖天分不可及也。”清王昶《湖海诗传》云:“禹卿尤工书,楷法河南,行书效《兰亭》、《圣教》,入京师,士大夫多宝重之。”清钱泳《履园丛话》则另有评论:“太守天资清妙,本学思翁,而稍沾笪江上习气。中年得张樗寮真迹临摹,遂入轻佻一路,而姿态自佳,如秋娘传粉,骨格清细,终不庄重耳。”近人马宗霍《霋岳楼笔谈》亦云:“梦楼书非无骨,特伤于媚耳。使能严重自持,当可少正。惜其乐与浮浪者伍,故遂流而忘反。”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史稿》卷五○三有传。此幅行书是录宋黄庭坚与赵景道书一通:“翰林苏子瞻书法媚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余书不足学,学者辄愞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为能择术也。”款署:“涪翁书,实有东坡所不及处,顾推服如此,知大贤未有不虚怀者,文治。”款下钤朱文〈文章太守〉印。行书用软毫书写,用笔的提按、起止、运行,技法娴熟,点画形态,笔笔清晰,画画干净利落,运笔刚劲随意,撇捺奇侧之势,寓柔于刚中,有舒展婉美圆媚之笔意,是一件秀健遒媚的书法艺术作品。 ☚ 梁同书行书董其昌语 钱沣行书七言绝句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